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捻軍比你想像的難打?——以僧格林沁之死與曾國藩剿捻為例的戰術解構(chatgpt)

更新 發佈閱讀 26 分鐘
raw-image


捻軍不是弱小土匪 —— 它是以平原機動、補給擾襲與分散指揮為核心的游擊網絡。


女真/蒙古騎兵能夠滅掉李自成,卻難立即剿滅捻軍,關鍵不在單一武器優劣,而在於地形、編制、後勤與作戰節奏的差異。


一、為何這個問題重要(Why this matters)

把所有「流寇」混為一談,會導致戰術誤判:李自成與張獻忠在其“政權化”後表現為集群+攻城型,適合以決戰或包抄方式殲滅;捻軍則長期保持分散+補給擾斷的運動學型態,不給對方決戰的目標,而以時間與後勤消耗取得優勢。了解此差異,才能針對性設計反剿策略。

二、兵種與編制(硬核面)

  • 李自成(闖王型):集結兵力為主,步卒占比大,後期嘗試建制、守城與徵糧;一旦被高機動騎兵包抄或其補給線被斷,則防禦體系快速瓦解。
  • 捻軍(華北游擊網):由數十至數百個分散小隊組成,可臨時集中作戰;依托地方社會網絡、河汊與溝渠,專長夜襲、突襲補給與偽裝為平民。
  • 女真/蒙古騎兵:重騎或機動騎兵,擅長衝鋒、追擊與包圍;然而其戰馬後勤、偵察區分能力與對平原分散游擊的持久追擊能力,皆有顯著限制。

三、地形與補給邏輯(環境因子決定戰術)

  • 關中/陝西(李自成主戰場):盆地與山嶺利於包圍與決戰,騎兵可發揮機動包抄;正規化軍隊在此易被截斷補給。
  • 華北黃淮平原(捻軍活動區):廣闊平原與密布水網適合小股穿插與快速撤散;長而脆弱的補給線,成為捻軍持續騷擾的目標。
    結論:地形決定交戰節奏——山地有利決戰與包圍,平原有利機動游擊與補給戰。

四、戰術對比(實務判斷)

  1. 決戰/會戰:李自成式大隊面對正規騎兵較脆弱;捻軍刻意避免會戰,短期集中後即散。
  2. 追擊清剿:騎兵追擊在情報與後勤充分時有效;否則易被滲透、誤判平民或陷入伏擊。
  3. 反補給戰:捻軍以燒倉、斷橋、襲商隊耗損敵方戰力;當補給被系統性切斷,火力優勢也無法轉化為勝利。
  4. 指揮控制(C2):中央化軍隊一旦斷指揮即陷危局;分散網絡能以地方領袖快速補位,提高韌性。

五、關鍵個案拆解

  • 僧格林沁被殺:可能因追擊中缺乏充分偵察與步兵掩護,騎兵在夜色或近距離地形被誘入火力死角或伏擊;此外,馬匹疲勞與後勤不足會加速部隊空心化。
  • 曾國藩剿捻失敗:曾氏習慣以築堡圍堵對付有據點敵人;對高度分散且靠補給騷擾取勝的捻軍,這種被動、慢節奏的戰法耗時耗資,且常受政治壓力干擾,難以奏效。
  • 李自成敗亡之因:由游擊轉向政權建制後,需維護補給與行政,暴露正規化弱點;女真以機動兵力與封鎖破壞其基礎,導致瓦解。

六、總結(核心命題)

捻軍並非「弱小土匪」,而是一種不願被拉入帝國化正規戰的游擊型態。面對這類對手,傳統的火炮與包圍並非靈丹;成功的反制需結合機動小隊、持續情報、運輸韌性與政治治理。歷史教訓在於:戰術必須匹配敵方節奏;體制(後勤/指揮)不足,任何戰術優勢都可能徒勞。




我們來做一場**「湘-蒙聯軍 vs 捻軍」戰棋推演**


時空:1865年假想 地形:皖北平原、村落密布、小河汊、秋季枯水 天候:晨霧 → 晴


本戰役旨在比較:重騎+正規方 vs 平原游擊


⚔️ OOB(Order of Battle | 參戰兵力)

清廷聯軍(正規方)

raw-image

總計:11,900人


指揮模式:集中化、需固定陣地、補給重



捻軍(游擊方)

raw-image

🗺️ 地圖:概念戰術格

(文字格想像)

raw-image

📜 戰況展開(像拿破崙戰紀分回合)

