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駕駛座的魔咒5-1:《去唱卡拉OK吧!》中父權體制下的情感困境與三版本比較

海藍-avatar-img
發佈於觀影筆記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前言


  和山やま老師的作品《去唱卡拉OK吧!》(台灣為東立出版)繼2022年上映真人電影版後,於2025年7月24日推出了動畫版,再度吸引一波「卡迷」,除了掀起熱潮,仔細分析,亦能看見不同媒體表現出敘事重心的差異:

  原作藉由14歲國中合唱團社長岡聰實與39歲黑道若頭輔佐成田狂兒的互動呈顯關係變化與認知差距,情感游移於疏離與特殊的男性情誼(Bromance)之間。


raw-image


  動畫版把一本單行本分成四集,並增加一集狂兒視角的番外,巧妙地將原作單行本封面、內頁插圖的細節和番外融入劇情,讓他們的關係變化、情感脈絡更明晰,那份在意更接近男性情誼過渡至BL(較有浪漫聯想與依賴情感)之間的曖昧,同時強化原作狂兒的情感壓抑,使兩人在互相需要並孳生情感的同時,更難以向彼此傳達。


raw-image


  電影則是在不改變原有劇情的原則下擴展內容,增加了聰實在合唱團與電影社的互動,並且在符合原作設定與電影真人的特性延伸了「逐漸消失的事物」為主題,著重於聰實的成長,使兩人關係介於忘年友誼與純愛之間,如成田狂兒的飾演者綾野剛先生所言「是一部優雅溫柔的青春電影」


raw-image


  整體來說,動畫版的情節更接近原作,雖有參考電影版的互動,但增加獨有的詮釋,尤其第五集的狂兒視角敘述了他出獄後走到機場的過程,回顧其行動與處理情感的模式,可以看出動畫突顯了他的陽剛特質:

1、陽剛規訓下「重視黑道(男性)的上下序位」。

2、競爭文化下「在乎輸贏,一旦失去主導權或居於劣勢,便會啟動防禦機制」。

3、情感壓抑下「藉由貶低、麻木轉移無能與不安,進而拒絕接納、意識情感」。

  這些特質根源於父權體制下「陽剛特質」的建構:強調堅強、威嚴有氣勢,以及打垮對手,要求男性在危機中不為所動、積極追求成功與自我克制,亦是黑道環境裡被推崇的特質。但若執著於競爭勝負與地位高低,以致無法建立平等關係,甚至在言行中隱含暴力與性別歧視,乃至在生活中無法珍惜自己,便構成「有毒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這是當代性別研究的重要概念,正可解釋成田狂兒的種種言行反應,在動畫版的情節鋪陳至為明顯,尤其第五集是分析狂兒的重要材料;電影版則是角色塑造與互動關係的偏重不同,更能看見不同媒體敘事的差異,是最有力的對照。

  因此,本文將以動畫情節為核心,透過與原作及電影的對照,深度解讀成田狂兒的性格、情感脈絡與兩人的關係進展。由於電影版與原作差異稍多,故以加底線顯現。以下依集數分析:


一、第一集:從試探到接受的攻防

(一)名片與〈紅〉的攻防

  動畫延續原作中比賽時聰實「被盯著看」的感受,但增加了聰實對結果(得銀獎而非金獎)的自責;在休息室門口被狂兒堵住邀請「去唱卡拉OK吧!」由於聽完來意後拒絕,只能勉強接受「一首歌就好,我想聽聽你誠實的意見」,直接把狂兒的名片塞進沙發縫,再次拒絕連結。〈紅〉是一首被放棄的歌,狂兒過度表演的唱法,暴露了不擅唱歌的「真」相,如果呼應第四集聰實唱的〈紅〉是真情流露,狂兒浮誇的「假」音象徵了防禦情感的面具,也預示了第五集對自我情感的疏離(如:忘了自己喜歡〈紅〉)。動畫更增加了狂兒發現名片被塞掉,選擇繼續唱歌假裝不在意聰實的判斷,拒絕面對被否定的事實與感受,增強了原作的防禦機制。聰實憑藉歌唱的專業與國中生特有的直率,確定對方真的需要幫助,卸下部分戒心,戳破了狂兒的偽裝。


