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孫子兵法》怎麼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孫子兵法之邏輯

孫子兵法之邏輯

傳統的觀點

傳統上,幾乎可說無一例外地,都認定「形、勢、虛實(通行本)」是《孫子兵法》的中心。雖然大家都將「始計(通行本)、作戰、謀攻」置於所謂的「大戰略」的地位,但是真正的心力大多用於「形、勢、虛實」三篇。由於誤認,以至於《孫子兵法》到底如何使用,沒人說得清。

通常,十三篇都被割得破碎,以便於人們以『現代思想』運用孫子兵法。那麼,每一篇是不是完整的?如果是完整的,何以將之割裂?如果是不完整的,為何卻沒人發現呢?

大牌學者、網紅學者真的讀通了《孫子兵法》嗎?顯然不通。

五階段

第一:軍隊或說行軍打仗,是國家大事;所有人都有共識。不可以有人兒戲。

第二:軍隊包含五個層面:道天地將法。所有人都要知道各個定義。

第三:從五個層面,衍生出七個比較的操作型定義。且,主將提出的比較的結果是不是為大家(可能參戰的將軍)所接受?如果接受,主將即將那些將軍留用;反之,則另尋他人參戰。

第四:經過比較我方是有利的而且將軍們都聽命於主將,那麼主將即思考如何造勢,以便於打仗。

第五:戰前「廟算」能勝——即預期可以得勝,是因為獲得較多勝利條件(算)。

一階段:國家大事

國家大事,很多。軍隊是哪一種?有可能是最血腥的那一種。所以絕不可兒戲。參與其中的一切人員,從上至下,平時都必須知道一旦要用軍隊打仗,對於生命的發展,必然是一種嚴重的損傷。

但是,以上是對於基層人民、基層士卒而言,對於財閥企業、高官政要等等,戰爭可能只是一門生意、一個有利可圖的市場。因為他們不需要為戰爭付出生命、付出肢體。甚至,他們的子子女女,可能也都不需要做出任何犧牲。

因此,美其名曰「國家大事」,其實沒那麼「國家」,有些人可以透過「運作」而使自己與家族,置身事外。基層人民、基層士卒應該張大眼睛、拉長耳朵,看清、聽清,自己做出的犧牲(經常是被迫的),到底是不是為了自己?

在是非黑白之前,無論是什麼顏色,政客都具備不可信任的成份。實際上,他們在骨子裏都是灰色——隨時能黑、隨時可白。

二階段:五個層面

因此,「道」是第一個層面。國家的領導人持身不正,何以為國?又有什麼資格與立場,要求人民同意戰爭?雖然士卒們在「服從」的大旗下,沒有自由意志,但是當他們了解,領導人在戰爭這一事不得民心,又有誰能一心一意地投入戰爭而為國犧牲?

第二個層面「天」。關注的是晝夜(陰陽)、季節(寒暑)。冰天雪地的季節,是沒有可能好好地打仗的。也許有人會說,特種部隊就可以在那種環境戰鬥;是的,同意。但那是特種部隊,其人數不可能「多」,所以才稱之為「特種」。

訓練數十萬、上百萬的「正規軍」每一個兵都能如同「特種部隊」?沒有可能做到。光是生理條件,就造成絕對的限制,遑論心理素質。所以,不得不挑選恰當的時間。敵我雙方都如此。

「地」是第三個層面。其實雙方主將都應該能約略地「感覺」到,決戰之處在哪裡?「感覺」並不是「毫無道理的猜測」,對於有長期經驗的專業者而言,因為得出結論的時間太過短暫,以至於使旁人認為那只是「感覺」。不是那樣的。

決戰之前,要經過、佔據哪些「地」,其實可以推測。當然,外行人做不到。雙方在不同的途徑中「運動」,最後到達了雙方預期中的「決戰之處」。

第四個層面「將」。受命主將掌握著生死,此人的品格與能力,不能不深思。第一個要求,自然是智;智就是知,無知何謀?信,「人言」。淨說「鬼話」、不說「人話」,能信?仁,是兩「人」組成,我是人、你也是人,以「人」相待,「人人」都願意「間關赴難」。勇,心、氣、力三個部份。心至、氣至;氣至、力至。嚴,兩口。因為兩張口,可知那是急急如律令、不容許抗命了。

