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0億的「下水難」、2400億的「交機難」:透視民進黨政府治下的國防錢坑與結構黑洞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開場:一場掏空國庫的「國防大戲」

在當代台灣的政治舞台上,最耗資、最煽情,也最經不起檢驗的,莫過於由民進黨政府領銜主演的「國防自主」與「抗中保台」史詩級製作。這齣大戲的口號震天價響,預算追加「無上限」,宣傳文稿「氣勢恢宏」,彷彿只要口號喊得夠響、錢砸得夠多,台灣的安全就能「堅若磐石」。

這齣大戲的帳單,正由全體納稅人承擔。然而,當帷幕緩緩拉開,呈現在眼前的,卻不是一支現代化的鋼鐵勁旅,而是一幕幕令人瞠目結舌的荒誕劇。

這齣劇的兩大「王牌項目」,近期正上演著令人尷尬的戲碼:耗資近500億、被譽為「國防自主里程碑」的海鯤號潛艦,在風光的下水典禮後,卻面臨延遲交付、甚至可能無法順利下潛的窘境;而總價高達2400餘億、用以「抗衡中共」的66架全新F-16V戰機,在巨款支付後,至今交付數量赫然是「零」。

當千億萬億的硬體投資,換來的只是「靜態的潛艦模型」與「空氣般的幽靈戰機」,執政者非但沒有反躬自省,反而將手伸向了人力資源——宣布延長義務役。彷彿只要把更多未經精良訓練的年輕人送進軍營,就能奇蹟般地填補因無能採購與腐朽制度所造成的巨大戰力黑洞。


第一幕:近500億的「深海巨獸」——一場政治豪賭下的「泊港」奇觀

海鯤號潛艦,無疑是民進黨政府「國防自主」敘事中的「神主牌」。為了打造這艘原型艦,政府編列了近494億(外界俗稱近500億)新台幣的巨額預算。而這,僅僅是個開始,若計入後續7艘量產艦,整個潛艦國造計畫的總經費,將是上看三、四千億的天文數字。

為了這個「政治正確」的目標,一切似乎都可以讓路。

於是,在萬眾矚目下,一場盛大的「命名暨下水典禮」隆重舉行。總統親臨主持,彩帶飛揚,媒體盛讚,彷彿台灣一夜之間已躋身潛艦製造大國之列。這場精心策劃的政治秀,確實為當時的執政黨收割了滿滿的「抗中保台」形象積分。

然而,政治的激情退潮後,冰冷的現實開始浮現。

典禮是辦了,但那更像是「擲瓶」而非「下水」。這艘「神獸」至今仍靜靜地停在船塢,原定的「泊港測試」(HAT)與「海上測試」(SAT)時程一再延宕。外界對於其核心系統整合、電瓶效能、甚至是船殼耐壓能力的質疑,從未停歇。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當「延遲交艦」的風險日益升高時,外界質疑台船若違約,將面臨何種懲罰?

答案揭曉,令人啼笑皆非。根據合約,若台船延遲交艦,每日的罰金,據報僅區區19萬元新台幣。

這不是筆誤。一個總價近500億的國家級戰略項目,其延遲罰則,僅是其總造價的約「二十六萬分之一」。這19萬,對於承攬巨額標案的廠商而言,恐怕連支付高層會議的茶水費都不足。這不叫「罰則」,這叫「規費」;這不是「監督」,這是用納稅人的錢,為廠商的潛在延誤「買保險」。

對比日本,其「大鯨級」潛艦,技術更成熟、排水量更大,造價折合新台幣卻遠低於海鯤號。我們花了數倍的價格,卻得到一個連能否順利下潛都充滿問號、且合約監督機制形同虛設的「鎮國神器」。

海鯤號的困境,是「政治凌駕專業」的經典標本。當一個國防項目的首要目標是「在特定任期內必須看到成果」以供政治宣傳時,其必然結果就是「趕工」、「妥協」,以及在監督機制上的「放水」。