0600 — 前接觸期

  • 湘軍依舊「火炮+長陣→推進」
  • 蒙古騎兵試行前出偵察
  • 捻軍已提前分成12股,散於灌渠與村落

判斷:清軍仍以「找主力→決戰」為思維


捻軍是:不給決戰


湘軍誤判:「人呢?是不是早跑了?」


捻軍:「你慢慢排隊,我先去你糧道踩一腳。」



0800 — 初接火

  • 蒙古騎哨隊遭伏槍射殺8人
  • 湘軍主力佈陣;炮兵部署延誤30分鐘
  • 捻軍兩側輕騎繞襲,切聯軍左後補給小車隊

結果:輜重被搶2車、糧袋被割破、30名湘勇追擊後失聯

捻軍不是打你軍陣


先打你「吃飯能力」



0930 — 正面對壘

  • 洋槍隊密集射擊逼退捻軍前鋒
  • 清軍左翼(蒙古騎)試圖拓寬戰線 → 落入「空田帶」
  • 捻軍從灌渠沖出 300輕騎→射擾、拔腿跑

清軍觀察者紀錄

「非戰也,狐兔之走耳。」

錯誤理解:


他們不是逃,是拉長你正面、讓你無法全線攻擊



1130 — 第一破綻

  • 蒙古騎兵耗馬力追逐小股捻軍
  • 湘軍中線無騎掩護
  • 捻軍夜行隊從村落後巷伏起,劫殺火炮護兵 40名
  • 一門炮被破壞

心理線出現裂痕:


「敵人不打正面,卻隨機出刀」 這種節奏比正面決戰更耗心神



1400 — 後勤崩裂點

  • 捻軍攻擊後送醫療駐點
  • 清軍軍醫車燃燒
  • 傳言「斷糧」開始蔓延

湘軍軍官命令:「握隊不許追」


士氣下降。蒙古佐領不滿、衝突加劇。


捻軍戰略:


不是打你陣,是打你人心的「向心力」



1700 — 稍縱即逝的決戰機會

清軍抓到一股捻軍約 1,500 人

  • 蒙古騎展翼成弓形、企圖合圍
  • 湘軍前推,洋槍壓制

這一刻幾乎可以贏

但——


捻軍向南方田埂+密樹帶鑽逃


湘軍因輜重危機不敢深追


戰略勝機出現,卻因補給焦慮而被捻軍拖死


1830 — 夜幕殺局

夜行隊突入湘軍營邊


斬哨、放火、刀殺搶傷兵 一名副將重傷 敵蹤不明


清軍全體夜警,士氣崩盤


2100 終局

  • 清軍撤回原出發地
  • 捻軍散去如風,僅損 400 人
  • 蒙古騎損 380、湘軍損 600
    糧草損失 20%

戰術結果:清軍未敗但全線失效


戰略結果:捻軍勝(達成延滯與耗弱)

raw-image

結論


清軍是「需要正面劇本的戰爭體」 捻軍是「打爛劇本、逼你失節奏」


這不是兩軍對抗,是

一個前現代帝國 vs 一個 proto-游擊體系 的互殺


戰後軍事講評(Staff-College 風格)

案名:皖北平原遭遇戰 — 正規聯軍(REG) vs 游擊節點(GUR)

時間地點:1865 假想 / 皖北平原(皖北平原、密村、灌渠、秋季枯水)

天候:晨霧 → 晴 → 夜間薄霧

目的:評估作戰失效原因、萃取教訓、提出可操作化改進建議(短/中/長期)。

語氣:冷峻、問題導向、可被上級直接採用為行動建議。

核心變量

raw-image

捻軍檢定:能否消失 / 混入 / 偷襲


湘軍檢定:能否追上 / 發現 / 不誤擊平民



⚔️ OOB(兵力)

raw-image

🗺️ 作戰日:1865,假想皖北

開局 CivSupport 指數:0.6(村落偏向捻軍)

0.4–0.7 = 游擊黃金帶(“你只要壓錯一次民心就輸”)


📜 戰況

🎬 0600 前接觸

湘軍排炮線 → 佈陣


蒙騎前出偵察 MP=6 → MP 減至 5


捻軍分散 12 股


(滲透/伏擊隊進村 → CivSupport +0.1)


偵察檢定:

  • 清軍 ISR=45% → 失敗
  • 視野中「無主力」

湘軍誤判:敵人撤了


捻軍行動:先踩你補給



🔥 0800 初接火

蒙古騎巡邏被 30 伏兵射擊 → 殺 6、逃 2


MP→4(追擊短衝)


