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趁著馬斯克和Twitter還未過氣,你要懂1個社群媒體心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信仰小嚀:網路文化影響,基督徒群體不能倖免

社科小常識:社會心理學家發現,人以群分,在人際關係當中,人喜歡那些跟自己相似的人。

應用小撇步: 衡量科技的影響,究竟是放大人類的德性,抑或放大了劣根性

躺下也中槍的倒楣鬼

社群媒體算是最近幾年備受爭論的題目。大至總統選舉、公投的民粹操控,小至父母不滿兒女只顧上網,在在都跟社群媒體有關。由於接下來的文章是以Instergram(IG)作為例子,探討科技與自由的關係,加上讀者不少是認同並熱衷使用IG的人,因此我樂意作個魔鬼的辯護者,先為IG設計者的好意、IG的實際效益辯白。

沒有誰比較高尚

新銳歷史學家哈拉瑞(Harari)所著的人類大歷史系列風行全球,我們讀過後隨之對網路上的大數據、演算法抱持審慎的態度。可是疫情爆發以來,學生用網路資源學習,上線時間大增;父母在防疫期間依賴網購,無力招架電商優惠攻勢;長者透過Facebook的同學會群組、懷舊群組,彼此成為熱絡的網友。既然我們難以否認自己自願受益於網路大數據、演算法,不如就大方地聽聽「始作俑者」怎麼說。

IG的官方說辭

IG執行長莫瑟雷(Mosseri)曾任職Facebook管理層。幾年前Facebook遭指控利用用戶資料,操控美國總統選舉輿情,以獲得龐大商業利益。莫瑟雷一夫當關,為公司辯解,力圖挽回形象和公眾的信任。不久之後,他獲委任為Facebook其下IG的執行長。二零二一年,他在IG官網刊登署名文章,親身說明IG運用演算法的良好動機。IG是一個供分享和瀏覽照片的社群媒體。在創立初期,流通照片數量有限,單純按照張貼時間的先後,在用戶的頁面顯示。後來照片海量一般大增,用戶在有限的瀏覽時間,往往忽略掉一些重要的動態消息(Feed),包括他們摯友(Close Friends)的照片。這些照片來自他們特別感興趣、有關聯的朋友,錯過的話是在可惜。

IG真的用心良苦QQ

因此IG藉著演算法,幫助用戶有效地瀏覽他們感興趣的限時動態(Stories),所謂「限時」,這些照片的張貼時間真的是有限的。包括摯友的照片、追蹤對象的照片等。演算法除了幫助用戶在動態消息欄目看到已認識、已追蹤想看的東西之外,也透過探索(Explore)功能向他們推介瀏覽一些他們未知、未追蹤但很可能會感興趣的東西。演算法參照下列四個因素(比重從高到低):照片資料、張貼者資料、瀏覽者資料、瀏覽者與別人互動的紀錄。照片得到按讚的數字、張貼者受追蹤的數字,會影響之後獲瀏覽的機會。瀏覽者所追蹤用戶、曾經按讚的照片,很可能會成為最顯眼的動態消息。至於類似背景和主題的照片,就會被推介給瀏覽者去探索。瀏覽者接下來花幾秒鐘在哪一張照片上、在哪張照片上留言、點擊誰的大頭貼,統統都屬系統嘗試預測的數據。以上一切確保用戶滑IG的時候,能最快、最容易看到他們最感興趣的照片。

一邊罵一邊用

敵視資訊科技的人可能會把上述IG的運作模式列舉為人工智慧入侵生活的一個例證,因為它取代了時尚雜誌編輯、連結各方人脈的中間人等角色。可是,平心而論,與其說人工智慧威脅人性尊嚴,把交友和娛樂變得膚淺,不如說它是順應人性,按照人喜好、習慣而量身訂做的「人性智慧」(我自創的term啦XD)。