這近500億的投資,最終是為台灣打造了一艘能潛伏大洋的「深海巨獸」,還是一具僅供岸上觀賞、不敢下水的「政治鐵棺」?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將是台灣國防史上最昂貴的一個笑話。


第二幕:2400億的「空中樓閣」——當「堅若磐石」的承諾只剩空氣

如果說海鯤號的「延遲」,展現了政府在「自主」項目上的內部失控;那麼F-16V採購案的「遲滯」,則赤裸裸地暴露了其在「對外」軍購上的無知與無能。

2019年,政府大張旗鼓宣布,將耗資高達2400餘億新台幣(約80億美元),向美國採購66架全新的F-16V (Block 70) 戰機。此案被譽為「台美關係史上最好」的象徵,政府高層信誓旦旦,這批「最強戰機」將是捍衛領空的即戰力。

台灣方面,付款乾脆,預算編列毫不手軟。錢,付了。

然後呢?

時間來到2025年的今天。這66架斥資2400億的戰機,實際交付到台灣空軍手上的數量,是─「零」。

一架都沒有。

美方給出的官方理由,萬年不變——「新冠疫情導致的全球供應鏈中斷」。這個藉口從2020年一路使用至今,彷彿全世界只有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產線還沒從疫情中恢復。

更令人難堪的是,同樣是美國的盟友,日本、韓國,乃至中東國家的F-35隱形戰機訂單,似乎都未受到如此嚴重的「供應鏈衝擊」。唯獨台灣,這個付了全款、處於「抗中第一線」的「重要夥伴」,只能拿著合約,苦苦等待那不知何年何月才會到來的「空中樓閣」。

這場「F-16V失蹤記」的荒謬高潮,出現在台灣的立法院殿堂上。

當立法委員就「鉅款已付、0交機」的窘境提出質詢時,行政院長卓榮泰(時任)在備詢台上,義憤填膺、鏗鏘有力地向全國人民宣示:「延遲部分產生不當得利損害,政府會依法律程序提出追償!」

這番「硬起來」的表態,墨跡未乾,一旁的國防部副部長鍾樹明(時任)卻被迫尷尬地「打臉」自家長官,直言:「(此案屬)軍購案(FMS),軍購案是沒有求償機制的,商購案(DCS)才有。」

這短短十幾秒的詢答,堪稱一齣登峰造極的官僚荒誕劇。它揭示了一個可怕的事實:這個國家的最高行政首長,對於一筆高達2400億的史上最大宗軍購案,連其基本屬性(FMS或DCS)竟然一無所知,隨口開出了根本不存在的「法律追償」空頭支票。

這不僅是個人的無知,更是整個執政團隊系統性的失能。它證明了民進黨政府在處理對美軍購時,不僅對賣方(美方)的延遲束手無策,甚至連對自己簽署的合約內容都一竅不通。

2400億的巨款,換來的不是戰力,而是羞辱。台灣在「台美關係最好」的口號中,被當成了予取予求、最低優先級,甚至連基本合約權益都不懂的「盤子」(冤大頭)。


第三幕:頭重腳輕的體制——當「延長兵役」成為結構性無能的遮羞布

當耗資千億的「硬體」採購,一個變成了「泊港展品」,一個變成了「空氣訂單」,一個理性的執政團隊,此時最該做的,是凍結開支、徹查弊案、並進行深刻的內部檢討。

然而,民進黨政府的「神操作」卻是:宣布延長義務役役期。

這個決策,完美地迴避了所有真正棘手的問題,並試圖用「增加兵員數量」這塊遮羞布,來掩蓋國軍早已腐朽不堪的內部結構。這無異於頭痛醫腳、南轅北轍。

因為台灣國防的真正病灶,從來不只是兵員數量,而是早已病入膏肓的體制結構。

1. 畸形的「將兵比」:高層臃腫的「將軍俱樂部」

國軍真正的「敵人」,或許不在對岸,而在其內部。台灣國防預算(含特別預算)年年攀升,佔GDP比例不可謂不高。但這些錢去了哪裡?為何基層士兵的薪資待遇,數十年如一日的低落,甚至連都會區的清潔隊員都不如?