raw-image



  相較於原作與動畫的銅牆鐵壁,電影版的開場更強調狂兒的孤獨與脆弱:被雨徹底淋濕、彷彿走投無路(因為小林大哥進了蒲公英音樂教室,拒絕再墊底)的背影,在聰實回頭拿獎盃落單時在樓梯間提出邀請,同樣說服失敗後,投入演唱的假音卻是防禦下暴露笨拙的真心,在當時追求完美、自責最深(「是我害的吧」)、防備最重的聰實心裡是「噁心」的──即使他們同處在「真正的痛苦說不出口」的困境,狂兒的自述和堅持,意外給了聰實一個逃避的出口,更是一個「打破常規」的選擇。


raw-image


(二)聰實「卸下戒心」的層次

  動畫延續原作,顯現聰實從設下界限到逐漸接受的心態變化:

1、塞名片、翻菜單、叫東西吃:用「生活化」行為把自己與黑道的危險隔開。

2、直白批評+名字呼喚:用「音樂專業」與「直呼名字」來抗衡狂兒這個求助的「黑道權力」,回應的同時也改變了自身的界線。

3、聽歌但拒絕唱歌:被動配合但保持距離,即使不能完全拒絕黑道,也不願主動投入。


raw-image


  電影版的聰實的防禦心最強,狂兒雖然鍥而不捨,仍尊重聰實的意願。直到第三次見面被狂兒的認真打動,聰實才答應當歌唱老師,並且直呼狂兒的名字。他始終「忘了」名片在自己的書包側邊,暗示「潛意識把狂兒放在心上」、逐漸接受的過程。


電影版只要是一對一,都是聰實主導課程,呈現「國中生教黑道唱歌」的趣味

電影版只要是一對一,都是聰實主導課程,呈現「國中生教黑道唱歌」的趣味


4、在車上找到繼續連結的理由:合唱祭雖然被交付獨唱的重責大任,卻只有他需要找後補,面臨變聲期這個「人生大事」的聰實,在自暴自棄之際得到狂兒的照顧,更確認狂兒需要他,正好彌補了他內心的空缺。原作與電影都只用團體課作為聰實「抗拒」但又「願意繼續」的轉折,只是原作的狂兒送了草莓道歉,聰實就改變了心意;電影版則是讓狂兒回答聰實的「問名」,之後傳照片、傳訊、又打電話傳達自己「溺水」後,聰實在電話裡主動邀狂兒「去唱卡拉OK吧!」成為彼此的救命稻草,狂兒的需要與聰實的善意都能傳達給對方,是最主動、最對等的連結。

 

raw-image


(三)狂兒的應對策略

  不管是哪一版的狂兒,都兼有「黑道」、「小白臉」與「保護者」的應對策略,因如何看待聰實而有所不同:

1、黑道:主導情境

  名片確立身份(但原作與動畫都被棄置),近身威壓令對方難以逃離或抗拒──這是他與外界的「保護傘」,藉此維持安全感和掌控感。之後當他感到不安時,對聰實最常用的方法是「貶低」。

  這種「貶低」是社交常有的應對之一,男性用來確保彼此的上下序位,出自父權社會自小浸染的支配欲望(男孩在幼稚園或小學一、二年級就會被鼓勵萌生「像男生」的意識,包括去欺負女孩來建立男性優越感,這是控制欲而非喜歡,常被錯解為「不善表達的好感」,造成的困擾與創傷也常被無視),是「有毒男子氣概」的表現。狂兒身在以父權建立尊卑秩序的黑道,自當敏感且熟悉,例如第一集說〈龍與虎〉是組長擅長的歌曲不能選,第二集在澡堂的調停、團體課的控場和第五集出獄回到辦公室為小弟說話,皆能證明狂兒「若頭輔佐」的地位與善用「序位尊卑」的敏覺。