「法」是第五個層面。軍隊夠不夠專業(曲制/組織)、軍官夠不夠素養(官道)、領導人夠不夠決策能力(主用)?適才適所,說難不難、說易不易。舉一例言之。一個身體素質、內心所嚮都適合於在前線衝鋒陷陣的士兵,長官卻把他放在衛生單位;看來是不想打贏。

軍官們能不能激勵士官兵、能不能獎懲士官兵、能不能共患難、能不能以身作則等等,在在考驗其素養充不充分。一個步兵軍官也許不需要是步槍高手——是的話當然好,但他必須要能讓在他麾下的士官、士兵,充分發揮戰鬥力。

領導人的決策能力是不是基於正確的邏輯(體系、體制)而建立。戰爭決策是很殘忍的,心理要夠堅強(當然有很多領導人視百姓如無物),因為無論決策的對錯,都可能導致大量的生命喪失——敵對雙方都是。這個「一念之間」,代價很高。

三階段:七個比較

這七個比較項目,受命主將要設定衡量標準、比較條件,以認定強弱優劣。設定衡量標準、比較條件,不是那麼困難;困難的是,結論能不能說得通?說服人?尤其是說服人。鬼谷子的高徒蘇秦、張儀都無法總是說服每一個人,那還有什麼理由要求自己必然做到呢?換人吧,不認同結論的少數人,就換了他吧。

「校之以計」應該不是單單表面上比較七個項目的優劣強弱,然後說服大家就結束了。在這一階段,應該要勾連到「謀攻」而思考「不戰而勝」。再更進一步勾連到「形」、「勢」,以確定力量的運用。

經過了「謀攻」、「形」、「勢」的思考與論述,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校之以計」;才能合理地在接下來發生「聽不聽」的橋段。然後,才能決定誰該留下、誰該離開。

四階段:造勢

完成了三階段,就要決定造勢的手段。造勢當然是為了欺敵、欺敵自然是為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欺敵的手段八種。造勢的原則一條。欺敵八法其實都是反向操作,為什麼如此?因為造勢的原則是「因利而制權」—「因利而制權」就是根據自己的利益(以及敵人的利益),在輕、重、緩、急做出變化。

同樣的,「乃為之勢」若僅僅如此,不夠完整;還應當延伸至「五變」,更清楚的表列:什麼途不由、軍不擊、城不攻、地不爭以及什麼令不行。同樣,還須更進一步延伸到「地形」、「九地」以掌握「地之理」;畢竟打仗在「地」面。

「乃為之勢」經過「五變」、「地形」、「九地」的充實,才算完整。至此,連同三階段的成果,進入最後階段——廟算。

三、四階段的交融

「校之以計」與「乃為之勢」是一對;自然「謀攻」與「五變」也是一對;則「 形」與「地形」、「勢」與「九地」當然各是一對。固然在行文上為求整齊,分成順序的三、四階段,但在實際的思考時,卻應當時刻相互對參,才真正達到節節貫串、一體成形。

節節貫串、一體成形之後,才能布局「快速」(作戰)與「迂迴」(軍爭)。「快速」是為了撙節成本、「迂迴」同樣是為了撙節成本。「作戰」有『因糧於敵』、「 軍爭」有『無糧食則亡』。都是為了在戰場上吃飽。

怎麼「快速」?比敵人「先處」戰地(實虛)、比敵人「先知」敵情(用間)。此處的「用間」所獲得的,與「校之以計」所需要的,不是一件事。雖然都可以稱為情報,但是「用間」是戰場情報、是比「校之以計」的情報更為瞬息萬變。在「校之以計」,那些都是比較長期的資訊、比較穩態的資訊。

怎麼「迂迴」?比敵人更懂得在戰場「隨遇而安」(行軍)、比敵人更懂得在戰場「放火掠奪」(火攻)。不懂「行軍」,如何在戰場上安身?無法安身,如何做到「軍爭」要求的機動?不懂「火攻」,如何在戰場上掠奪?無法掠奪,如何做到「軍爭」要求的爭利?