捻軍輕騎繞側 → 劫輜重 2 車


糧袋割破 → FOD 警戒 1


士氣:湘軍 -0.2 / 捻軍 +0.2


⚡ 0930 正面碰撞(短促)

湘槍隊逼退捻軍前鋒


捻軍偽退 → 拉伸清軍戰線


誤擊事件


湘軍誤擊疑似接應民夫 → CivSupport -0.2 → +0.2(向捻軍)


ISR→30%


FOG(誤判風險)→增加


誤打村民 = 失民心 = 游擊方加持


🐎 1130 破綻

蒙騎追擊(MP→2) →


落入“空田帶”


捻軍伏兵 150 名


→ 破壞 1 門火炮 → 火炮護兵 40 陣亡


MP 低致使蒙騎反應慢 50%

馬疲勞 = 騎兵變笨 & 變慢

士氣:湘 -0.3、蒙 -0.5


🍂 1400 後勤節點崩

捻軍偷襲後送醫療點


→ 醫車燃燒 → CivSupport +0.1(“官軍不護傷兵”輿論)


蒙古軍缺飼料警戒

MP 封頂下降 → 6→4(永久疲勞)

湘軍內部摩擦:


→ 蒙古佐領與湘軍指揮爭吵 → Command friction +20%


游擊戰的勝利方式:


不是打垮你,是讓你們自己吵起來



🎯 1700 決戰窗口

清軍捕捉捻軍 1,500 人


蒙騎試合圍 → MP 只剩 2、反應慢 捻軍鑽入田埂、樹帶


決戰機會因補給焦慮而失去

湘軍命令:「不得離供應線 3 里」

清軍士氣 -0.4(“看到勝利卻不能衝”


🌒 1830 夜襲

捻軍滲透/伏擊隊行動

  • 斬哨 11
  • 放火、搶醫物
  • 傷兵處遭襲 → 心理壓力 +200%
  • 一副將重傷

夜戰檢定


清軍:ISR=12%(霧+CivSupport) 捻軍:隱蔽成功率=85%


結果:清軍夜驚,全營失眠


🕙 2100 終局

清軍自行撤回起點


捻軍損 420 清損 980 補給損失 18%


戰術:清軍未全敗


戰略:捻軍勝




正規軍需要“劇本”


游擊隊的勝利,是把劇本撕掉


口述版模擬兵推|地圖音效 + 淡入旁白

時間:1865

地點:皖北平原

對戰:湘–蒙聯軍 vs 捻軍

清軍一萬一千

捻軍六千五

看起來是壓倒性優勢,對嗎?

接下來的戰局,告訴你什麼叫 —— “有兵無用”



0600 — 前接觸

畫面:晨霧、長槍、炮陣排開

湘軍排炮列陣、蒙古鐵騎前出偵查。


他們相信,只要找到主力,就能決戰。


但捻軍,已經分散成十二股,


進村、入渠、混民、等霧散。


不給你打的機會。


清軍記錄:

「人呢?」

捻軍回答:


你慢慢排隊,我先炸你糧道。



0800 — 第一擊

畫面:哨兵倒地、輜重車燃起小火

蒙古哨隊被伏槍點掉八人。


湘軍炮兵部署延誤。 捻軍繞側割開糧袋,搶兩車輜重。


他們沒有攻你主陣。


他們攻你的 ——



0930 — 試鋒

清軍槍隊壓制。


捻軍假退。


湘軍以為:

「逃兵。」

錯 ——


那是拉長你戰線的動作


你越想包圍,線條越薄。



1130 — 破口

畫面:灌渠、伏槍火光、急馳騎兵慢下來

蒙古騎兵追擊到 MP=2 —— 馬累了。


這不是遊戲數值,這是生理極限。


捻軍 150 人突襲炮線


砍了火炮護兵四十 炸掉一門炮


士氣裂縫出現,


指揮官聽見一句話:


「他們不打我們軍陣……


他們打我們吃飯的手。」



1400 — 補給戰崩潰

捻軍偷襲軍醫點,


醫車燒掉, 傷兵慘叫。


村民開始議論 ——


「官軍連自己人都救不了」


CivSupport:++


民心倒向游擊方。


蒙古軍缺飼料,


戰馬永久疲勞,機動上限下降。


湘軍內部開始吵。

游擊戰從來不是打敵人


是讓敵人自己崩



1700 — 決戰瞬間

清軍終於抓到機會。


捻軍 1500 人出現在田野。


蒙古鐵騎展開,湘槍推進。


勝利就在眼前。


但補給警報 ——


糧草損 18% 指揮官下令:不能深追。


捻軍鑽入田埂、密林帶;


