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朋友問我說什麼東西好不好、值不值得買的話,身為專業推坑戶的我向來只有一個答案就是:買!都買!
但買東西除非真的是便宜的小東西,不然身為一介平民難免會對價格稍做比較,尤其是身為PCDIY世代加上家長及社畜等多重身分的集合體,於是乎講求CP值這件事情彷彿根植在體內的DNA一樣,比價就是我輩中人的本能。
但真的有可能每次都買到物美價廉嗎?當然不可能,如果是有急迫性或者是觀望已久,知道價格大概落在哪邊的話,看到品項不錯價格漂亮的肯定是要馬上下手,那如果買了之後價格開始一路往南怎麼辦?
人心的罩門有二,其一是啊好貴好貴我買不下去,等它便宜一點再買,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價格繼續居高不下(看看台灣那精美的房價大家應該很有感)
其二是我今天捏著衝進去買了一個比心理預期還要貴的價格,但如果買了之後價格開始跌很有可能就不停的怨嘆。(這種心情有買股票的人應該也很懂!?)
或許是不安定感,總讓人常會有一種「抓怕死、放怕飛」的矛盾心態,於是乎讓人心陷入了要、不要、現在、等一下、不然再看一下好了的無盡循環。
好吧!後來有智者提出了很棒的心理解法: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
聽起來很不錯,但我覺得僅限於消費性產品,想想看,如果你撐到心儀的股票跌了10%後進場,價格貌似有折扣了?買了如果開始往上漲當然很棒,那如果價格繼續打折,心裡會覺得有享受到折扣嗎?
前面講了一大堆,其實只是突然看到預定明年初要去巴黎機票,從開始關注到現在的這段時間內,價格從一個人三萬左右飆升到快四萬,然後今天又回到三萬二左右,這機票也是明年才會用到,早買也不會早用,晚點買也不一定能買到便宜的價格,那真的是「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嗎?
推演到最後,萬事萬物所謂的價格就只是自己能接受的心理負擔,負擔不起的,外人覺得再便宜對你來說也是千斤重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