raw-image


  延伸來看,狂兒選中國中生的聰實,亦是考量到「容易控制」,聰實說「開始有了危機感,才會慌到找我這個國中生求救」即是理解後的對抗(電影版則是變成聰實的吐槽,狂兒自承「你真的很會戳人家的痛點」,車上也說大哥去蒲公英音樂教室一週練四次「霸氣都沒了呢」),揭露了狂兒的心理。動畫與原作在說明來意的種種言行,也是為了建立掌控一切的形象;電影版狂兒則是不斷變換說服方式,雖然在樓梯擋住去路(但聰實沒避開)、校門口撐傘(但之後直接還傘等聰實回來送手冊)、在南銀座埋伏然後說「我有尋找岡聰實的才能」(但聰實經過後回頭才遇見,送手冊時也是聰實「大意」奉上自己的名字)皆是黑道手腕,但他發現認真懇求引起同情最有效,亦即強化下一段「小白臉」的策略。

 

狂兒善用「傻傻被騙」的打擊傳達求教的真心,引發聰實的愧疚和虧欠感

狂兒善用「傻傻被騙」的打擊傳達求教的真心,引發聰實的愧疚和虧欠感



2、小白臉:緩和壓迫、轉移焦慮、操縱好感

  初次見面求人時會用「狗狗眼」、問Line的輕浮口吻,開玩笑緩和壓迫感──這些是狂兒與人建立關係的「補償手段」,帶著討好、撒嬌,讓人覺得好相處;帶有曖昧的挑逗則讓人不自在,能成功地轉移話題與奪回掌控權;有時則是操縱好感的方法,令對方摸不清是否真心。與「貶低」一起使用,就是「取笑」。


raw-image


  狂兒用開玩笑的語氣調侃索求合理指導報酬的聰實是「パパ活」(字幕譯為「援交」,原文更接近「包養」或「找乾爹」,暗示金錢與權力的不對等關係,影射狂兒曾是被包養的小白臉,以及兩人的年齡差可為父子──第二集狂兒把準備去校外教學的聰實帶去卡拉OK上團體課時,前景也有父子嬉遊拍照的畫面)「黑道」等詞,核心目的是確保上下序位,同時轉移、緩解不得不「求助」的焦慮,在第二集團體課後聰實答應延續課程時尤為明顯。這種父權社會浸染下的支配性,是他在黑道中賴以生存的社交方式,確立自己是關係的掌控者。電影版狂兒堅持唱〈紅〉用「這首歌有我與和子之間的回憶。」作為藉口,亦是為了阻斷聰實勸他換歌,沿用了過去與「姐姐」畫下界線的方式。這種小白臉策略往往是為了維持距離。


狂兒以和子為理由,既中止了換歌的建議,引起聰實的好奇,還增加了重情的印象,是高明的策略

狂兒以和子為理由,既中止了換歌的建議,引起聰實的好奇,還增加了重情的印象,是高明的策略


3、保護者:穿透陽剛面具的真心

  第一集突顯了狂兒如何交替使用黑道與小白臉的手腕來留住聰實,讓觀眾看到狂兒的防禦機制,避免成為爛歌王所做的努力,以及因為他們的年齡與身份差距,使狂兒「有求於人」又能維持形象。但在不會影響尊卑、無關利益的前提,狂兒則是「保護者」,例如顧慮聰實是國中生,拿出菸盒後又收回去,象徵避免聰實沾染黑道,以及為聰實撐傘卻自己淋雨、繫安全帶等自主行為,都是照顧聰實為優先,是他的真心表現。動畫版與原作的狂兒,都把聰實當成「小孩」來照顧,只是原作更漫不經心、距離更遠;動畫藉由表情的細微變化,更清晰地呈現狂兒的動搖。


