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圖書館拿了蠻多的書,其中有兩本是我自己非常、非常期待的。
一個是 Patrick Bet-David 的書,另一個是 Lewis Howes 的書,書名分別是《卓越心態》和《謝謝敵人造就我》。
我很快就把《卓越心態》看完了。對我來說,這兩本都屬於個人成長類型的書。從中運用一些策略,找到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故事素材與方法,我覺得就已經非常值得。當然,裡面也有很多讓人回顧與檢視自己的部分,其實有時候思考的不只是「怎麼樣變得卓越」,而是「卓越的背後是什麼」。這個角度讓我有很深的感觸。
其中有一個故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關於 Stephen Curry 的,他有一支五分鐘的影片,裡面他連續投進了 105 顆三分球。
那個畫面真的讓我驚訝到不行,我立刻去看了那支影片,只能說——太卓越了!
我簡單整理幾個我覺得不錯的重點:
- 卓越不會偶然發生。
- 卓越是點點滴滴累積而成的結果。
- 卓越是複利習慣的威力。
- 卓越是你持續做對選擇與決定後的自然結果。
所以其實這一切都很特別。你想想看,為什麼別人能夠贏得總冠軍?為什麼他能拿到那麼棒的品牌代言? 因為他對自己的要求,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這些條件綜合起來,構成了「卓越」的核心。你不只是要「好」,而是要「卓越」。光是理解到這一點,我就覺得已經非常不可思議。
接著是第二個重點——最高層次的智慧。
書中提到,最高層次的智慧,是屬於渴望透過幫助他人來散播喜悅的人。
智慧其實分成不同層級:一般層級、中等層級,以及最高層次。 而最高層次的智慧,就是願意幫助他人,並在過程中帶給他人喜悅。
我覺得這一點非常棒。當你願意幫助別人,同時也能帶給他們快樂,那你其實就已經非常有智慧了。
接下來要談的,是承諾的力量。
承諾的力量在於,你承諾不再做某件事,或者承諾開始去做某件事。
舉個例子,假設你發現自己有些不好的習慣——可能是體重過重、生活作息不規律、思考過於負面,或者這些習慣已經影響到你的生活、財務、事業與人際關係。
那麼你就要對自己承諾:「我不要再做什麼事情。」同時也要對自己承諾: 「我要開始做什麼事情。」
這一切,其實都與 Mindset(心態) 有關。心態決定一切。你怎麼想,會影響到你的行為,最終也會影響到你的結果。
比如說,我用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
假設你想要開始累積財富,那事實上,我們並不是要去要求別人,或要求伴侶,而是要要求自己。
所以,我們就要開始從一些小細節著手調整。這些小細節是什麼呢? 可能是——我要開始累積財富、我要開始存錢、我要建立緊急備用金、我要開始進行投資的累積行為。
綜合來看,就是要對自己生活中的小細節更加重視。
同時,也要對自己做出一個明確的承諾。例如:「不要亂花錢。」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要落實並不容易。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減少花費,等於減少浪費。」所以,也許你要開始調整自己的消費習慣,
例如:不要再吃對身體不好的垃圾食物,像是速食、高熱量餐點或加工食品。
接著,為自己立下一個新的承諾:
「從星期一到星期六的早餐,我都只吃生菜沙拉,搭配無糖豆漿、無糖紅茶,或無糖美式咖啡。」
這些看似小的改變,其實都在培養你的紀律與承諾力。你承諾不做什麼,也承諾要開始做什麼。這是非常重要的。
下一個重點是——磨練新技能。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有感觸。
一切都回歸到一個問題:👉 你想要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 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 那麼,你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技能?