消失。


能贏的一刻,


肚子打掉。



1830 — 夜幕刀光

捻軍滲透小隊化身黑影。


斬哨、放火、殺醫兵、刺副將。


清軍全營夜警,無人敢睡。


恐懼、焦躁、飢餓、疲勞 —— 全面爆發。


這不是戰鬥


是精神疲勞轟炸。



2100 — 劇終

湘軍撤回原點。


捻軍消散如霧。


湘軍未崩,


但戰役失效。


捻軍只損四百。


帝國輸了時間、士氣、民心、節奏



🎯 總結

一方需要「決戰劇本」。


另一方專門撕劇本


捻軍教的不是戰術,


而是 游擊節奏學


  • 不給你打
  • 讓你累
  • 讓你怕
  • 讓你自己錯
  • 然後 —— 世界看你崩

這場戰爭不是刀槍輸贏,


誰先被時間吃掉


raw-image

清軍敗於疲勞、情緒、補給、誤解、節奏

不是武器火力


騎兵的「耗損率」:

僧格林沁失敗不僅是遭遇伏擊,也是**「戰馬疲勞」**累積的結果。騎兵缺乏步兵和後勤單位的支援,在廣闊平原上長時間的高速追逐,最終會導致部隊「空心化」(馬不能動,騎兵變步兵)。

情報與協同的難度:

捻軍的「假平民隱蔽」使重騎兵的**「快速偵察」**成為極高風險行動。騎兵衝入村落,無法有效區分平民與捻軍,易造成誤傷,進一步推高敵意,削弱情報來源。

騎兵的「耗損率」:

曾國藩失敗不僅是戰術錯誤,也是由於**「地方軍閥摩擦」和「清廷的政治壓力」**,這些都是李鴻章後來能集中資源、減少內耗才得以克服的。採取了更系統的**「以堡壘築防線,以機動部隊(劉銘傳等)配合鐵路/水運」的戰術。他利用了運河與淮河水系,對捻軍進行「分區、切割、築堡、誘敵」**,將捻軍逼到特定的決戰區域。


五、可操作化建議(Recommendations)

短期(立即可施行)

  1. 建立 QRF(Quick Reaction Force):一支 300–500 人的快速機動梯隊,24 小時待命,專責回應輜重遭襲及夜間滲透報告。
  2. 補給保護 SOP:每一補給行程在發車前 24 小時由偵察隊巡查路線;補給編組需分段護衛(分隊輪換)。
  3. 夜間哨衛標準化:哨距、夜視、爆破陷阱檢查與火堆配置規範化;哨內留至少一備用近戰反應小組。
  4. C2 授權下放:在既定威脅等級下,授權營長可在不報上級情況下啟動撤退或追擊限制(Rule-of-Thumb),避免命令延遲。
  5. 情報匯流閘口:成立臨時「情報整合小組」,把地方民情報導與前方偵察快速交叉驗證(30 分鐘窗口)。

中期(數週)

  1. 專責反游擊旅團:編成一個約 2,000–3,500 人的反游擊編組,含:巡邏步兵、輕騎偵察、火箭/迫擊支援、工程分隊(橋樑修補/路障)。
  2. 道路/橋樑防護工程:沿重要補給線建立哨塔與橋樑快速修補隊。
  3. 偵察能力強化:訓練騎兵進行「偵察-撤退-反伏擊」教範,並引入外訓或顧問執行戰術刷新。
  4. 心理戰/民心工作:開展村莊保護計劃(信任建設),減少 GUR 利用民間支援的能力。

長期(數月→常態)

  1. 常備邊區防護網絡(Layered Defense):建立 3 層防護:前端監偵線(小隊)、中層反應帶(營/旅 QRF)、後端補給堡壘。
  2. 制度化「斷路/堵點清理」能力:工程化部隊能快速修復道路、架橋、鋪設臨時堤道,降低 GUR 破壞影響。
  3. 聯合訓練:正規步兵、騎兵、火力隊及後勤單位進行「游擊對抗演習」,納入夜襲、偽裝、情報傳遞故障情境訓練。

六、替代作戰方案(可直接下令採用)

Option A:封鎖—逐格淨化(Recommended if resources available)