同理,「作戰」與「軍爭」為一對;「實虛」與「行軍」為一對;「用間」與「 火攻」為一對。相互對參、節節貫串、一體成形。此一體源自於前一體,所以兩體其實是一體。

至此,根植於「校之以計」與「乃為之勢」的四篇「用兵之法」、八篇「實戰操作」,交互融合,計畫於焉產生。

五階段:廟算

終於進入最後階段:評估計畫的可行與否。認定為可行,代表自認比敵軍優勢;反之,則劣勢。用直接的方式表達:誰得分高?差距多大?評分完畢,就看領導人的意志。

領導人的意志,才真正是勝敗的關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gjj.huang的沙龍
5會員
28內容數
包贏?怎麼包贏?作弊都不保證包贏,你竟說打仗要包贏!
dgjj.hu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12
博客來簡介:黃樸民(1958—),歷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常務理事等,長期致力於思想史和軍事史研究,是國內《孫子兵法》研究的代表性學者之一,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孫子兵法》。 從該書的前言中,發覺黃博士有特大誤解,本人不吐不快。所以
Thumbnail
2024/10/12
博客來簡介:黃樸民(1958—),歷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常務理事等,長期致力於思想史和軍事史研究,是國內《孫子兵法》研究的代表性學者之一,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孫子兵法》。 從該書的前言中,發覺黃博士有特大誤解,本人不吐不快。所以
Thumbnail
2024/08/29
一、如何將「孫子兵法」與「易經」結合? 將《孫子兵法》與《易經》結合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層面來實現,從而將戰略思想與哲學智慧相融合: 1. 陰陽平衡與對立統一 《孫子兵法》強調軍事戰略中的動態平衡與對立統一,例如「兵者,詭道也」,講究變化與靈活運用。 而《易經》核心思想之一是陰陽平衡,對立統一。
2024/08/29
一、如何將「孫子兵法」與「易經」結合? 將《孫子兵法》與《易經》結合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層面來實現,從而將戰略思想與哲學智慧相融合: 1. 陰陽平衡與對立統一 《孫子兵法》強調軍事戰略中的動態平衡與對立統一,例如「兵者,詭道也」,講究變化與靈活運用。 而《易經》核心思想之一是陰陽平衡,對立統一。
2024/06/12
其書《唯一的規則》,將《孫子兵法》通行本篇序分為上下篇;上篇從第一篇至第六篇,下篇從第七篇至第十三篇。因其認為「上」篇與「下」篇,『兩部份明顯不同』。又,稱上篇為理論篇,下篇為實戰篇。 「上」篇與「下」篇,個別再分為兩組。「上」篇之第一篇至第三篇為權謀組,第四篇至第六篇為形勢組。「下」篇之第七篇至
Thumbnail
2024/06/12
其書《唯一的規則》,將《孫子兵法》通行本篇序分為上下篇;上篇從第一篇至第六篇,下篇從第七篇至第十三篇。因其認為「上」篇與「下」篇,『兩部份明顯不同』。又,稱上篇為理論篇,下篇為實戰篇。 「上」篇與「下」篇,個別再分為兩組。「上」篇之第一篇至第三篇為權謀組,第四篇至第六篇為形勢組。「下」篇之第七篇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一個古老的中土大地上,來自世家大族的孫武,在經歷了多次戰爭積累後,他突然有感而發地說了一句「戰爭,是國家大事,一旦發生,都會造成人民死傷無數,甚至國家破滅,為了能夠生存下去,我們必須慎重的去面對它,面對戰爭」
Thumbnail
在一個古老的中土大地上,來自世家大族的孫武,在經歷了多次戰爭積累後,他突然有感而發地說了一句「戰爭,是國家大事,一旦發生,都會造成人民死傷無數,甚至國家破滅,為了能夠生存下去,我們必須慎重的去面對它,面對戰爭」
