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改版的警鐘:台灣不應在數位時代「重鑄」現金,而應「重塑」未來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近日,一則關於新台幣改版成本的網路傳言,意外地點燃了國家資源分配的關鍵辯論。儘管中央銀行迅速澄清「500億改版」為不實消息,但其聲明中透露的另一組數字,才真正令人怵目驚心:2017年,央行曾概估「包括硬幣」的改版成本,約為新台幣400億元。

400億。這不是一筆維護費,這是一筆足以啟動重大國家級變革的巨額預算。

央行雖補充說明「本次不考慮改版硬幣」,暗示成本將低於此數,但這並未消除核心的疑問,反而使其更加突顯:在一個支付行為正經歷天翻地覆革命的時代,我們為何仍將「數百億」的潛在預算,置於一個「升級實體鈔券」的選項籃子裡?

這場由500億謠言所引發、卻由400億事實所證實的爭議,是台灣社會對未來的一次集體焦慮。它迫使我們必須嚴肅地叩問:當全球都在加速衝向數位支付的終點線時,台灣是否還要耗費鉅資,去為一台「即將被淘汰的馬車」更換更精美的輪子?


一、 400億的重量:解構現金的「沉沒成本」

傳統上,現金被視為「免費」的支付工具,但這是一個巨大的誤解。央行估算的400億,僅僅是「改版發行」的直接成本,而支撐這套古老系統運作的,是更為龐大的、隱藏在社會日常運作中的「現金成本」。

(一)現金的顯性成本:不只是印鈔

  1. 製造與防偽: 央行此次澄清的理由——「現行鈔券已使用24年,超過...間隔年限,...採用更先進的安全防偽技術」——正說明了現金是一場永無止境的「軍備競賽」。400億的估算,就是這場競賽的入場費。這筆錢投入後,並非一勞永逸,而是每隔一、二十年就要再來一次。
  2. 運輸與儲存: 每日數以億計的現金,仰賴昂貴的保全運鈔車在全國流動。銀行需要建置高規格金庫,商家需要保險箱,這些成本最終都由全體社會分攤。
  3. 清點與管理: 零售業、餐飲業、銀行櫃員,每日耗費無數工時在「結帳、點鈔、找零」上。這些人力成本,若能釋放,將是巨大的生產力提升。
  4. 耗損與銷毀: 鈔票會污損、硬幣會遺失。舊鈔的回收與銷毀,同樣需要成本。

(二)現金的隱性成本:拖累國家的無形枷鎖

  1. 地下經濟的溫床: 現金的匿名性,使其成為洗錢、賄賂、逃漏稅和非法交易的最佳夥伴。根據估算,台灣的地下經濟規模可能高達GDP的20%至30%。這意味著每年數千億的稅收流失,而這些本可用於公共建設、社會福利的經費,正因為現金的「便利」而蒸發。
  2. 公共衛生的隱患: 依稀記得前陣子才有新聞提到有老闆娘收現金後竟讓嘴邊得了菜花。後疫情時代,人們對公共衛生高度敏感。而紙鈔與硬幣,作為高頻率接觸的物理媒介,其傳播病菌的風險始終存在。
  3. 金融效率的瓶頸: 現金流無法被有效追蹤,導致經濟數據失真,阻礙了精準的貨幣政策制定。同時,它也將數百萬「無信用卡」或「無銀行帳戶」的族群,排除在現代金融服務之外。

當我們談論「400億改版」時,我們反對的不只是這個數字本身,而是這個數字所代表的、對上述所有沉重成本的「默許」與「延續」。


二、 數位支付的願景:效率、透明與創新的新大陸

與現金的沉重形成鮮明對比,數位支付所代表的,不只是「不用帶錢包」的便利,而是一場深刻的經濟與社會變革。

(一)數位支付的優勢:

  1. 全面的經濟效率: 交易瞬間完成,帳目自動記錄。商家省下清點人力,消費者節省結帳時間。金流全面透明化,大幅壓縮地下經濟的生存空間,增加國家稅收,實現更公平的財富分配。
  2. 金融創新的催化劑: 數位支付是金融科技(FinTech)的「高速公路」。基於支付數據(在嚴格去識別化與隱私保護下),可以衍生出更精準的信用評估、普惠金融、智能理財、客製化保險等服務,讓金融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
  3. 數據驅動的治理: 掌握金流數據,政府能更精準地投放社會福利(如疫情時的振興券)、預測經濟景氣、規劃城市交通與商業佈局。
  4. 安全與便利的平衡: 雖然數位支付有盜刷風險,但其風險是「可控」且「可逆」的。相較於現金遺失(等同石沉大海),數位支付的每一筆交易都有紀錄,可供追蹤與索回。

(二)數位支付的挑戰:必須正視的短板

然而,鼓吹數位支付,絕不代表要「盲目廢鈔」。數位支付的推動,必須伴隨對其缺點的「配套解決」。

  1. 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 對於長者、偏鄉居民、弱勢群體而言,數位工具是高牆而非橋梁。
  2. 隱私與監控: 當所有交易都被記錄,如何防止國家或巨型企業濫用數據,進行「數位極權」式的監控?
  3. 系統韌性(Resilience): 台灣位處地震帶,且面臨地緣政治風險。若過度依賴單一系統,一旦斷電、斷網或遭受駭客攻擊,是否會導致社會停擺?

