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追熱門、不靠運氣,這份清單讓你穩穩開局。
為什麼這篇要寫給你
剛開始投資時,我也常常被各種代號、報酬率、配息搞得頭昏腦脹。
明明想學投資,卻越看越害怕。
後來我發現——
其實選 ETF 不需要很會算,只要有邏輯就能上手。
今天我把整個流程濃縮成 5 步驟,
讓你用最簡單的方法,挑出適合自己的第一檔 ETF。
🧭 步驟 1:先選「市場舞台」
想像你要參加投資舞台,
要先決定要在哪裡登場👇

💡 新手建議:
先從 1–2 個市場開始,了解再擴張。
🍱 步驟 2:看懂「指數食譜」
ETF 是「照著指數」選股票的基金股票。
不同食譜,口味也不同👇

💡 新手建議:
先從市值型開始,了解指數邏輯再延伸主題型。
💰 步驟 3:比「費用與規模」
費用=管理費 + 保管費,就像請人幫你打理投資的服務費。
→ 同類 ETF 比一比,費用越低越划算。
⚖️ 規模越大、成交越熱絡,代表買賣方便、不容易被坑價。
📈 前 10 大台股 ETF 平均規模超過 500 億。
💸 步驟 4:確認「配息政策」
想要「現金流」?
選月配或季配的 ETF。
想「滾雪球」?
選不配息或自動再投入的 ETF。
💡 例子:
月月領息派:00878、00919
長期滾雪球派:0050、VT
🪴 問自己:「我要現在領錢,還是讓錢繼續長?」
🔍 步驟 5:檢查「追蹤誤差」與「成分透明」
追蹤誤差=ETF 的表現 vs 它的指標差多少。
誤差越小 → 管理團隊越穩定。
👁️ 看看前十大成分股:是否是你熟悉的公司?
💬 例:台灣 50 前十大佔比約 70%,多為電子龍頭。
📊 越透明的 ETF,越能讓你投得安心。
🧩 新手入門三種配置建議

🧭 穩健型→市值型 70% + 主題 30% 想穩中帶新的人
💸 現金流型→高股息 60% + 市值型 40% 想每月有被動收入的人
🌏 全球懶人型 →全球市值型 100% 不想盯盤,讓時間幫你賺錢的人
💬 投資沒有標準答案,
只有最貼近你生活的節奏。
✅ 行動清單(收藏用)
① 選市場
② 看食譜(指數)
③ 比費用與規模
④ 看配息
⑤ 檢查追蹤差距與成分
🧘♀️ 投資不是追最紅,而是選最懂的。
⚠️ 投資有風險,請依自身財務狀況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