  • 將戰區劃分為 3×3 格(每格 6–8 km),以小規模步兵—巷戰隊駐守格口,QRF 循環巡邏,砲火與洋槍隊在中層覆蓋。
  • 作用:阻絕 GUR 自由運動,強迫其在縱深被消耗或投降。

Option B:機動誘餌—定點殲滅(Recommended limited use)

  • 用一小股假目標(誘餌)引出 GUR,並埋伏預置炮火與 QRF 做包抄殲滅。
  • 風險:若情報錯誤,QRF 無法及時到位將造成誘餌損失。

Option C:攻防混合—保守延展(資源受限時)

  • 以防守為主,確保補給網不被切斷,同時派出小股偵察隊逐格試探,累積情報,等待第二波資源集結。

七、度量指標(Metrics for Future Ops)

建議建立 KPI 以監測改進成效:

  • 補給中斷次數 / 週(目標 <1)
  • 夜間滲透成功率(目標 <10%)
  • QRF 回應時間(至現場)(目標 <30 分鐘)
  • 哨所持續率(不違規留崗)(目標 95%)
  • 部隊士氣指數(每日簡短問卷)(目標 ≥0.8)

八、教範式總結(One-page lesson)

面對分散式游擊:不要用會戰節奏去追游擊。

你的任務先是維護補給與節拍(tempo),其次才是殲敵。

若無法掌握節拍,你會被耗到心理與資源崩潰。


為什麼這種「分散滲透+補給擾襲+滲民網絡」的戰法,偏偏晚清才大規模成熟?

這其實是一個軍事生態演進問題


捻軍不是突然變強,而是制度疲弱+社會結構改變+技術條件成熟的結果。


答案分三層:


(A)兵制的衰頹 → 正規軍無法決戰


(B)社會網絡武裝化 → 游擊可持久生存


(C)技術/地理條件 → 使補給戰更有效



✅ A. 為什麼這種打法晚清才成熟?

1) 清帝國軍事體制從「機械壓制」退化到「糊牆」

早期入關時的滿蒙騎兵=移動要塞

  • 高機動
  • 高訓練
  • 高士氣
  • 天然機動部件(戰馬+遊牧補給)

到了晚清呢?馬政崩、八旗廢、綠營腐


→ 機動力、士氣、戰意、後勤全掉


捻軍不是突然變強


是清軍變成需要「劇本」的軍隊


無快速追擊 → 游擊戰能「拖」


無有效火力壓制 → 軍陣無用 無後勤體系 → 自殺般追擊


從「戰鬥帝國」→「稅收帝國」


2) 商業化村社網絡成熟

明→清時代,北方出現大量市場村鎮

  • 店鋪、糧行、藥鋪、槍械走私點
  • 鄉紳保甲體系弱化 → 自保化
  • 資訊流增強(標局、鏢局、驛路)

捻軍不是土匪


是社會武裝節點互聯的 proto-insurgency(原型游擊組織網)


有鄉紳、宗族、宗教、江湖人


是「基層社會—軍事」混合體


結果:敵方不是一隊兵,是一張社會網


3) 黃河流域變成「天然游擊地圖」

→ 河汊、灌渠、躲伏


→ 林地、莊寨、自然防線 → 交通線多但容易切


地形不是山地游擊


平原水網游擊


這是大型帝國後勤網最怕的地形

✅ B. 為何明末沒出現這種型態?

raw-image

簡單講:

  • 明末游擊=逃命型
  • 晚清游擊=供應鏈型

✅ C. 技術條件

raw-image

游擊需要:補給鏈+訊息鏈


這兩個在晚清才成熟。



✅ 最終結論

為什麼這打法晚清才出現?

因為那時候的中國社會,第一次具備「能養活持久游擊網」的商業-社會-宗族基礎,


而帝國本身卻已無法快速決戰、也無法阻斷社會流動。


或者一句話:

清軍不是被打輸,是被時代輸掉的。


捻軍不是土匪,是社會網絡戰的初型


清末中國打的是 proto–現代起義 vs 老化帝國


勝負在節奏、補給、民心、信息 不是火器多少。




✅ 捻軍 vs 清軍:為何火炮/要塞也包不住?