三、 戰略抉擇:400億應投向何方?

這正是關鍵所在。反對花400億改版現金,並不是要政府省下這筆錢,而是要政府把這筆錢「花在刀口上」。這400億,正足以用來解決上述數位支付的所有難題。

我們敦促政府,應將「現金改版」的預算,全面轉向「數位支付基礎建設」與「社會包容計畫」,具體策略如下:

(一)將400億投入「數位韌性」與「支付整合」:

  • 建立國家級災難備援系統: 投入百億,研發並佈建「離線支付」系統。即使在斷網、斷電的極端情況下,民眾的手機(或特定載具)仍能透過NFC或藍牙完成小額支付,確保災時的經濟韌性。這比依賴ATM提領現金更為高效。
  • 強力整合「萬碼奔騰」: 政府應停止推廣自家品牌(如Taiwan Pay),而是回歸「裁判」角色。動用這筆預算,強制建立全國統一的「共用支付標準」(如統一的QR Code規格或TWQR的強力普及),讓商家只需一個碼,消費者任選工具支付,徹底掃除支付摩擦力。

(二)將400億投入「數位包容」與「教育」:

  • 「零落差」偏鄉與長者計畫: 編列預算,為全國長者、偏鄉居民「免費」或「高額補貼」提供簡易的支付載具(如內建NFC的手環或卡片)。並組織地推部隊(結合鄰里系統、數位志工),進行一對一的教學,直到他們「學會」並「敢用」。
  • 攤商與小店「零成本」導入: 現金的最大擁護者是中小攤商(因可避稅)。應將預算用於「手續費全額補貼」或提供「稅務減免」。讓使用數位支付的「合法節稅」利益,遠大於使用現金的「逃稅利益」,引導地下經濟浮出水面。

(三)將400億投入「資安」與「隱私」:

  • 建立國家級金融防火牆: 成立專責的「數位金融安全署」,投入鉅資研發防詐騙AI、打擊數位犯罪,並建立「即時盜刷熔斷機制」,讓人民對數位支付的「安全性」產生絕對信任。
  • 立法確保數位人權: 嚴格立法界定數據所有權與使用權,確保所有支付數據的「去識別化」,防止任何公私部門的濫用。

選擇未來,而非修補過去

中央銀行的400億估算,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台灣在支付轉型上的猶豫與矛盾。

這400億,可以用來印製防偽更精良、圖案更精美,但終將越來越少人使用的紙鈔;它也可以用來打造一個更包容、更安全、更有效率的數位支付環境,解決長者的不安、保障偏鄉的權利、並抵禦未來的風險。

一邊是修補「過去」的沉沒成本;一邊是投資「未來」的無限可能。

我們呼籲政府,看懂這400億的真正意涵。這不只是一場關於「鈔票改版」的技術討論,這是一場關於「國家未來」的戰略選擇。台灣沒有本錢再耗費數百億的資源去維護一個正在式微的系統。

