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銀談人形機器人佈局:台廠卡位戰開打、工廠將是第一戰場!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嗨我是 Mech Muse 👋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一場正在發酵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鏈重組」。 主角是我們熟悉的精密傳動大廠 上銀(HIWIN),他們在 11/11 法說會上首度明確揭露人形機器人的佈局方向,並談到與外界矚目的 鴻海人形聯盟送樣測試進度 等細節。

讀完這篇,你會清楚知道:

1️⃣ 上銀到底在機器人哪個環節下重注。

2️⃣ 為什麼「人形機器人」會先落地在工廠,而不是家裡。

3️⃣ 鴻海聯盟背後的台灣機械群組,正在如何組成新的供應網。


🦾 上銀怎麼下棋?從零組件到模組的人形戰略

這次法說會上,上銀董事長卓文恒說得很直接——上銀正用自己的核心零組件優勢,卡位人形機器人供應鏈。

包括:

  • 關節模組、減速機、交叉滾柱軸承、靈巧手螺桿元件等關鍵零件,
  • 都已經「配合廠商送樣測試中」,並等待下一步的量產確認。

另外,上銀也正在研發一款行星式滾柱螺桿(這名字聽起來就很帥 😎)。這種新設計比傳統滾珠螺桿更輕、更高效,預計 2026 年登場。不過代價也不便宜——單價約是傳統的 10 倍,代表性能與成本都在另一個層級。

卓文恒也特別提到,人形機器人短期內會先在工廠落地,先取代重複性高、具危險性的作業,之後才會進入家庭與公共場域。這與全球趨勢一致:先在可控場域驗證、再慢慢走向人機協作的日常生活


📅 事件時間線:從送樣到聯盟,台廠的布局一氣呵成

這場台廠「人形機器人大戰」,其實從 9 月就開始鋪陳。

2025/09|佈局期

上銀逐步打入機器人減速機與關節市場,並與多家人形開發商洽談合作,以零組件送樣為起點。

2025/10|鴻海出招

鴻海宣布,美國休士頓 AI 工廠將導入 NVIDIA Isaac GR00T N 人形機器人平台。這是首批實際導入 AI 機器人的工廠之一,也讓人形從「話題」變成「場域應用」。

2025/11/11|上銀法說會

上銀正式公開:

  • 短期會先推「專用型物流機器人」,預計 2026 年初小量出貨。
  • 人形部分目前「已送樣測試中」,但量產還需要時間。
  • 場域策略:先工廠、後家庭。

2025/11/11|鴻海聯盟曝光

《經濟日報》點名:上銀、東元、和大、盟立、宇隆、新代、富田等機械系夥伴,都是鴻海人形機器人聯盟的核心。這群台廠夥伴主要負責機械結構與傳動,而鴻海則扮演整合角色。

2025/11/21–22|鴻海科技日預告

活動預計聚焦「AI × 機器人」,外界預期將出現「AI 大腦 + 機械身軀」同台展示。若屬實,這將是台廠在全球人形戰場上的首次整合亮相。


🔍 為什麼「先工廠、後家庭」?背後有三個很實際的理由

① 成本還太高 💸

人形機器人要同時兼顧感測、運算、驅動、平衡、續航,各環節都燒錢。

像上銀正在開發的行星滾柱螺桿,就比傳統螺桿貴十倍。 這樣的零件成本,若拿來做家用機器人,短期完全不划算。 反而在工廠裡,用來取代危險或重複的工作,就能算出明確的 ROI。

② 台廠在「機械身軀」很有底子 🦿

鴻海聯盟的組合幾乎都是機械強項的老牌:

  • 上銀:傳動、滑軌、減速機、關節模組
  • 東元:高扭矩馬達、伺服驅動
  • 和大:齒輪與材料工藝 這些都是人形關節的基礎功,配上 NVIDIA AI 平台,等於「台灣做身體、輝達給大腦」,兩邊拼起來剛好互補。

③ 導入節奏:從送樣 → 測試 → 小量導入 🔧

上銀目前在「送樣」階段,也就是先讓國際客戶測試各種性能(像壽命、精度、耐環境性)。

通過後,才會整合成「關節模組」再進行實測。 若一切順利,2026 年初就能看到第一批「物流型」小量應用,真正「人形化」的量產,可能要再觀察一兩年。

這樣的節奏,也呼應了國際機構(像 DIGITIMES)對市場預測:

