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超越奇謀的真正勝利
當我們談論「兵法」,腦海中浮現的往往是戰場上的爾虞我詐、出奇制勝的妙計。然而,《孫子兵法》的智慧遠不止於此。許多人將目光聚焦於如何「戰鬥」,卻忽略了更根本的「勝利」之道。真正的策略核心,並非那些用以調動敵人的詭計,而是建立在穩固、不可動搖的「基本面」之上。
孫子一針見血地指出:「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這句話的意涵極為深刻——真正能勝利的軍隊,是在開戰前就已經創造了必勝的條件,而注定失敗的軍隊,則是衝上戰場後,才開始寄望僥倖,尋找獲勝的機會。
勝利,是在硝煙升起之前就已註定的。為了理解這份智慧,讓我們從一個峽谷兩岸的對決故事開始,看看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一者求之於外,問計於敵;一者求之於內,問道於己。
--------------------------------------------------------------------------------
1. 峽谷兩岸的對決:李將軍與趙將軍的故事
1.1. 躁進的趙將軍:「先戰而後求勝」
在峽谷的東岸,駐紮著趙將軍的軍隊。他是一位英勇但急於求成的指揮官,堅信「必須有所作為」才能讓自己心安。看著對岸紋絲不動的敵軍,他內心焦躁不安,對部下說:「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不斷試探,找出他們的破綻!」
於是,趙將軍每天都派出小股部隊發動試探性攻擊,試圖尋找一舉擊潰敵人的戰機。然而,這些行動不僅未能撼動對手,反而像無數投入湖中的石子,只激起短暫漣漪,卻不斷消耗著自己的糧草、兵力與士氣。他的行為,正如那位不停奔波,最終把自己耗盡的諸葛亮一樣。
趙將軍的內心獨白始終是:「只要我找到一個奇策,就能扭轉戰局。」他總關注於「戰」,而非「勝」,滿心只想著如何取巧,卻從未思考過,自己的基本面是否穩固。
1.2. 靜待時機的李將軍:「先勝而後求戰」
與趙將軍遙遙相對的,是西岸的李將軍。他深諳「不作死就不會死」的道理,面對趙將軍日復一日的騷擾,他選擇了靜默。
李將軍的策略,完美體現了「形」與「勢」的智慧。「形」,是戰前的準備與佈局,是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基本面;「勢」,是戰鬥中稍縱即逝的時機與動能。他實踐的是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 的策略,將所有精力專注於鞏固自己的「形」——深挖壕溝、加固營寨、確保糧草供應充足、安撫士兵情緒,讓自己的陣地固若金湯。他一步步將自己打造成「不可被戰勝」的存在。
這就是 「知己知彼」 的智慧:
* 知己:讓自己變得絕對不可戰勝,這是自己能完全掌控的。
* 知彼:耐心等待,觀察敵人何時會露出可以被戰勝的破綻。
故事的高潮並非來自李將軍的某個奇謀,而是源於趙將軍的失誤。在長期的消耗與焦躁下,趙將軍終於失去耐心,發動了一次孤注一擲的總攻。由於準備不足、士氣低落,這次攻擊很快就顯露敗象,陣型大亂。
就在此刻,當趙將軍陣腳大亂,李將軍等待的「勢」已然成熟。他發起的反擊體現了 「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的雷霆之威,這正是將日積月累的「形」,轉化為雷霆萬鈞的「勢」。如同在高山上炸開蓄滿雨水的堰塞湖,讓洪水一瀉千里,勢不可擋。趙將軍的軍隊瞬間潰敗,正應了那句「一著失誤,滿盤皆輸」。
1.3. 兩種策略的省思
李將軍與趙將軍的對決,清晰地展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思維。
【特徵-趙將軍 (敗兵)-李將軍 (勝兵)】
行動哲學-先戰而後求勝-先勝而後求戰
關注焦點-戰 (奇謀巧計)-勝 (累積基本面)
核心狀態-尋求機會,心存僥倖-創造形勢,立於不敗
最終結果-耗盡資源,自取其敗-一擊制勝,穩操勝券
這場勝利,源於李將軍日積月累的準備,而非一時的奇思妙想。他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再靜待敵人犯錯。然而,這引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有沒有一種勝利,是連戰鬥都不需要的?