1) 捻軍不是單點叛軍,而是流動的社會潰散型武裝

  • 黃河決口、社會難民、山東鹽梟+宗教幫會
  • 移動快、分散成股、無固定據點
  • 目標不是決戰,是活著流竄消耗吃機會戰

→ 你想包餃子,它不跟你吃餃子,它跑了、散了、夜間分流了。

2) 清末之時軍隊專門化喪失、地方武裝化

  • 綠營廢弛
  • 八旗更廢
  • 依靠湘軍、淮軍=地方私人軍閥力量

沒有統一中央野戰軍體系,包圍戰需要大指揮權與後勤。

3) 乾隆後國庫與糧運崩掉

  • 山東河南遭災頻仍
  • 白蓮教→天理教→太平→捻軍
    (這是一整條社會土壤不斷發酵的曲線)

沒有糧,就沒有殲滅戰


包餃子需要持續圍堵、築壘、補給線、火炮調度。


捻軍打法=踏雲式機動 / 打完跑 / 反圍剿


你想縮圈,它早就破圈了。



✅ 那為什麼皇甫嵩 vs 黃巾能壓制?

1) 東漢還有「帝國骨架」

  • 國家財政尚能調度
  • 郡縣體系有效
  • 正規軍+地方兵
  • 皇甫嵩善用壘防+火攻+弩陣

黃巾是造反軍,漢軍是國家軍


與清末「國家軍崩、地方團練化」不同。


2) 黃巾以城邑立據

→ 給你攻點、給你吃破城戰果

捻軍不給攻,它是煙,不是寨


✅ 那三國的虎豹騎又為何能讓劉備跑?

虎豹騎本質是精練重騎突擊隊 + 高士氣 + 強將麾下核心軍


曹操軍仍然是高效率、統一調度、後勤完整的中央軍體制


→ 這是野戰決戰軍 vs 野戰軍的對抗。

劉備初期軍事基底弱、補給薄,遇到高機動+集中火力騎兵衝擊,自然得避戰。

捻軍 vs 清軍不是這種對局。

→ 火炮再強,打不到就等於零


治安戰最難打,不是火力問題,是治理能力問題。



✅ 一句比喻

皇甫嵩打黃巾=打有軍旗的宗教叛軍

曾國藩打捻軍=用火炮打塵暴

不是武器不行,是對手不是正規體


✅ Bonus:為什麼張之洞、左宗棠後來能穩?

他們轉向:

  • 築壘固守 + 線路封鎖
  • 糧道控制
  • 電報、鐵路開始登場
  • 海關關稅作財源

→ 有了現代國家工具。


游擊不靠打贏戰鬥,靠讓國家機器耗死、合法性崩掉。

所以蔣介石與美軍不是「沒火力」、不是「不會打」,


戰爭性質與政治結構決定了難度。


下面我把結構拆到「硬核軍事學+政治學」層面。


✅ 為什麼中共游擊能活?(國共內戰)

1) 國民政府政治正當性下滑

  • 通膨、腐敗、貪污、徵糧
  • 人民的「服從成本」高於「造反風險」

游擊戰的燃料不是子彈,是民心 + 社會疲勞

當老百姓覺得誰都一樣苦,游擊隊就有了氧氣。


2) CCP不是純游擊,而是「準國家建制」

  • 自行徵糧(邊區糧票、鹽票)
  • 司法、醫療、學校、報紙
  • 政治動員、地方幹部系統

這不是「躲在山裡打冷槍」


這叫影子政權 / 影子政府


戰前就建了國家雛形=能接管秩序。


3) 國民政府軍事上打的是「反叛亂」,不是決戰

  • 軍隊兵源補充代價高
  • 戰線太長
  • 峰谷地形(山東、華北、華中)

掃不乾、堵不住、殺不怕 → 游擊永生。


4) 地方軍閥結構內耗

蔣介石後期軍隊不是「國軍」,是**「被國號包裝的多派軍閥」**。

包餃子要統一指揮權


國民政府沒有。



5) 國際因素

二戰=中共播種武裝、策應、美援斷續、蘇援登場

劇本符號:

  • 「戰略防禦 → 運動戰 → 反攻」
  • 典型毛式「人民戰爭」

✅ 那為什麼越共也活?(越戰)

1) 北越是國家支援,不是純游擊

  • 工兵、醫療、補給、軍校、顧問
  • 不是山賊,是國家級游擊

越共 ≠ 叢林土匪


越共 = 北越軍前哨 + 民兵結構



2) 美國不是失敗於戰場,是政治

  • 不可能全國佔領
  • 民主國家承受不了長期人命損耗
  • 媒體曝光,輿論壓力
  • 爆發反戰運動

游擊的勝利 = 讓民主國家失去繼續作戰意志。


3) 南越政府 legitimacy(合法性)低

民心不穩 → 游擊得水。


跟清末 vs 捻軍、國府 vs 中共同理。



4) 地形惡劣,加鄰國補給線

  • 雨林
  • 地道
  • 胡志明小道
  • 跨境補給

你打游擊,他穿國界。


台灣目前的戰略文化確實仍偏向:

「中央統籌、臨時動員、正規軍決戰」


(典型國家軍模式)


而不是:

「分散韌性、社會武裝、地域抗侵」


(現代抵抗戰概念)


這種結構的確有可能被解放軍利用。


為什麼會成為被利用的點?