2025 年人形機器人僅佔市場 0.2%,要到 2026–2030 年間,才會迎來兩波明顯成長。


🧩 總結:上銀的關鍵字是「送樣、工廠、模組化」

整理一下這波重點 👇

上銀不是喊口號,而是用既有強項(螺桿、滑軌、減速機)實際切入人形供應鏈,並已經在送樣階段。

落地先在工廠,短期可見的是專用型物流機器人,2026 年初可望小量貢獻。

鴻海人形聯盟把輝達的 AI 平台與台灣機械鏈整合在一起,上銀、東元、和大都是核心夥伴。

✅ 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仍在導入期,真正放量要等 2026–2030 年。


👋 如果你喜歡這種「不灌水、條理清楚」的科技產業整理,記得追蹤我 Mech Muse。

我會持續追蹤 11/21–22 的鴻海科技日,以及 2026 年初台廠機器人導入的實際進展,幫你用最簡單的方式看懂這場 台灣人形機器人供應鏈變革 🚀


延伸閱讀:

【Mech 系列】中國人型機器人公司全覽 🤖🇨🇳

【Mech系列】 美國人型機器人公司總覽|開場篇:含各公司詳細介紹🤖

【Mech系列】美國小型核能新勢力大揭密:8 大公司完整解析

【Mech系列】台灣人形機器人產業鏈 x 全系列介紹

【Mech系列】台灣人形機器人產業鏈 x 全系列介紹

【Mech 系列】全球機器人補助與政策總覽|各國政策解析方向

【Mech系列】人形機器人核心硬體全解析:從零件開始的下一場科技革命

【Mech週報】2025年11月2日|上週科技新知回顧|10/26–11/01熱點整理

【Mech系列】DARPA 量子競賽 Stage B 晉級企業 x 11家量子科技公司依序解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ch muse 智慧新知
44會員
693內容數
因為喜歡分享科技新知,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目前主要分享人型機器人,偶爾分享一些AI、小型核能的最新趨勢,讓你即時掌握最新消息。 聯絡我:mechmuse32@gmail.com
Mech muse 智慧新知的其他內容
2025/11/11
中國人形機器人新創 AgiBot 與 螞蟻集團 成立合資公司,結合 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與 傳化智聯,打造「AI+機器人+產業場景」整合鏈。這場合作不只是技術聯盟,更是中國將具身智能落地到實際應用的重要一步。
Thumbnail
2025/11/11
中國人形機器人新創 AgiBot 與 螞蟻集團 成立合資公司,結合 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與 傳化智聯,打造「AI+機器人+產業場景」整合鏈。這場合作不只是技術聯盟,更是中國將具身智能落地到實際應用的重要一步。
Thumbnail
2025/11/11
Tesla 準備在德州 Giga Texas 建立全新的 Optimus 人形機器人工廠,弗里蒙特工廠負責試產,德州將成為量產中心。這篇幫你整理完整時間線、產能規畫與供應鏈挑戰,了解 Tesla 如何把「機器人工廠」變成下一個製造奇蹟。
Thumbnail
2025/11/11
Tesla 準備在德州 Giga Texas 建立全新的 Optimus 人形機器人工廠,弗里蒙特工廠負責試產,德州將成為量產中心。這篇幫你整理完整時間線、產能規畫與供應鏈挑戰,了解 Tesla 如何把「機器人工廠」變成下一個製造奇蹟。
Thumbnail
2025/11/10
這篇文章會帶你快速了解 Tesla 最新的 Cybercab 量產計畫與關鍵技術。你會知道它為何選在 2026 年 4 月德州啟動量產、「拆箱式製程」怎麼提升生產速度,以及背後潛藏的 法規、電池與良率三大風險。讀完後,你能更清楚判斷這波量產是否真的能如期實現 🚗⚡
Thumbnail
2025/11/10
這篇文章會帶你快速了解 Tesla 最新的 Cybercab 量產計畫與關鍵技術。你會知道它為何選在 2026 年 4 月德州啟動量產、「拆箱式製程」怎麼提升生產速度,以及背後潛藏的 法規、電池與良率三大風險。讀完後,你能更清楚判斷這波量產是否真的能如期實現 🚗⚡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