答案,就在於那令人髮指的「將兵比」。

以台灣約18萬的部隊人數計算,將官比例之高,堪稱「全球奇蹟」。平均一位將軍轄下,僅不到600名士兵。對比美軍(約1:1700)、以色列(約1:1300),台灣的將軍密度是別國的數倍之多。

這不是一支精實的戰鬥部隊,這是一個頭重腳輕、官滿為患的「高階將領俱樂部」。

民進黨政府為了「攏絡軍方」、「穩定軍心」,非但不敢對這個臃腫的官僚結構動刀,反而可能樂於維持現狀,以便安插人事、交換政治利益。

其惡果就是:龐大到不成比例的將官人事費用與退休金,像黑洞一樣鯨吞蠶食著寶貴的國防預算。本該用於提升基層待遇、更新戰鬥個裝、強化訓練內容的經費,全被這些「高層」的薪俸所排擠。

2. 募兵制的「假性失敗」與義務役的「砲灰」本質

當基層待遇連基本社會水平都達不到,所謂的「募兵制」,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敗的命運。這不是募兵制的失敗,這是政府「不願花錢在基層」的吝嗇所導致的失敗。

而當「募兵制」因待遇太差而招不到人時,政府的解決方案,不是釜底抽薪、提高待遇、裁汰將官以釋出預算;而是乾脆「偷換概念」——既然花錢的「志願役」沒人來,那就改用更廉價、更不需花錢的「義務役」來充數。

這就是「延長兵役」的真正本質。

政府刻意將「增加兵員數」與「提升戰力」劃上等號,企圖蒙混過關。但這種操作,根本不是在提升戰力,這是在儲備廉價的「砲灰」

試問:在軍隊結構依舊腐朽、訓練思維依舊僵化、武器裝備(如前兩幕所述)根本不到位的情況下,光是增加一群被迫入營、薪資微薄、士氣低落的義務役士兵,他們在現代高強度戰爭中,除了徒增傷亡數字,還能有何作為?

這不是在「保家衛國」,這是在浪費台灣年輕人寶貴的青春,並讓他們為執政者的政策失敗,去承擔那本不該由他們承擔的生命風險。

3. 真正改革的「不敢」與「不為」

如果民進黨政府真心意在「提升國防」,真正該做的根本性改革,選項一直都在,但他們卻連碰都不敢碰:

  • 其一,大刀闊斧裁減將官:將「將兵比」拉回至1:1500的合理比例,將釋出的鉅額人事成本,全數灌注於基層士兵的薪資福利與裝備更新。
  • 其二,徹底改革後備系統:廢除當下「夏令營」式的教召,轉而建立真正「寓兵於民」、訓練紮實、裝備到位的後備動員體系。
  • 其三,將女性納入徵兵範圍:若真如口號所言「國家安全、人人有責」,且戰爭來臨不分性別,那就應效法北歐國家,將佔人口一半的女性納入兵役體系,依照專長、體能進行分派,真正實現「全民國防」的真義。

然而,這三項真正的改革,哪一項政府敢做?裁將官,得罪軍系既得利益者;硬化教召,得罪廣大後備軍人;女性徵兵,更是直接挑戰一半的選票結構。

民進黨政府的「政治精算」結論是:這些「真改革」吃力不討好,風險太高。反而是「延長兵役」,既能營造「抗中保台」的強硬形象,又只需犧牲特定年齡層男性(最沒有政治反抗能力的一群人)的利益,實乃最廉價、最安全的「政治表演」。


終章:失望的迴響——誰為這場千億的國防鬧劇負責?

