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將到來的美國「黑五」購物季,因關稅衝擊使消費者和零售商面臨前所未有的成本壓力。LendingTree 預測,關稅將使假期總成本增加 406 億美元,其中消費者負擔 286 億美元,平均每人多支出 132 美元,恐導致禮物採購量減少或債務增加。市場調查顯示,八成消費者擔憂物價上漲,七成則表示將因此減少購買。衝擊最顯著的類別是電子產品(每人多支出 186 美元)和服裝配件(每人多支出 82 美元),零售商的保守策略導致商品種類減少、促銷力度下降。
儘管數據呈現穩健,美國經濟內部已浮現結構性風險,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的疲軟。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直言高利率已致房市實質衰退,對低收入族群衝擊劇烈。市場同時緊盯聯準會(Fed)動態,主席鮑爾暗示 12 月可能不會降息,引發擔憂。前白宮經濟顧問史蒂芬.米蘭警告, Fed 若不迅速降息,緊縮政策可能引發經濟衰退。經濟分化現象明顯,華爾街觀察家透過「墨西哥捲餅指標」發現經濟可能已在溫和衰退邊緣,因 AI 衝擊入門級就業和學貸壓力,年輕族群消費力道疲軟;但美國運通和星巴克等數據顯示,部分消費面向依然強勁,顯示壓力集中於房市及依賴信貸的低收入群體。
步入 2025 年下半年,美債市場戲劇性逆轉,從年初的悲觀轉為大漲,殖利率顯著下降。這歸因於企業最終僅轉嫁百分之三十五的關稅成本,通膨壓力未全面失控;同時,財政部減少長期美債供應,降低了「期限溢價」。更關鍵的是,Fed 連續降息的舉動,推升了市場對進一步寬鬆的預期,直接壓低了美債殖利率。從國際角度看,美債因日本升息、德國財政擴張等風險而成為**「最乾淨的髒襯衫」。數據顯示,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從 4 月的 4.5% 降至 4%,回報率達 6%,外資持倉規模創紀錄達 9.2 兆美元,佔總量 30%。然而,美債反彈仍面臨變數:最高法院對關稅合法性的審理、企業若轉嫁更多成本導致通膨重燃,以及鮑爾強調「12 月降息非定局」**的政策變數。
中美貿易戰已升級為**「糧食戰」**,美國農業部門受創嚴重。中國對大豆加徵 34% 關稅,使美國對華出口幾乎停擺,前十個月損失 57 億美元,中國轉向巴西(高出平均 10.7%)和澳洲(增長 21%)。美國牛肉出口下降 90%,加州杏仁出口關稅上調至 45%。同時,化肥價格上漲 16% 至 39%,農業勞動力成本自 2020 年上漲 47%,嚴重擠壓農民利潤。中國的「糧食安全」戰略正加速稀釋美國市場份額,佔比已從 2012 年的 49% 降至 2024 年的 27%,威脅到中小型農場的生存,若市場流失不可逆,美國農業戰略地位將下滑。
比特幣(BTC)在 10 月份打破連續七年「十月必漲」紀錄,月線下跌近 5%,跌破 11 萬美元。下跌主因是美國關稅政策引發市場不確定性,導致其在數小時內(10 月 10 日至 11 日)從 12.6 萬美元暴跌至 10.4 萬美元,以及市場對 Fed 降息預期的波動。專家指出,加密貨幣對全球經濟信號高度敏感,但缺乏新催化劑,加劇了波動性;儘管今年仍上漲 16%,短期動能受限。
地緣政治角力持續重塑供應鏈。中國解除了對鎵、鍺、銻的出口管制,但稀土管制仍嚴格。美國則採取技術鎖定,川普明確表示輝達 Blackwell 晶片「不會提供給其他人」。國際上,印度計畫將稀土磁鐵製造規模擴大至 7.88 億美元以減少對中國依賴,馬來西亞與南韓合建 1.42 億美元的「超級磁體」廠。同時,荷蘭政府接管安世半導體引發中國晶片出口限制,凸顯關鍵零組件的敏感性。
產業創新集中於生物製藥,**禮來(Lilly)**的口服減肥藥 orforglipron 被譽為「最強產品週期」開端,預計 2026 年上市,目標股價上調至 951 美元。與此相對,汽車業面臨結構性壓力,福斯第三季虧損 12.4 億美元,主要來自美國關稅(50 億歐元負擔)和保時捷策略調整(47 億歐元減記)。微軟則宣布未來四年在阿聯酋投資 79 億美元建設 AI 基礎設施,並獲准部署三倍輝達 Blackwell 晶片。
歐洲能源危機持續,德國因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戰前佔進口 55%),預計 2025 年一套 70 平方公尺公寓的燃氣供暖年支出將達 1,180 歐元,增長 15%。在中國供應鏈博弈中,安世中國稱庫存充足,而人形機器人正成為稀土磁材需求的核心新引擎,推動產業長期成長。
最後,美國政府已停擺 33 天,4200 萬低收入美國人 SNAP 食品援助中斷,航空業航班大亂。民調顯示多數人歸咎於川普和共和黨。兩黨在是否廢除參議院**「冗長辯論」規則上僵持,參議院領袖圖恩和議長強生**均反對,使得政治僵局的負面影響持續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