心理學常識而已

為什麼呢?作為魔鬼的辯護者,接下來我會藉著社會心理學來解釋。想像一下,我們對某張照片按讚、追蹤某個用戶代表什麼?這不就代表我們的喜好嗎?社會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不用研究就懂的常識啦),在人際關係當中,人喜歡那些跟自己相似的人,原因有兩個。首先,態度、理念跟我們相似的人讓我們覺得自己得到支持和肯定。他們不一定要大張旗鼓地宣傳與我們支持同一個政黨;他們也不一定要把宗教徽章扣在衣襟上,表明與我們同負一軛。他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周圍,在社群媒體動態消息出現,就足以讓我們感到安全,覺得有人在挺自己。另一方面,我們自然傾向負面地評價那些態度、理念與我們相左的人。正如我們遇到好久不見,但政治立場與我們對立的長輩。他們明明無意宣傳政見,也沒有要傳「長輩圖」給我們,我們骨子裡對他們仍然充滿防衛、蔑視的感覺。在IG對照片按讚、追蹤別的用戶等行為,儘管不全然對應,卻一定程度反映以上心理學家所討論的人際現象,IG的演算系統則順應這現象而運作。

真夠人性化

有個親戚之前到國外藍帶學院學習做法式甜點,回台後開自己的甜點店,幾年以來躋身在地受歡迎的甜點店,到週末吸引很多年輕且有消費力的女性來聊天打卡。只要搜尋店名的主題標籤,就看到網美吃甜點打卡的照片。想像一個網美的興趣是品嚐法式甜點,甚至以此發展Youtuber、podcaster等副業。不難預見,她在IG按讚的照片必定是花俏的甜點照,所追蹤的用戶必定是美女甜點師傅,或者是法式甜點達人。明智的演算系統大概不會把朋友在快炒店聚餐、杯盤狼藉的照片優先顯示在網美的動態消息上,也不會把愛動漫的痴肥怪叔叔推介給她去認識。

基督徒也很IG呢!

這種「人性智慧」不是IG的演算法獨有的,華人教會的所謂分齡牧養不就是基於類似考量嗎?中型教會大多有青少年崇拜,而大型教會更分出青年牧區。眼見教會青少年流失嚴重,不如就打造一個他們覺得舒服、有夠潮,即廣東話說「同聲同氣」的聚會。參與者同質性高,自然能彼此欣賞和認同;牧者穿上XXL潮T、韓版破洞牛仔褲,台上一聲正向心理學的口號,台下年輕人狂喜應一聲「阿們」。至於在同一個堂會聚會的中、老年人,把他們「隔離」好了,他們只會唱出死氣沉沉的聖詩,叨叨絮絮一堆屬靈八股,對年輕人實在有夠倒胃口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我們的教會也認同、無意中採納這個做法的時候,我們與IG的工程師其實是半斤八兩。

