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與生活,其實是同一條河的兩岸,一邊流動,一邊倒映彼此。

Košice 的住宿 shot by Emma@Košice, Slovakia. 07/2024.
旅行,從來不只是「 離開 」。
它更像是生活的一種延續,在移動的風景裡,練習誠實地與自己相處。
我常想,那些讓人著迷的旅行,不一定發生在遙遠的國度。
有時,只是清晨的窗,一縷未經雕琢的陽光,一杯溫熱的早茶。
那一刻,你不在趕路,也不在逃離,只是靜靜活著。
於是,生活與旅行的界線,開始慢慢模糊。
年輕的時候,我總以為旅行的意義在於「 遠 」。
想帶回更多戰利品、更多相機記憶卡裡的風景。
那時的我,像個渴望世界的孩子,以為見得多,就能懂得多。
後來才明白,旅行的價值,並不在目的地,而在那份「 專注 」—— 專注於當下的一片雲、一陣風、一場對話。
當心靜下來去感受時,世界便不再只是路過,而是被溫柔地擁入懷裡。
我曾在清晨的波蘭比得哥什,讓風從窗縫吹進;也曾在巴爾幹的小鎮裡,為一片緩慢的雲彩駐足。那一刻,我才明白:所謂的專注,不是緊繃,而是投入。它讓我們從「 自己 」出發,卻最終「 忘我 」。

旅行教會我的另一件事,是「 簡化 」。
雖然走完朝聖之後,我便有了這層領悟。
但,旅行結束回歸生活後,我們常常會被許多俗事將這些領悟淡忘。
於是,又再次帶著過重的行李去旅行,裝滿了「 以防萬一 」的物品 —— 太多的衣服、保養品、紀念品。
直到在前年的浪遊時,每次準備移動下一個國家前,在整理行李的瞬間,發現那些一直躺在行李箱裡幾乎不會動的物品,讓我再次深刻體悟,這些物品都是多餘的,而那些我以為的「 萬一 」反映著我對生活的執著與不安。
從那之後,我更加開始學習落實「 少即是多 」。學會讓空間呼吸,也讓自己呼吸。
行李變輕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感覺自由。原來旅行不在於帶走什麼,而是放下什麼。
生活亦然。

Albania 的住宿 shot by Emma@plepa,Albania. 03/2024.
現在,每次出發前,我都會在心裡打開一扇窗,讓習慣的日常與未知的旅程在光裡相遇。
在異鄉醒來的早晨,我會做簡單的早餐、聽音樂、寫幾句文字。
那是屬於我的「 旅行儀式感 」:讓生活的節奏,延伸至遠方。
因為我相信,一個能在異地維持節奏的人,也能在日常中找到遠方。
旅行讓我重新理解生活的樣貌。
它不是為了逃離現實,而是讓現實更有層次;不是追求更多風景,而是讓眼神重新變得溫柔。那些在路上的專注與體悟,終將回流成日常的平靜。

在 ohrid 自煮的早餐 shot by Emma@Ohrid,North Macedonia. 05/2024.
當我們學會以輕盈的姿態去行走,就會發現 : 旅行與生活,其實是同一條河的兩岸,一邊流動,一邊倒映彼此。
於是,我願意繼續這樣走著:
在生活裡練習旅行,在旅行裡學會生活。
用一顆不匆忙的心,看見世界,也看見自己。
因為啊,
旅行不過是生活的延續,
而生活,本身就該是一場長長的旅行。
2025/ 11/ 01 Kaohsiung time 19:28, Emma.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收藏、🤳分享
✍原創不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或附上原文連結,非常感謝尊重原創。
🫰感謝您的打賞來支持我寫作的動力吧這邊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