請將這400億,從印鈔機的預算中刪除,將它轉入數位發展部、金管會與內政部的聯合帳戶中。讓我們用這筆錢,去「建構」一個讓所有人都能安心享用的數位台灣,而不是去「重鑄」一堆即將走入歷史的精美錢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回甘老茶湯
7會員
53內容數
像一壺值得細細品味的老茶,帶來一縷絲絲回甘的啟發。
回甘老茶湯的其他內容
2025/10/28
面對AI的衝擊,我們需要的不是細枝末節的法條修補,而是一場根本的「勞權典範轉移」。我們必須重新確立一個認知:勞工不是企業的「人力成本」,而是社會的「核心資產」與企業的「治理夥伴」。
Thumbnail
2025/10/28
面對AI的衝擊,我們需要的不是細枝末節的法條修補,而是一場根本的「勞權典範轉移」。我們必須重新確立一個認知:勞工不是企業的「人力成本」,而是社會的「核心資產」與企業的「治理夥伴」。
Thumbnail
2025/10/27
本文試著從社會學、政治經濟學與社會心理學的交叉視角,剖析「過度標榜利己主義與唯物主義」的現象對社會風氣所產生的正反影響。
Thumbnail
2025/10/27
本文試著從社會學、政治經濟學與社會心理學的交叉視角,剖析「過度標榜利己主義與唯物主義」的現象對社會風氣所產生的正反影響。
Thumbnail
2025/10/25
當我們譴責暴力、要求嚴懲失職司機時,社會大眾的輿論不應僅止步於情緒的宣洩。我們必須將此事件視為一個痛苦的觸發點,從三個看似無關、實則緊密相連的層面,進行一場深刻的系統性反思與革新:個人的「即時防衛」、政策的「摩擦緩解」,以及科技的「終極解方」。
Thumbnail
2025/10/25
當我們譴責暴力、要求嚴懲失職司機時,社會大眾的輿論不應僅止步於情緒的宣洩。我們必須將此事件視為一個痛苦的觸發點,從三個看似無關、實則緊密相連的層面,進行一場深刻的系統性反思與革新:個人的「即時防衛」、政策的「摩擦緩解」,以及科技的「終極解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一次即將發行的新版日幣紙鈔中,不外乎也延續了之前的選角邏輯,在每種幣值的正面,都各選出了對於日本在經濟、教育與醫學界上有所貢獻的名人作為主角;背面則是搭配不同幣值的紙張顏色,分別選擇相對應的代表性建築、花草與浮世繪等圖案。這次就讓我們來認識這些人物與圖案吧。
Thumbnail
這一次即將發行的新版日幣紙鈔中,不外乎也延續了之前的選角邏輯,在每種幣值的正面,都各選出了對於日本在經濟、教育與醫學界上有所貢獻的名人作為主角;背面則是搭配不同幣值的紙張顏色,分別選擇相對應的代表性建築、花草與浮世繪等圖案。這次就讓我們來認識這些人物與圖案吧。
Thumbnail
寫作投資永遠不嫌晚,這是雙寶老爹的第#157篇關於加密貨幣教學文章,文未還有更多精彩的教學內容!
Thumbnail
寫作投資永遠不嫌晚,這是雙寶老爹的第#157篇關於加密貨幣教學文章,文未還有更多精彩的教學內容!
Thumbnail
這一次我們就要來看看究竟在日本的紙鈔中,藏有甚麼有趣的防偽技術與設計在裏頭?而這一次2024年的改版中,又有甚麼新奇的技術被運用在新鈔上呢?記得拿出你手中的紙鈔,一起來玩玩大家來找碴的遊戲吧。
Thumbnail
這一次我們就要來看看究竟在日本的紙鈔中,藏有甚麼有趣的防偽技術與設計在裏頭?而這一次2024年的改版中,又有甚麼新奇的技術被運用在新鈔上呢?記得拿出你手中的紙鈔,一起來玩玩大家來找碴的遊戲吧。
Thumbnail
# 加密貨幣:掌握金融未來的顛覆性技術 加密貨幣是當今金融科技領域最具革命性的創新之一。它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顛覆了傳統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主導的貨幣體系,為個人和企業帶來了全新的支付和投資方式。 ## 什麼是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是一種數字化的虛擬貨幣,利用密碼學原理和分散式賬本技術
Thumbnail
# 加密貨幣:掌握金融未來的顛覆性技術 加密貨幣是當今金融科技領域最具革命性的創新之一。它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顛覆了傳統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主導的貨幣體系,為個人和企業帶來了全新的支付和投資方式。 ## 什麼是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是一種數字化的虛擬貨幣,利用密碼學原理和分散式賬本技術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過,未來的投資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想像一下,你可以輕鬆地擁有紐約一棟摩天大樓的一小部分,或是擁有一幅名畫的碎片。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嗎?事實上,這種革命性的變化正在發生,而它的名字叫做「資產代幣化」。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想過,未來的投資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想像一下,你可以輕鬆地擁有紐約一棟摩天大樓的一小部分,或是擁有一幅名畫的碎片。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嗎?事實上,這種革命性的變化正在發生,而它的名字叫做「資產代幣化」。
Thumbnail
新聞文稿中、泰文對照 โดย ธปท. ยังมองว่า แหล่งเงิน ของโครงการแจกเงินดิจิทัล ซึ่งมาจากงบประมาณรายจ่ายประจำปี โดยเฉพาะ อีกส่วนมาจาก ธ.ก.ส. อาจมีผลกระทบต่อสภาพคล่อ
Thumbnail
新聞文稿中、泰文對照 โดย ธปท. ยังมองว่า แหล่งเงิน ของโครงการแจกเงินดิจิทัล ซึ่งมาจากงบประมาณรายจ่ายประจำปี โดยเฉพาะ อีกส่วนมาจาก ธ.ก.ส. อาจมีผลกระทบต่อสภาพคล่อ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
Thumbnail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
Thumbnail
好貨幣的三個功能 方便攜帶,可作為交易媒介 價值儲藏,乘載過去到未來的價值 記帳單位 貨幣的三種形式 紙幣 債權 銀行存款 為何比特幣作為貨幣有爭議性? 價格過於浮動,目前難以作為實際交易媒介 現階段價值儲藏能力不穩定 政府透過印鈔票想解決什麼問題? 人民對貨幣失去信用,開始
Thumbnail
好貨幣的三個功能 方便攜帶,可作為交易媒介 價值儲藏,乘載過去到未來的價值 記帳單位 貨幣的三種形式 紙幣 債權 銀行存款 為何比特幣作為貨幣有爭議性? 價格過於浮動,目前難以作為實際交易媒介 現階段價值儲藏能力不穩定 政府透過印鈔票想解決什麼問題? 人民對貨幣失去信用,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