從近500億卻「下水難」的海鯤艦,到2400億卻「交機難」的F-16V,再到那治標不治本、實則儲備「砲灰」的兵役延長——一幅清晰的圖像已經浮現:

這是一個擅長用「抗中保台」大旗進行情緒勒索,迫使納稅人掏出巨款的政府。

這是一個擅長用「國防自主」口號掩蓋內部管理失能、縱容政治凌駕專業的政府。

這是一個在對外軍購上,連基本合約都一無所知,甘當「冤大頭」卻無力反抗的政府。

這是一個面對內部腐朽的軍隊體制,不敢動既得利益者,卻只敢壓榨年輕人充當「免洗筷」的懦弱政府。

民進黨政府治下的國防政策,已然陷入「對外被動挨打、對內無能改革」的死循環。其所謂的「國防」,更像是一場服務於特定政黨利益的「內宣表演」。

當人民的血汗錢,被揮霍成「靜態模型」與「空氣合約」;當國家的未來棟樑,被當成填補政策失敗的廉價犧牲品,失望與無奈,已不足以形容此刻的情緒。

一個更嚴肅的問題是:這場耗資千億、錯漏百出的國防鬧劇,究竟還要上演多久?而全體納稅人,又將為這場結合了無能、無知與無勇的「政治秀」,繼續付出多少沉重的代價?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回甘老茶湯
7會員
55內容數
像一壺值得細細品味的老茶,帶來一縷絲絲回甘的啟發。
回甘老茶湯的其他內容
2025/10/31
從萬眾推崇的「狼性」,到人人詬病的「內捲」,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這不僅僅是詞彙的更迭,更是經濟結構、社會心態與時代機遇的劇烈轉向。本文將深入探討,「狼性」這劑曾經被視為增長奇蹟的猛藥,為何最終發酵,成為了「內捲」這杯人人被迫飲下的毒酒。
Thumbnail
2025/10/31
從萬眾推崇的「狼性」,到人人詬病的「內捲」,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這不僅僅是詞彙的更迭,更是經濟結構、社會心態與時代機遇的劇烈轉向。本文將深入探討,「狼性」這劑曾經被視為增長奇蹟的猛藥,為何最終發酵,成為了「內捲」這杯人人被迫飲下的毒酒。
Thumbnail
2025/10/30
本文堅定地認為,任何企圖花費數百億預算在現金改版上的思維,都是對國家資源的錯置,更是對數位轉型黃金時間的辜indifference。與其「重鑄」錢幣,我們更應傾全國之力「重塑」未來,將這筆鉅款從「防偽」轉向「創新」,從「守舊」轉向「開創」。
Thumbnail
2025/10/30
本文堅定地認為,任何企圖花費數百億預算在現金改版上的思維,都是對國家資源的錯置,更是對數位轉型黃金時間的辜indifference。與其「重鑄」錢幣,我們更應傾全國之力「重塑」未來,將這筆鉅款從「防偽」轉向「創新」,從「守舊」轉向「開創」。
Thumbnail
2025/10/28
面對AI的衝擊,我們需要的不是細枝末節的法條修補,而是一場根本的「勞權典範轉移」。我們必須重新確立一個認知:勞工不是企業的「人力成本」,而是社會的「核心資產」與企業的「治理夥伴」。
Thumbnail
2025/10/28
面對AI的衝擊,我們需要的不是細枝末節的法條修補,而是一場根本的「勞權典範轉移」。我們必須重新確立一個認知:勞工不是企業的「人力成本」,而是社會的「核心資產」與企業的「治理夥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如果哪天在台北街頭看到大陸軍隊演習,或許也不要太訝異...
Thumbnail
如果哪天在台北街頭看到大陸軍隊演習,或許也不要太訝異...
Thumbnail
中國解放軍宣布在5月23、24日進行大規模對台軍演,國防部表示遺憾,認為這是對區域和平的挑釁行為。國軍已按規定調動海、空和陸軍,以捍衛自由民主和中華民國主權。
Thumbnail
