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CP ACE
大家好,我是 Lewis。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對我來說意義重大的決定 - 我要在 180 天內,挑戰考取三張雲端證照,從系統工程師轉型成為雲端架構師。這不只是考證照而已,而是我職涯的一次重要轉換。
故事要從 2025 年 9 月 4 日說起。為什麼選擇 GCP ACE 作為起點?
身為一個做了好幾年系統工程師的人,手上有 Linux、Kubernetes 和網路相關的證照和經驗,但我一直在想:下一步該怎麼走?雲端架構師是個很自然的選擇,畢竟現在什麼東西不上雲端?
但問題來了,AWS、GCP、Azure 三大平台,到底該從哪個開始?
我想了很久,最後選擇 GCP。不是因為它市占率最高(其實 AWS 才是老大),而是因為 Google 把學習資源整理得最完整。對於第一次要系統性學習雲端的人來說,有好的教材真的差很多。
而且從網路上的心得來看,GCP ACE 的難度相對友善,適合當作雲端學習的第一步。等 GCP 的基礎打穩了,之後要轉學 AWS 也會比較容易理解。
Coursera 課程:一個月的衝刺
9 月 4 日那天,我買了 Coursera 的「Preparing for Google Cloud Certification: Cloud Engineer」專業證書課程。
課程連結在這裡:https://www.coursera.org/professional-certificates/cloud-engineering-gcp

Preparing for Google Cloud Certification: Cloud Engineer 專業證書
這門課每個月要 1,500 元,是訂閱制的。看到這個價格,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在一個月內學完,不然太浪費錢了。這種「逼自己」的方式對我來說滿有用的,有時候就是需要一點壓力才會認真。
為什麼選 Coursera?其實我比較了幾個平台,最後選它有幾個原因:
這門課是 Google 和 Coursera 合作的,內容涵蓋 GCP ACE 考試的所有範圍。每個模組都有影片教學、實作練習和測驗,整個學習路徑很清楚。而且完成後可以拿到證書,能直接連結到 LinkedIn,這對未來找工作或接案都有幫助。
還有一點很重要:課程影片雖然是英文的,但有中文字幕(簡體)。而且所有課件和字幕都可以下載。我的學習方式是先看一遍影片,然後把字幕檔丟給 Claude,請它幫我整理成上課筆記。這樣之後複習就方便多了。
最讓我覺得值得的是 Qwiklabs 實作練習。每個模組都有實作,可以在真實的 GCP 環境中操作。這些動手做的經驗,不管是對考試還是實際工作,都超級有幫助。光看影片跟實際操作,學習效果真的差很多。
9 月 29 日,我終於把整個課程學完了。一個月的時間,每天下班後和週末都在啃這些內容,說不累是騙人的,但看到自己一步步把課程完成,那種成就感還是很爽的。
後知後覺發現的 Google Skills
就在我完成 Coursera 課程的那天,我才發現原來 Google 自己的 Skills 平台也有完整的 Cloud Engineer Learning Path,而且是免費的!
學習路徑在這裡:https://www.skills.google/paths/11

Cloud Engineer Learning Path
說實話,當下有點懊惱:早知道有免費的,我幹嘛花錢?但冷靜下來想想,Coursera 的課程還是有它的價值。中文字幕讓我學習效率高很多,可以下載的資源方便我離線複習,而且證書可以放 LinkedIn。這些都是 Google Skills 沒有的。
所以如果你也在考慮要用哪個平台學習,我的建議是:預算有限就用 Google Skills,想要更完整的學習體驗就選 Coursera。各有各的優勢,看你自己的需求。

Linkedin證書 資格認證
Udemy 考題:最後的衝刺階段
把課程學完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面對的是真正的考試。我開始找模擬考題來練習,最後選了 Udemy 的「GCP ACE Google Associate Cloud Engineer Practice Test Exam」。

GCP ACE Google Associate Cloud Engineer Practice Test Exam
這門課有兩種練習模式。第一種是不限時的,適合第一次做題。我都是在上下班搭捷運的時候做,一天做個 20-30 題。不限時的好處是可以慢慢思考,理解每個選項為什麼對或為什麼錯。
第二種是限時 2 小時的模式,完全比照正式考試。等我把所有題目都做過一遍,確保每題都理解之後,我才開始用這個模式練習。我給自己設的目標是:每個測驗都要達到 80% 以上的正確率。
Udemy 的通過標準是 70%,但我覺得這樣不夠保險。畢竟正式考試可能會遇到沒看過的題型,所以練習時要把標準拉高一點,到時候才不會太緊張。
這門課最棒的地方是每一題都有超詳細的解析。不只告訴你答案是什麼,還會解釋每個選項為什麼對、為什麼錯,甚至附上 Google 官方文件的連結。有時候我會順著連結去看官方文件,這樣對整個概念的理解會更完整。
11/17 考試倒數中
現在是 11 月初,距離考試只剩不到兩週。說不緊張是騙人的,但我覺得自己準備得還算充分。從 9 月初開始到現在,整整兩個多月的時間,該學的都學了,該練的也練了。
這段時間我對 GCP 有了全面的了解,也更確定雲端架構師是我想走的方向。不管考試結果如何,這段學習經歷本身就很有價值。
接下來你會看到什麼?
我會持續在方格子記錄這個 180 天的學習計畫。接下來幾篇文章會分享:
下一篇會寫如何報名 GCP ACE 考試,包括報名流程、費用、注意事項,還有怎麼選考試地點和時間。
再下一篇會整理 Udemy 考題的重點,以及我觀察到的考試方向。哪些主題最常考?哪些概念容易混淆?這些實戰經驗應該對準備考試的人有幫助。
11/17 考完試之後,我會立刻寫考試心得。題目類型、難易度、時間分配、考試環境,還有最重要的 - 我到底有沒有考過。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會誠實分享。
180 天之後的我
考完 GCP ACE 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我要挑戰 GCP PCA(Professional Cloud Architect),從 Associate 等級進階到 Professional。這個證照會更深入架構設計的層面,也是我真正想學的東西。
然後我會轉去學 AWS,考 AWS 的架構師證照。為什麼要兩個平台都學?因為實務上很多公司都是多雲環境,了解不同平台的優劣勢,對未來的工作會很有幫助。
整個計畫大概會花 180 天。我會持續記錄每個階段的學習過程、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還有花費的時間和金錢。希望這些記錄能幫助到也想轉職雲端架構師的你。
如果你也在準備雲端證照,或是正在考慮要不要跳進這個領域,歡迎留言跟我分享你的想法。我們可以一起努力,互相打氣。
畢竟學習這條路,有伴真的會走得比較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