舉個例子,我覺得臉書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馬克・祖克柏) 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設定自己的年度目標之一是學習中文。
這對他來說不只是語言學習,更是一種「每日行為確認表」的實踐——每天打勾、每天訓練、每天持續。
像我們剛剛提到的這些例子——不管是 Stephen Curry 還是 Mark Zuckerberg,他們都非常清楚自己要達成什麼樣的結果、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基於這樣的清晰目標,他們會反向設計出每日要完成的項目與訓練。
例如,Mark Zuckerberg 的其中一項行為目標就是「練中文」。
而這個行為背後的意義很深——他太太是華人,練中文能讓他更親近家人; 同時,他的企業 Facebook(後來改名為 Meta)是世界級品牌,若要拓展中國市場,中文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溝通工具。
我覺得有一個重點,可以綜合我前面所講的所有內容。
這個點很簡單,就是:基於你想要得到的結果,以及你最終想成為的人,來回推你的每日行為確認表,思考每天要做哪些事情。
舉例來說,假設你想在業務領域取得某個頭銜或累積到一定收入,那你就可以回推每日行為確認表,設定每天的行動,讓你有機會逐步達成目標。
再比如說,假設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名暢銷書作者,並希望書籍銷售突破 100 萬冊。
基於這個結果,我就要思考每日行為確認表要做哪些事情、如何去進行,才能一步步朝這個目標前進。
同理,如果你在職場上有一個心儀職缺,且你的英文能力足夠應對挑戰,那你就會更有自信去投遞履歷。
基於這個結果,你也要回推每日行為確認表,設定每日鍛鍊項目,讓自己達到目標。 概念就是這樣——先定結果,再反推每日行動。
再舉一個與人生價值相關的例子。
我自己有一個原則:老婆快樂,人生就快樂;但別忘了,媽媽不快樂,全家也不快樂。
所以對我來說,老婆和媽媽的快樂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基於這個結果,我希望成為一個能帶給伴侶和媽媽快樂的人。
那麼,我的每日行為確認表要做什麼呢? 我就要琢磨如何更了解她們、提供有價值的行動。
舉例來說,我太太最近想了解投資 ETF,以及券商開戶的相關事務。
我就可以提供資訊給她,或者陪她一起導讀與投資理財相關的書籍。 這些都是以結果為導向,設計每日行為的具體做法。
舉例來說,我媽媽可能想了解如何透過網路購物買得更便宜。
像是蝦皮、拼多多這些平台,我就可以思考:如何實際了解、運用,並正確操作,這就是一個需要我落實的事項。另外,我也想到需要更新他們的人脈資料檔案。
因為我在與家人互動過程中,會獲得一些資訊,我就要更用心地去記錄、整理,讓資料更加完整。 這些都是需要留意並落實的事項。
如果我們再回到最終的目標—我們想要成為的人,那麼就會牽涉到與賺錢相關的事務。
因為大部分生活問題,如果擁有更充裕的資金,其實都能獲得解決。 當然,也有些問題錢無法解決,但資金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我曾看到一個有趣的說法,我用自己的方式來簡單轉述:
錢不是最重要的事,但若用需求量表來衡量,它的重要性僅次於氧氣。所以,建立事業、打造財務結構、累積強大資產來保護自己與家人,都是必須重視的。
基於最終結果與想成為的人,我們可以設計每日行為確認表。
每天慢慢去發掘、去寫下這些行動,每天持續鍛鍊。 即使每天只花五到十分鐘,累積下來也會非常驚人。
舉例來說,我最近透過 IG Story 分享內容,文字是英文,我會利用 ChatGPT 做翻譯,把中文轉成英文版本呈現。 這個過程讓我越來越熟悉文字、單字、詞彙組合與運用,也讓我更熟練中英文的轉換。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累積點。從這裡慢慢累積經驗,累積英文閱讀能力,學習中文轉英文的過程,都是很珍貴的成長。
我也很感恩這一切,不管是內容創作、家人、工作夥伴,還有自己在過程中的體悟與發現。
一步步地,我的書籍也慢慢推進。 整個過程中,我得到很多成長、收穫與啟發,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保持正向思維、保持好的能量,去迎接不同的挑戰,持續前進,繼續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