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成個資可被移除,立即開始行動
你的數位足跡可能遠比你想像的要龐大。每一次的社群媒體貼文、網站帳號註冊,甚至是網路購物,都在網際網路上留下了難以抹滅的個人資訊軌跡。雖然要從數位世界中完全蒸發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你絕對可以透過一些精準的策略,大幅減少你在網路上的曝光度,重新奪回個人隱私的主導權。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總會接到一些來源不明的行銷電話,或是信箱被垃圾郵件塞爆?這往往是因為你的姓名、電話、地址等資訊,在不知不覺中被「數據代理商」(Data Broker)這類公司蒐集並販售。本文將帶你一步步操作,學習如何從源頭清除這些資料,並建立起堅固的數位隱私防線。

第一步:盤點你的數位足跡,找出外洩的個資
在採取行動之前,你必須先了解哪些個資已經暴露在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各大搜尋引擎(例如 Google、Bing)中,輸入你的「完整姓名」進行搜尋。記得,除了文字結果,圖片搜尋也絕對不能忽略,有時你的照片可能會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建議你可以建立一份清單,記錄下所有出現你個人資訊的網站,這可能包含:
- 社群媒體個人檔案(Facebook、Instagram、LinkedIn 等)
- 新聞報導或文章
- 政府公開資料或法院記錄
- 人物搜尋網站(俗稱「肉搜」網站)
為了進行更全面的清查,可以嘗試組合不同的關鍵字,例如「你的姓名 + 居住城市」、「你的姓名 + 公司名稱」或「你的姓名 + 電話號碼」。這些進階搜尋技巧,有助於你發現那些在基本搜尋中被遺漏的相關資訊。
第二步:善用資料移除服務,自動化清除隱私
數據代理商專門蒐集並販售你的個資給行銷公司或其他企業,是個資外洩的主要源頭之一。幸運的是,現在有許多專業的「資料移除服務」(Data Removal Services)可以協助你自動化處理這個繁瑣的過程。這些服務會代替你,向數百個數據代理商發送刪除請求。
這類服務的運作原理,是掃描各大數據庫來定位你的個人資訊,然後依據相關的隱私法規(例如台灣的《個人資料保護法》),合法地要求這些公司刪除你的資料。它們通常提供持續性的監控,防止你的資訊在被刪除後又重新出現,為你省下大量逐一聯繫數據代理商的寶貴時間。
雖然這些服務無法移除政府的公開紀錄或你主動發布的社群媒體內容,但對於清除大部分商業數據庫中的個資來說,它們依然是省時省力的最佳選擇,例如知名的服務如 Incogni 或 DeleteMe。
第三步:活用 Google 的「關於你的結果」工具
Google 作為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也提供了實用的隱私工具。你可以登入你的 Google 帳戶,並前往「關於你的結果」(Results about you) 管理頁面。在這裡,你可以主動輸入你的姓名、地址、電話和電子郵件等敏感個資。
設定完成後,Google 會主動掃描搜尋結果。一旦發現符合你設定的個資出現在網路上,系統就會發出提醒,讓你可以直接透過這個介面,快速向 Google 提出移除搜尋結果的請求。這個工具對於持續監控個人隱私狀態非常有價值,因為新的資訊隨時都可能出現。
第四步:全面鎖定你的社群媒體帳號
社群媒體平台是你個人生活的大型資料庫,也是最容易被爬取和蒐集資訊的地方。對於你仍想保留的帳號,請務必將隱私設定調整到最嚴格的層級。
以下是一些關鍵設定:
- 限制貼文可見度: 將你的貼文、照片和個人檔案的可見範圍設定為「僅限朋友」。
- 防止搜尋引擎索引:在設定中關閉「允許搜尋引擎將你的個人檔案編入索引」的選項。
- 關閉定位追蹤:停止讓應用程式記錄你的地理位置。
- 停用電話/信箱反查:在 Facebook 等平台,關閉允許他人透過你的電話或 Email 找到你的功能。
對於那些你不再使用的平台,徹底「刪除」帳號遠比單純「停用」來得更好。停用的帳號通常仍會保留你的資料,而刪除的帳號其資料最終會被系統清除。在刪除前,記得先下載你想要保存的內容備份。
第五步:清理並強化你的 Google 帳號安全
你的 Google 帳號串連了搜尋歷史、位置資訊和 YouTube 活動等多種服務,是數位足跡的核心。建議你定期執行 Google 提供的「隱私權檢查」(Privacy Checkup),停止儲存你的活動紀錄。
同時,透過「安全性檢查」(Security Checkup) 來檢視有哪些裝置和第三方應用程式擁有你帳號的存取權限,並立即撤銷所有非必要的授權。如果你想採取更徹底的作法,可以使用「Google 匯出」(Google Takeout) 功能,將你的所有資料打包下載,然後考慮刪除你不再需要的單一服務,甚至是整個 Google 帳號。

常見問題
移除網路上的個資需要付費嗎?
不一定。手動搜尋、調整社群媒體和 Google 帳號設定都是免費的。但若要有效率地清除數據代理商手中的資料,使用如 Incogni 這類的付費服務會是更省時省力的選擇。
資料被移除後,是否就一勞永逸了?
並非如此。網路隱私保護是一場持續的戰鬥。新的資料可能隨時產生並被蒐集,因此定期檢查與維護是必要的。這也是為什麼持續監控的資料移除服務有其價值。
刪除 Google 搜尋結果,等於刪除原始資料嗎?
不是。向 Google 申請移除搜尋結果,僅僅是讓該頁面無法再透過 Google 被找到,但原始網站上的資料依然存在。你仍需聯繫該網站的管理者,要求他們直接刪除內容。
結論
雖然這些步驟無法讓你 100% 從網路上消失,但它們能顯著減少你的數位足跡,讓你更難成為不法份子或濫用個資者的目標。關鍵在於「持續性」,網路隱私並非一次性的設定,而是一個需要長期監控與維護的過程。
現在就開始盤點你的數位足跡,並採取行動吧!如果你在訂閱國外專業的資料移除服務時遇到困難,不妨考慮尋求 iSALE 美國代購 的協助,讓我們幫你輕鬆搞定,為你的數位生活增添一份安心。
延伸閱讀
立刻享受 Perplexity Pro 一年免費!官方領取管道詳解
Perplexity Comet AI 瀏覽器下載教學|取代 Chrome 的智慧搜尋新選擇
AI 瀏覽器大戰開打,ChatGPT Atlas 能否終結 Chrome 霸權?
參考資料
Kaycee Hill.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is everywhere online — 5 ways to start removing it from the internet” Tom’s Guide. Nov 11, 2025.
圖片來自官方網站,版權屬於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