raw-image
raw-image


  電影版狂兒強化了「保護者」:一開始笨拙地把「堂主」改成「社長」的同時把名片塞進聰實的書包,就是宣示「以後我罩你」;跟聰實在一起時不曾掏出菸盒,穿白襯衫一定會穿外套以免顯露刺青,把斷指關回置物箱,都是極力避免聰實接觸、也收斂「黑道」的威壓感。只有在校門口試圖讓聰實生氣時,用「合唱部でもすったもんだあるんやな。そらお年頃の男子と女の子やもんな~(沒想到合唱團也會有這些紛爭啊,不愧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我以為你一心只有合唱,不能小看你呢」這種「黑道大哥」「世故」式的調侃來開聰實玩笑,刻意製造衝突讓聰實劃清界線,是他最精心的角色扮演,為的是斬斷與聰實的連結,以達成保護他回到原本世界的目的。其他時候的應對策略是「浮誇」、「自嘲」、「說謊」、「撒嬌」、「轉移話題」,乍看之下最沒界線,卻最顧慮、也最尊重聰實的主體性。


raw-image


(四)關係的轉折:變聲期的焦慮與互相需要的平衡

  動畫版增加了狂兒為淋雨的聰實撐傘,將聰實送上車、繫安全帶、披外套的舉動,同時體現保護者與小白臉的照顧。「沒了老師我怎麼練歌呢?」看似關心的是練歌,實則隱含成年人對少年的「責任感」(這點在電影裡尤為明顯),這種責任感混雜著保護欲與掌控欲,也是對聰實不自覺流露的好感,使他的真誠更具合理性。上車之後廣播的安慰與鼓勵,以及狂兒走音的歌,讓聰實進一步自我說服延續課程──至少這個人需要我,捕捉了那一刻的真心。儘管狂兒還是用「パパ活」與「像黑道」貶低聰實的自主決定,慣於用支配建立連結,但也證明了聰實的同意才是關鍵──狂兒的「需要」與關心改變了聰實的「拒絕」,而在車上的這一刻,紅燈轉成了綠燈,一同前進的他們,都接受了彼此真誠但充滿攻防與權力動態的關係。


raw-image


  總結來說:動畫第一集用「菸」(黑道的威壓與自覺避嫌的保護)、「名片」(權力與身份的拒絕與確立)、「傘」(真誠的關心與庇護)的象徵,推進「拒絕—強迫—困境-互相需要」的關係。狂兒的防禦機制與應對策略,呈現他明明需要幫助、又想要主導關係與保護聰實的矛盾與性格;而聰實則在理性防禦、青春挫折與情感溫柔之間逐漸動搖,最終改變了界線,選擇了「留下」。




電影的細節分析可至:

《去唱卡拉OK吧!》

電影(公視+,註冊即可免費觀看)