**KK傳道貼地聖經錄音室**(粵語)Podcast已經上架,收聽可以到以下連結~

SoundOn版https://player.soundon.fm/p/kkyim

Apple版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1617953348

Google Podcast版(直接google就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K傳道神學社科通識課:禱告系列
54會員
129內容數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2022/12/21
作為國際精神分析心理學會的資深會員,長期心理治療服事的經驗,讓尤蘭諾得出一個結論:心靈與靈性水乳交融,精神健康與宗教經驗是一體兩面的。一個成年男性迷戀少女至出現強迫性症狀,於是來尋求心理治療。
Thumbnail
2022/12/21
作為國際精神分析心理學會的資深會員,長期心理治療服事的經驗,讓尤蘭諾得出一個結論:心靈與靈性水乳交融,精神健康與宗教經驗是一體兩面的。一個成年男性迷戀少女至出現強迫性症狀,於是來尋求心理治療。
Thumbnail
2022/12/18
人類心靈健康發展史 ,呈現一股存在於「心靈問題作為靈性問題」與「靈性問題作為心靈問題」之間。奧古斯丁、精神科醫師梅傑、心理學家昆柯比較認同前者;自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崇尚科學、哲學,卻否定基督信仰的人,則比較認同後者。
Thumbnail
2022/12/18
人類心靈健康發展史 ,呈現一股存在於「心靈問題作為靈性問題」與「靈性問題作為心靈問題」之間。奧古斯丁、精神科醫師梅傑、心理學家昆柯比較認同前者;自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崇尚科學、哲學,卻否定基督信仰的人,則比較認同後者。
Thumbnail
2022/12/14
奧古斯丁在卷二記述一件年少輕狂的事件。有一天深夜,他跟幾個朋友走到鄰居所栽種的梨樹下,猛力把所有梨子搖下來,然後偷走,拿去餵豬。他回憶起這件事,發現自己不是為了梨子而偷梨,乃是為了明知故犯。
Thumbnail
2022/12/14
奧古斯丁在卷二記述一件年少輕狂的事件。有一天深夜,他跟幾個朋友走到鄰居所栽種的梨樹下,猛力把所有梨子搖下來,然後偷走,拿去餵豬。他回憶起這件事,發現自己不是為了梨子而偷梨,乃是為了明知故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對我來說一個人的美好都可以靠包裝,只有人性的單純假不來。
Thumbnail
對我來說一個人的美好都可以靠包裝,只有人性的單純假不來。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在社交媒體中,看到認識的親友有所成就時,卻會產生嫉妒之心,而對陌生人卻能慷慨祝福。作者從自身意識擴展出一系列的思考,探討這種心理現象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轉變負面情緒。
Thumbnail
在社交媒體中,看到認識的親友有所成就時,卻會產生嫉妒之心,而對陌生人卻能慷慨祝福。作者從自身意識擴展出一系列的思考,探討這種心理現象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轉變負面情緒。
Thumbnail
社會認同是一個強大的心理學武器,影響著我們在不確定情境下的決策。瞭解這一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地作出決定,並在推動政策或產品時找到早期使用者,引領風向。社會認同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因此我們應該慎選我們所處的社交環境,以實現更大的影響力和成功。
Thumbnail
社會認同是一個強大的心理學武器,影響著我們在不確定情境下的決策。瞭解這一原理可以幫助我們更理性地作出決定,並在推動政策或產品時找到早期使用者,引領風向。社會認同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因此我們應該慎選我們所處的社交環境,以實現更大的影響力和成功。
Thumbnail
1、社群網站上的按讚與好感度,按多一點讚的話,對方對你的感受會較好嗎?會的,按讚和實體的稱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都是稱讚性質,你肯定了他人想要呈現給別人看的樣子。不過這也造成了,有點ㄧ言堂的現象,因為想要獲得較多的讚數,所發出來的貼文。人家按讚代表喜歡,就會引起有些人去發特定主題的貼文。但後來發現
Thumbnail
1、社群網站上的按讚與好感度,按多一點讚的話,對方對你的感受會較好嗎?會的,按讚和實體的稱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都是稱讚性質,你肯定了他人想要呈現給別人看的樣子。不過這也造成了,有點ㄧ言堂的現象,因為想要獲得較多的讚數,所發出來的貼文。人家按讚代表喜歡,就會引起有些人去發特定主題的貼文。但後來發現
Thumbnail
小自不同班級間的成績競爭、學校間的體育競賽排名、不同明星粉絲團間的攻訐,大至加薩走廊的猶太人─巴勒斯坦人、美國的民主黨─共和黨、台灣的藍─綠,人類總喜歡「劃分你我」,甚至進而「攻擊彼此」。
Thumbnail
小自不同班級間的成績競爭、學校間的體育競賽排名、不同明星粉絲團間的攻訐,大至加薩走廊的猶太人─巴勒斯坦人、美國的民主黨─共和黨、台灣的藍─綠,人類總喜歡「劃分你我」,甚至進而「攻擊彼此」。
Thumbnail
社會認同簡單的說​,就是因周遭的不確定而導致下意識仿效他人行為​ 也許有些人會說腦波弱的才會這樣​,但其實每個人都脫離不了這個行為模式​,那是人類內建在DNA裡的自動導航模式​,該如何避免,是我們的課題之一,所幸《影響力》一書幫我們破解各種手法...
Thumbnail
社會認同簡單的說​,就是因周遭的不確定而導致下意識仿效他人行為​ 也許有些人會說腦波弱的才會這樣​,但其實每個人都脫離不了這個行為模式​,那是人類內建在DNA裡的自動導航模式​,該如何避免,是我們的課題之一,所幸《影響力》一書幫我們破解各種手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