Thumbnail
始計第一 原文:【始計第一】 1.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計,而索其情。 3、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Thumbnail
始計第一 原文:【始計第一】 1.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計,而索其情。 3、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Thumbnail
美國亞馬遜網站說:「如果人的一生只能讀一本書的話,那就應該是《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總結我國春秋以前的戰爭經驗,策略高明、好計連篇,充滿了兵學智慧。其價值超越時間、跨越空間,從兩千六百多年前的上古到高科技的今日,從東方到西方,仍然顯得深刻犀利,毫不落伍,是一部非常讓人驚豔、歷久不衰的傑出經典
Thumbnail
美國亞馬遜網站說:「如果人的一生只能讀一本書的話,那就應該是《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總結我國春秋以前的戰爭經驗,策略高明、好計連篇,充滿了兵學智慧。其價值超越時間、跨越空間,從兩千六百多年前的上古到高科技的今日,從東方到西方,仍然顯得深刻犀利,毫不落伍,是一部非常讓人驚豔、歷久不衰的傑出經典
Thumbnail
「夫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堅甲鋭兵,不足以為強。」 善於進攻的人,敵人不知道他的弱點。 善於防守的人,敵人不會知道他的下一步。 首先要明白,所謂的善攻,不是兵士器械比人強;所謂的善守,也不是因為城比人高,池比人深。
Thumbnail
「夫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堅甲鋭兵,不足以為強。」 善於進攻的人,敵人不知道他的弱點。 善於防守的人,敵人不會知道他的下一步。 首先要明白,所謂的善攻,不是兵士器械比人強;所謂的善守,也不是因為城比人高,池比人深。
Thumbnail
繼續治軍的部分,先說,我沒有讀過《孫子兵法》,所以如果諸葛亮有引用或呼應的地方,我不一定會知道。 這回的開章說,如果不是像魯班那樣的工藝大師,無法看出工藝品真正的精巧。 不是像孫武那樣的謀略大師,無法想明白戰爭計略真正的運作。 我們都是凡人,其實沒有辦法從事物的表象中,看穿真理。
Thumbnail
繼續治軍的部分,先說,我沒有讀過《孫子兵法》,所以如果諸葛亮有引用或呼應的地方,我不一定會知道。 這回的開章說,如果不是像魯班那樣的工藝大師,無法看出工藝品真正的精巧。 不是像孫武那樣的謀略大師,無法想明白戰爭計略真正的運作。 我們都是凡人,其實沒有辦法從事物的表象中,看穿真理。
Thumbnail
兵法兵了那麼多篇都是君王之政,總算來到意義上比較接近我們認知的兵法相關:治軍篇。 是不是真的相關我也不知道,一起來看吧。
Thumbnail
兵法兵了那麼多篇都是君王之政,總算來到意義上比較接近我們認知的兵法相關:治軍篇。 是不是真的相關我也不知道,一起來看吧。
Thumbnail
李靖接著說明其他軍中雜項規定。 兵部十五篇,目前才看完兩篇。 應該還是要整理一下心得。 李靖以雜編隊為單位,並不像我們熟知的獨立兵種擺陣。要說起來,或許就是他在各種地形跟異族戰爭的心得。 中國內戰其實講規矩的,隋唐時期,邀戰免戰單挑這些行為依然流行。
Thumbnail
李靖接著說明其他軍中雜項規定。 兵部十五篇,目前才看完兩篇。 應該還是要整理一下心得。 李靖以雜編隊為單位,並不像我們熟知的獨立兵種擺陣。要說起來,或許就是他在各種地形跟異族戰爭的心得。 中國內戰其實講規矩的,隋唐時期,邀戰免戰單挑這些行為依然流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