
2020年的台灣電影《消失的情人節》(英語:My Missing Valentine)是陳玉勳編劇及執導的一部愛情喜劇片。本片入圍了第57屆金馬獎共11個獎項,最終榮獲了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視覺效果(郭憲聰)、以及最佳剪輯(賴秀雄)五項大獎。
本片的開頭,廣播電台報導前一天的「情人節」的相關新聞與怪事。臉龐和手臂都曬得通紅的楊曉淇(由李霈瑜飾演)來到派出所報案,在家裡醒來的她驚覺不見了一整天的記憶。
故事由此展開。電影第一段「消失的人」,敘事是楊曉淇的旁白。從小做什麼都比別人快的她,唱歌會搶拍,看電影的笑點早了一點,每次拍照都提早閉上眼睛。30歲的她是郵局的櫃員,「怪咖」阿泰(由劉冠廷飾演)經常來跟她買一張平信郵票且請她將信寄出。在情人節的前幾天,她遇到了在公園免費教跳舞蹈的劉文森(由周群達飾演),愛情運向來很差的她很快地墜入了情網。電影第二段「消失的情節」,轉為阿泰的視角。外號「烏龜」的他,做什麼都慢半拍,連手錶的時間好像也比較慢。阿泰是個公車司機,因為公車速限40公里,他可以慢慢開。而「消失的」情人節這一天,阿泰與楊曉淇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本片的主題曲是女主角李霈瑜演唱的〈Lost and Found〉,歌名的中譯是「失物招領」。若將「lost」與「found」拆開來解讀,則變成了「遺失」與「尋回」,正是本片探討的主題,關於「記憶」的遺失與尋回,這也是在陳玉勳編導作品中多次出現的主題。在2011年的多段式電影《10+10》,陳玉勳所編導的〈海馬洗頭〉以短短5分多鐘的片長來描述一則關於「洗掉」與「回復」記憶的驚悚故事。再者,在2017年春節上映的賀歲片《健忘村》,陳玉勳與張耀升共同編劇的劇本中,透過一件寶物神器來讓村民們「忘憂」或「還魂」,同樣是關於記憶的刪除與恢復。
回到《消失的情人節》這部電影,無論是故事情節、影像畫面、台詞編寫、與演員演出,展現了陳玉勳導演作品裡獨有的喜劇節奏,貼合著台灣社會脈動的生活感,並且充滿源源不絕的笑點與創意。「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著你。」片尾的字卡這樣寫著。在陳玉勳導演作品裡的愛情,經常描述平凡小人物對於愛情的憧憬與幻滅,且多半是止於純愛的層次。像是2013年《總舖師》的詹小婉(由夏于喬飾演)與葉如海(由楊祐寧飾演),也像是本片中的阿泰與楊曉淇,電影故事結束在他們的愛情才剛要開始的那一刻。
在《消失的情人節》這部電影中,除了記憶與愛情的主題之外,還包括了許多非常有意思的細節。貫穿全片的廣播節目主持人馬賽克(由陳竹昇飾演),畫面上的臉還真的打上了馬賽克。楊曉淇的爸爸(由黃連煜飾演)與媽媽(由林美照飾演)的戲份不算多,但都讓人印象深刻。包括林美秀、梁赫群、郎祖筠、與馬志翔等的友情客串,恰如其分,不至於太搶戲或讓觀眾出戲。遺憾的是,本片是資深演員顧寶明生前參與演出的最後一部電影,在本片中飾演衣櫥裡的壁虎伯,僅僅客串了一場戲,卻是相當關鍵的一場戲。
看過《消失的情人節》這部電影之後,除了想吃一碗加綠豆的豆花,也會想要去造訪本片拍攝地點,嘉義縣東石鄉的白水湖壽島,這就是電影的魔力。我自認為不是陳玉勳導演的忠實影迷,撰寫這篇文章的同時,在維基百科回顧他歷年來的電影作品,才發現我竟然不知不覺看過他之前的所有電影,包括:1995年《熱帶魚》、1997年《愛情來了》、2010年三段式電影《茱麗葉》的第三段〈還有一個茱麗葉〉、2011年多段式電影《10+10》其中一段〈海馬洗頭〉、2013年《總舖師》、2017年《健忘村》、以及本片《消失的情人節》。
題外話之一,陳玉勳導演在今年(2025年)的最新作品《大濛》(英語:A Foggy Tale)以「白色恐怖」的歷史為題材,一舉入圍了第62屆金馬獎共11個獎項。
題外話之二,本片的男主角劉冠廷,同時也參演了入圍此屆(第57屆)金馬獎的多部電影,包括:《同學麥娜絲》、《無聲》(男配角)、《腿》(客串)、以及《打噴嚏》(臨演)。
題外話之三,本片被改編成日本電影《快一秒的他》(英語:One Second Ahead, One Second Behind),人物設定與劇本都有相當程度的變動,日版偏向小清新的文青風格。
附帶一提,在第57屆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入圍名單之中,另外四部電影分別是台灣導演黃信堯編導的社會寫實片《同學麥娜絲》、台灣導演鄭有傑編導的同性戀題材電影《親愛的房客》、香港導演陳健朗編導的犯罪寫實片《手捲煙》、以及馬來西亞籍的蔡明亮編導的《日子》。其中,《消失的情人節》、《同學麥娜絲》、與《親愛的房客》,我都在高雄的二輪電影院「十全影城」觀看,《手捲煙》則是在HamiVideo串流平台,而至今還無緣看到蔡明亮導演的《日子》這部電影。
同樣是在高雄的二輪電影院「十全影城」,我還看過了入圍其他獎項的幾部電影,包括:台灣導演柯貞年編導的驚悚寫實片《無聲》、台灣導演廖士涵執導的民俗恐怖片《馗降:粽邪2》、台灣導演王逸帆執導的活屍動作喜劇片《逃出立法院》、與台灣導演柳廣輝執導的同志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在Netflix串流平台看了台灣導演許承傑編導的家庭倫理片《孤味》與台灣作家九把刀的小說改編電影《打噴嚏》,並且在HamiVideo串流平台看了台灣導演張耀升編導的荒謬喜劇片《腿》與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編導的首部劇情長片《南巫》。
在上列電影中,除了尚未看過的《日子》,如果能參與「最佳劇情片」這個獎項的評審團最後決選,那麼我的神聖這一票將投給陳玉勳導演的《消失的情人節》。
最後,推薦由本片女主角李霈瑜演唱的主題曲〈Lost and Found〉(中譯:失物招領)(作詞:李霈瑜、盧律銘,作曲:盧律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