--------------------------------------------------------------------------------
2. 扁鵲三兄弟的醫術:洞見未萌的至高境界
2.1. 神醫的秘密
戰國時期,魏文王曾問當時名滿天下的神醫扁鵲:「聽說你家兄弟三人都精通醫術,誰的醫術最高明呢?」
扁鵲恭敬地回答:「大哥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十分不解:「那為何你的名氣最大呢?」
扁鵲解釋道:
* 大哥(上醫):他治病,總在病兆「當見未萌」之際,也就是在疾病尚未顯現、甚至未有萌芽時就已出手根除。因為他總是在別人還未感覺到生病時就解決了問題,所以鄉里的人都認為他根本不會治病,他因此毫無名聲。
* 二哥(中醫):他治病,是在病情初起,症狀輕微時就藥到病除。鄉里的人認為他只能治些小病,所以他的名聲只在鄉里流傳。
* 我(下醫):而我治病,總是在病人病情危重、痛苦萬分之時。我會動用開刀、放血等大手術,使病人起死回生。所以,人人都看到我的高明醫術,我的名聲也因此傳遍天下。
2.2. 上醫的策略智慧
扁鵲大哥的「上醫」之術,正是策略的至高境界。孫子兵法所說的 「善戰者,不是把對方打敗,而是看對方已經敗了才打」,在這裡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最高明的策略家,如同上醫,他們總是在問題還未顯現時就將其化解,使得競爭從未發生。
這個概念在商業競爭中尤為貼切:
* 守:就是深耕自己所屬的領域,將產品、服務、技術做到頂尖,建立起無人能及的壁壘。這就是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 攻:真正的「攻」,是創造一個全新的賽道,讓舊有的競爭規則徹底失效。對手還在平地上廝殺時,你已經在空中飛行。這不是攻擊,而是讓競爭本身變得「無關緊要」。
真正的勝利,是讓對手連與你競爭的想法都無法產生。
--------------------------------------------------------------------------------
結論:成為真正的策略家
從李將軍建立「不敗之形」,到耐心等待「可勝之勢」,再到扁鵲大哥「不戰而勝」的至高境界,孫子兵法揭示了一條清晰的成功路徑。它告訴我們,真正的力量並非來自於戰術的巧妙,而是源於根基的穩固。
真正的成功來自於日積月累的準備,而非奇思妙想。當你立於不敗之地,勝利便會自然到來。那些最偉大的勝利,往往是悄無聲息的,因為真正的成功者,早已在私底下偷笑了。
願我們都能將這份古老的智慧,應用於自己的生活與事業之中,不求一時之巧,但求長久之功,方能洞悉勝敗之機,成為自己命運的掌舵人。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114.10.30
#孫子兵法 第四篇<形篇>
-形:可以觀察到的,相互試探。
-『形勢』形是在戰前,勢是在戰鬥中。
-做事先看形,行不行;做起來就看勢。
-荀悅:形+勢+情(主將的意志+團隊士氣)
-觀察形勢變化,要詳細記錄再觀察有無可趁之機。
-不作死就不會死,很多人敗在不知道事情可以不做!
-很多人皆受不了,認為必須有所作為,自己才心安。
EX.諸葛亮不停地做為,把自己耗死了
-等什麼?等形勝,累積自己;等勢勝,等對方失誤。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競爭本質是要你無法跟我爭,一旦你想跟某某爭,你已經輸了。
EX.企業來說,守就是深耕自己所屬的領域,成為頂尖;攻,就是你以為他再攻擊你,其實他根本沒攻擊,降維打擊。
-『當見未萌』沒發生的、沒顯現出來的,你能洞察到才是真本事。
-大體勝算的計算,算清楚在做。
-知己知彼 讓自己變成不可被戰勝的,就是知己;等敵人什麼時候可以被戰勝,就是知彼。
-所有的詭計、奇謀巧測都是為了調動敵人,不是自己的基本面。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取得壓倒性優勢才戰,絕不心存僥倖。不是專屬於強者的兵法,弱者就是要形成自己的局部優勢,集中優勢打殲滅戰。
EX.創業者如何立於不敗之地?手頭累積充足了再創業;沒完全弄明白就創業,那就看是否能中頭彩。EX.-就像高山上把蓄積大量雨水的堰塞湖炸了水沖下來,誰檔的住
-成功者都在私底下偷笑,失敗者佔據新聞版面。
-成功都來自日積月累,不是奇思妙想,始終關注基本面。基本面就是勝,然後戰,此時就可以想點巧妙的主意,發揮創意。
-我們的問題往往總關注戰,不關注勝,就想取巧。
-兩軍對陣 當然對手也懂兵法,也想立於不敗之地,那就看誰先失誤,雙方都不失誤,就看誰糧草多;一發現失誤就猛撲過去一擊致勝。EX.一著失誤,滿盤皆輸。
-善戰者,不是把對方打敗,而是看對方已經敗了才打。EX.扁鵲三兄弟的故事。大哥才是上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