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MC 宣布降息一碼並停止縮表後,全球主要投行與評級機構紛紛發表觀點。瑞穗認為美元已充分反映降息預期,惠譽指出3%通膨成「新常態」,而中信、華泰與中金則預期美聯儲年內仍將兩度降息。本文整理最新國際研究看法。
一、國際觀點:降息預期已被市場消化,通膨降溫不改寬鬆基調
🟢瑞穗金融集團 認為,美元對美聯儲降息的反應有限,因為市場早已充分反映寬鬆預期。9 月通膨數據偏低,但美元指數僅微跌 0.1%,顯示市場倉位已高度看空美元。由於美國政府停擺,外匯市場持倉數據短期難更新,但瑞穗強調:「降息預期早已在價格中完成反映。」
🟢惠譽(Fitch Ratings) 則指出,通膨維持在 3% 水準竟被視為「好消息」,顯示市場容忍度上升。惠譽美國研究主管索諾拉表示,美聯儲目前採取的是「保險式降息」,並非經濟危機式寬鬆;政策重點在觀察政府停擺結束後的就業數據。整體而言,通膨雖高於目標,但聯準會已進入「風險管理期」,只要物價穩於 3%,政策路徑將維持偏鬆。🟢荷蘭國際集團(ING) 則從歐洲角度分析,歐元區 PMI 攀升至 17 個月新高,通縮壓力極低,因此歐洲央行將暫時維持利率不變。這與美聯儲同步呈現「觀望偏鬆」格局,反映全球主要央行正進入同步審慎期。
二、國內觀點:美聯儲仍偏鴿,年內降息節奏可期
🟢中信證券 指出,美國 9 月 CPI 低於預期,顯示通膨壓力溫和而就業放緩,強化了美聯儲延續降息的條件。若政府關門持續導致 10 月物價統計延遲,市場仍將基於現有資訊預期「年內再降息兩次、各 25bps」。
該機構並補充,若特朗普任命新任聯儲主席人選如沃勒(Waller),可能引發「美聯儲獨立性交易」的反向波動——美元短線走強、黃金受壓,但整體降息節奏不變。
🟢中金公司(CICC) 也認為,美國通膨數據顯示需求走弱,核心 CPI 僅增 0.2%,為繼續降息提供空間。考量勞動力市場下行風險,中金預期「10 月與 12 月將各降息 25 個基點」,與元大觀點一致。
🟢華泰證券 延伸分析指出,本輪關稅對通膨的影響偏小但具持續性,美聯儲應關注就業市場惡化風險。該機構預測,聯準會在 10 月已降息 25bp,12 月再降息一次為基準情境,同時不排除宣布停止縮表(QT)的可能。這與實際 FOMC 決議結果高度吻合。
三、共識與差異:全球進入「中性利率時代」
綜合多家機構觀點,全球研究機構普遍認為本輪降息為「預防性調整」,而非全面寬鬆:
機構對降息評價關鍵觀察焦點
🟢瑞穗
市場早已反映降息預期
美元持倉與外匯波動
🟢惠譽
通膨3%成“新常態”
政府停擺對數據透明度影響
🟢中信證券
年內再降兩次息
通膨溫和+就業放緩
🟢中金公司
10月與12月各降25bp
核心CPI疲弱、勞動力市場下行
🟢華泰證券
關稅影響有限
就業市場惡化風險
🟢元大投顧
降息方向不變
流動性結構與AI榮景
整體而言,市場共識傾向於:
- 降息節奏趨緩但方向不改。
- 通膨容忍區上移至約3%,意味「中性利率時代」正式開啟。
- 流動性不再氾濫,而是選擇性釋放。
- AI與科技投資成為政策默許的成長引擎。
四、延伸投資觀察:政策寬鬆下的資產配置策略
元大投顧與國內外多家券商均強調,當前環境的核心不是「是否降息」,而是「如何適應中性利率下的資金邏輯」。
投資策略建議如下:
- 維持高流動性資產比重(短債、貨幣基金)。
- 長線配置科技與AI主題資產。
- 謹慎對待高槓桿與高估值板塊。
- 關注年底前資金緊縮時點帶來的結構性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