中國解放軍宣布在5月23、24日進行大規模對台軍演,國防部表示遺憾,認為這是對區域和平的挑釁行為。國軍已按規定調動海、空和陸軍,以捍衛自由民主和中華民國主權。
Thumbnail
2024年5月20日即將就任總統職務的賴清德先生,未來在其四年的總統任期內,能否為我國軍隊打造出一支戰略性的潛艦部隊,是國人必須關注且全力支持的重大國防政策。
Thumbnail
2024年5月20日即將就任總統職務的賴清德先生,未來在其四年的總統任期內,能否為我國軍隊打造出一支戰略性的潛艦部隊,是國人必須關注且全力支持的重大國防政策。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要研究台灣本土防衛,得對陸軍的部署方式有一定概念,不能亂套烏克蘭或以色列模式,不然會很狀況外。以公開資料就可以看出台灣陸軍的調整,相對於海空軍往外拓展,陸軍延續不少黃埔大陸軍觀念,但也必須在縮減軍力下,往陸戰隊模式轉型,提升對海對空能力。 台灣陸軍指揮層級 ★軍團:北中南三個區塊,但因為台灣西岸平
Thumbnail
要研究台灣本土防衛,得對陸軍的部署方式有一定概念,不能亂套烏克蘭或以色列模式,不然會很狀況外。以公開資料就可以看出台灣陸軍的調整,相對於海空軍往外拓展,陸軍延續不少黃埔大陸軍觀念,但也必須在縮減軍力下,往陸戰隊模式轉型,提升對海對空能力。 台灣陸軍指揮層級 ★軍團:北中南三個區塊,但因為台灣西岸平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台灣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於一月十三日順利舉行完畢後,美國兩家知名智庫分別於選前、選後,針對台海當前的險峻情勢發表報告,其軍事專業內容,值得我國安高層人員及社會各界重視。
Thumbnail
是說美國媒體《彭博社》近日多次報導解放軍高階將領遭整肅的新聞,並直指最多人落馬的火箭軍,貪污腐敗的問題最為嚴重,包括飛彈裡面的燃料被偷偷換成水,飛彈發射井的井蓋無法開啟等。這也讓外界再次聚焦於解放軍的戰力問題,認為這樣的制度性問題,恐怕已嚴重影響解放軍對外發動軍事侵略的能力。不過在人謀不臧之外...
Thumbnail
是說美國媒體《彭博社》近日多次報導解放軍高階將領遭整肅的新聞,並直指最多人落馬的火箭軍,貪污腐敗的問題最為嚴重,包括飛彈裡面的燃料被偷偷換成水,飛彈發射井的井蓋無法開啟等。這也讓外界再次聚焦於解放軍的戰力問題,認為這樣的制度性問題,恐怕已嚴重影響解放軍對外發動軍事侵略的能力。不過在人謀不臧之外...
Thumbnail
2016年7月國防部曾發生海軍金江軍艦誤射「雄三飛彈」,造成多名漁民傷亡的重大爭議事件;沒想到2024年1月又發生嚴重的警報文書錯誤事件,受到社會各界的嚴厲批評,也對國防部的國際形象有負面影響。
Thumbnail
2016年7月國防部曾發生海軍金江軍艦誤射「雄三飛彈」,造成多名漁民傷亡的重大爭議事件;沒想到2024年1月又發生嚴重的警報文書錯誤事件,受到社會各界的嚴厲批評,也對國防部的國際形象有負面影響。
Thumbnail
#反情報操作 - 中國發射衛星通過台灣南部上空事件 敵國及在地協力者將有兩種情報操作 1不怪中國,怪台灣政府發佈警報 2說中國幫民進黨選舉 應對方式: 第1點,將行為發起者指回中國政府,回顧去年射彈道導彈穿越台灣上空時指責台灣政府不反應的意見。強調碎片可能傷害民眾 第2點請參考下方引用推文(此
Thumbnail
#反情報操作 - 中國發射衛星通過台灣南部上空事件 敵國及在地協力者將有兩種情報操作 1不怪中國,怪台灣政府發佈警報 2說中國幫民進黨選舉 應對方式: 第1點,將行為發起者指回中國政府,回顧去年射彈道導彈穿越台灣上空時指責台灣政府不反應的意見。強調碎片可能傷害民眾 第2點請參考下方引用推文(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