1) 攻擊初期:中央節點被癱瘓風險

PRC 不是靠「慢壓」


是走「癱瘓—奪節點—心戰」路線


如果:

  • 指揮中樞被攻擊
  • 資通電網癱瘓
  • 動員鏈路斷裂
  • 地方部隊「等命令」

動員體系會瞬間失效

這是台灣結構最大風險。


2) 「等通知」文化 vs 「自行組織」文化

現況思維:

中央叫我動,我就動

PRC希望看到的:

打斷中央後,全島原地待命、被動等待

跟俄軍初期想用閃電 decapitation(斬首)一樣邏輯。


3) 災害動員 ≠ 戰爭動員

台灣防災很強,但災害動員是:

  • 集中資源
  • 順向管控
  • 有電、有通訊、有道路、有政府

戰時是反的:

  • 斷電、斷通、斷港、斷中控
  • 需要社會彈性自組織 + 地方自主抵抗

這是韌性 vs 服從的差別。


烏克蘭不是靠泽连斯基單點帶全國,


是每個城市自含抵抗節點。



所以台灣應該改什麼?

1) 分層動員

  • 中央動員
  • 地方自治防衛隊
  • 後備戰力下沉到縣市+社區

2) 軍民協同資訊網

  • 星鏈式衛星備援
  • 地方區域備援網(LoRa / Mesh)
  • 緊急非中心指揮模型

3) 災害指揮與戰時指揮融合

  • 紅十字、消防、醫護、地方與軍方演練
  • 「會癱瘓」的版本也要演練

4) 心態

不等命令才能活


不靠單一指揮中心才能抗



最關鍵一句

PRC 不怕你有軍隊,


怕你有「指揮不死、社會不散」的能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幫按讚小說文藝評論區
6會員
417內容數
小說(金融、產業、靈異、間諜)
2025/11/01
馬斯克的「一兆美元薪酬案」只是簡單的貪婪或作秀嗎? 在電動車競爭劇烈、成本與政策壓力升高的當下,只靠 Tesla 車子本業,勝率確實下降;但若把視野拉到自動駕駛、能源網與 AI 機器人,這筆薪酬就不是薪水,而是「帝國股權的頭期款」。
Thumbnail
2025/11/01
馬斯克的「一兆美元薪酬案」只是簡單的貪婪或作秀嗎? 在電動車競爭劇烈、成本與政策壓力升高的當下,只靠 Tesla 車子本業,勝率確實下降;但若把視野拉到自動駕駛、能源網與 AI 機器人,這筆薪酬就不是薪水,而是「帝國股權的頭期款」。
Thumbnail
2025/11/01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 月薪八萬調查官為了幾千塊被抓去當詐團跑腿,兩大過免職後去當行政客服, (這種職缺大概月薪三萬多) 掉下來還能活、還能面對自己。薪水不是人格,職位不是命,人生不是一條直線。那些把面子綁在收入上的人,比跌倒的人更脆弱。能承受下降的人,才真正自由。
Thumbnail
2025/11/01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 月薪八萬調查官為了幾千塊被抓去當詐團跑腿,兩大過免職後去當行政客服, (這種職缺大概月薪三萬多) 掉下來還能活、還能面對自己。薪水不是人格,職位不是命,人生不是一條直線。那些把面子綁在收入上的人,比跌倒的人更脆弱。能承受下降的人,才真正自由。
Thumbnail
2025/11/01
一段《稽神錄》古文記載: 荒年旅者周潔投宿小村,遇兩少女面色病白。 他取餅相贈,夜眠無聲。 翌晨呼之不應,破門,見滿屋枯X; 唯兩少女尚未全朽,胸前各放著他給的餅——未咬、未動。
Thumbnail
2025/11/01
一段《稽神錄》古文記載: 荒年旅者周潔投宿小村,遇兩少女面色病白。 他取餅相贈,夜眠無聲。 翌晨呼之不應,破門,見滿屋枯X; 唯兩少女尚未全朽,胸前各放著他給的餅——未咬、未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欲知黑旗軍如何平定漢中,習近平的最終命運如何,本文不可不讀!
Thumbnail
欲知黑旗軍如何平定漢中,習近平的最終命運如何,本文不可不讀!
Thumbnail
陰陽互濟,缺一不可。若是任一方過盛,定然遭到另一方的反撲。 此消彼長,在時間的長河中,沒有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隋唐演義篇到此結束,現在的我盡力了。
Thumbnail
陰陽互濟,缺一不可。若是任一方過盛,定然遭到另一方的反撲。 此消彼長,在時間的長河中,沒有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隋唐演義篇到此結束,現在的我盡力了。
Thumbnail
    成吉思汗4中,多年前曾開啟「開局滅蒙古」系列文,除了周邊國家可輕易攻入鄂嫩,擊破成吉思汗外,最遠可達吳哥朝,以象兵遠征強運開局滅蒙古,該系列相當有趣,也算替AI偏低的成吉思汗4自行提升難度,增加新鮮玩法。     不過無成吉思汗的其他劇本,相形便無如此樂趣,想想只好自創史實人物:琉球王
Thumbnail
    成吉思汗4中,多年前曾開啟「開局滅蒙古」系列文,除了周邊國家可輕易攻入鄂嫩,擊破成吉思汗外,最遠可達吳哥朝,以象兵遠征強運開局滅蒙古,該系列相當有趣,也算替AI偏低的成吉思汗4自行提升難度,增加新鮮玩法。     不過無成吉思汗的其他劇本,相形便無如此樂趣,想想只好自創史實人物:琉球王
Thumbnail
大敗之下,太原守軍只得求助於此戰主帥李建成。而李建成這邊自然是老實不客氣,將李世民往死裡打。 兵權被拔,得力助手皆遭調職,李世民甚至被禁足宮中。但我們都知道,他最後還是會贏的。 距離玄武門之變,還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
Thumbnail
大敗之下,太原守軍只得求助於此戰主帥李建成。而李建成這邊自然是老實不客氣,將李世民往死裡打。 兵權被拔,得力助手皆遭調職,李世民甚至被禁足宮中。但我們都知道,他最後還是會贏的。 距離玄武門之變,還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
Thumbnail
且看李靖如何安排大破敵軍! 除了外敵,更有內患。不能一次過解決,便是愧對了軍神的稱號!
Thumbnail
且看李靖如何安排大破敵軍! 除了外敵,更有內患。不能一次過解決,便是愧對了軍神的稱號!
Thumbnail
駐守太原的尉遲恭,收到突厥將要入侵的消息。同時,也查知城裡來了個面生、操江淮口音的大漢,正在挑撥百姓。 先安內,再攘外。尉遲恭帶兵抓拿奸細,卻不料對方竟是勇猛無雙之輩。 既如此,手底下見真章!
Thumbnail
駐守太原的尉遲恭,收到突厥將要入侵的消息。同時,也查知城裡來了個面生、操江淮口音的大漢,正在挑撥百姓。 先安內,再攘外。尉遲恭帶兵抓拿奸細,卻不料對方竟是勇猛無雙之輩。 既如此,手底下見真章!
Thumbnail
連載 戰國縱橫門派:鬼谷稗闔 -- 蘇秦篇 : 全球各地的華人在追本溯源的文化底蘊中只能透過春秋戰國的百家思想遠遠的觀望人生所追求的答案,找尋失落已久的獨立自主意識和自由思想。但認清自己真實的一面是不容易的,能看明白世間一切問題的解決能力更不容易。
Thumbnail
連載 戰國縱橫門派:鬼谷稗闔 -- 蘇秦篇 : 全球各地的華人在追本溯源的文化底蘊中只能透過春秋戰國的百家思想遠遠的觀望人生所追求的答案,找尋失落已久的獨立自主意識和自由思想。但認清自己真實的一面是不容易的,能看明白世間一切問題的解決能力更不容易。
Thumbnail
先總統 蔣公在剿匪戰爭的緊要關頭竟不幸逝世!蔣總統 經國是如何打敗共匪,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基礎的?欲知中華民國在平行宇宙的命運如何,本文不可不讀!
Thumbnail
先總統 蔣公在剿匪戰爭的緊要關頭竟不幸逝世!蔣總統 經國是如何打敗共匪,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基礎的?欲知中華民國在平行宇宙的命運如何,本文不可不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