動畫(YOUTUBE可觀看,共五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海藍的沙龍
147會員
252內容數
此沙龍記錄觀影後情節分析與感受想像的筆記,內文全雷,建議觀影後再行閱讀,謝謝。
海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2
當老師被誣陷為「殺人教師」,當孩子的謊言被家長用作武器,當媒體推波助瀾,真相能否戰勝人性?三池崇史執導的電影《捏造:史上最惡殺人教師》改編自日本2003年震驚全國的「殺人教師事件」真實案件,不僅是一部紀實改編,更是一面鏡子,揭露了謊言如何編織成一場殘酷的社會性謀殺。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5/09/22
當老師被誣陷為「殺人教師」,當孩子的謊言被家長用作武器,當媒體推波助瀾,真相能否戰勝人性?三池崇史執導的電影《捏造:史上最惡殺人教師》改編自日本2003年震驚全國的「殺人教師事件」真實案件,不僅是一部紀實改編,更是一面鏡子,揭露了謊言如何編織成一場殘酷的社會性謀殺。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5/09/14
  潘客印執導、鄭有傑監製的台灣國片《我家的事》一如片名,是一部以「家」為核心的電影,藉由平凡的生活場景和演員的細膩演出,交織成家人間複雜糾結的情感。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5/09/14
  潘客印執導、鄭有傑監製的台灣國片《我家的事》一如片名,是一部以「家」為核心的電影,藉由平凡的生活場景和演員的細膩演出,交織成家人間複雜糾結的情感。 (內文有雷,推薦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2025/08/29
本文有《去唱卡拉OK吧!》原作、電影與動畫,以及《去家庭餐廳吧。》第17話最新劇情雷,還請斟酌閱讀。
Thumbnail
2025/08/29
本文有《去唱卡拉OK吧!》原作、電影與動畫,以及《去家庭餐廳吧。》第17話最新劇情雷,還請斟酌閱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4/02/17 2024/03/03應援場
Thumbnail
2024/02/17 2024/03/03應援場
Thumbnail
由綾野剛(あやのごう)飾演的成田狂兒自然不是傳統的神仙教母,他帶著自己的問題找上了聰實─深怕輸掉黑道的卡啦ok比賽會被刺上搞笑的刺青─這個令人發噱的莫名困境,卻也極大化對體制規範的嘲諷:所有的規範不也都是集體服膺的結果?對於個體並不總是訴求反抗(或說有反抗的實力嗎?),而是能否提升自己高過那無法認同
Thumbnail
由綾野剛(あやのごう)飾演的成田狂兒自然不是傳統的神仙教母,他帶著自己的問題找上了聰實─深怕輸掉黑道的卡啦ok比賽會被刺上搞笑的刺青─這個令人發噱的莫名困境,卻也極大化對體制規範的嘲諷:所有的規範不也都是集體服膺的結果?對於個體並不總是訴求反抗(或說有反抗的實力嗎?),而是能否提升自己高過那無法認同
Thumbnail
OMG,這部BL作品竟然也映畫化了!!! 但我卻萬萬沒料想會找綾野剛來演那位黑道大叔,同原著的氛圍感好像有哪裡不一樣(汗)但看在他的演技有品質保証,基本上用不著太擔心。 原著的畫風雖非美型,但帶有一種濃厚的日本早期復古風味,看久了,我想估計還是可以習慣的(?) 故事主要就是講述一個
Thumbnail
OMG,這部BL作品竟然也映畫化了!!! 但我卻萬萬沒料想會找綾野剛來演那位黑道大叔,同原著的氛圍感好像有哪裡不一樣(汗)但看在他的演技有品質保証,基本上用不著太擔心。 原著的畫風雖非美型,但帶有一種濃厚的日本早期復古風味,看久了,我想估計還是可以習慣的(?) 故事主要就是講述一個
Thumbnail
相隔一個月,再度約去青春譜歡唱。 這回除上次夜唱的4人,還加上某F的男友hippo,終於有了一點綠。 一進場就把桌子弄得狼藉XDD 這次歡唱了5個小時,歡唱的時間過得真快。 從12點進場起,就顧著唱唱歌,等待發覺時間時,已是4點半了。 雖然好不容易加入了一位男士,但,hippoさん倒也沒唱幾首, 而
Thumbnail
相隔一個月,再度約去青春譜歡唱。 這回除上次夜唱的4人,還加上某F的男友hippo,終於有了一點綠。 一進場就把桌子弄得狼藉XDD 這次歡唱了5個小時,歡唱的時間過得真快。 從12點進場起,就顧著唱唱歌,等待發覺時間時,已是4點半了。 雖然好不容易加入了一位男士,但,hippoさん倒也沒唱幾首, 而
Thumbnail
難得的半年齊聚~~~ 由於很久沒有一起去一般的KTV唱歌了(若青春譜之約不算在內,上回約莫3年前) 於是七嘴八舌,在LINE上討論後,決定來到西門町齊聚。 但由於我們都不太愛聽中文新歌, 幾乎都點有點小年紀的歌來唱~~~ (謎之音:看來,我和楚還是偏好青春譜,唱起日文歌總是感到盡興) 撇開歌單沒那麼
Thumbnail
難得的半年齊聚~~~ 由於很久沒有一起去一般的KTV唱歌了(若青春譜之約不算在內,上回約莫3年前) 於是七嘴八舌,在LINE上討論後,決定來到西門町齊聚。 但由於我們都不太愛聽中文新歌, 幾乎都點有點小年紀的歌來唱~~~ (謎之音:看來,我和楚還是偏好青春譜,唱起日文歌總是感到盡興) 撇開歌單沒那麼
Thumbnail
趁著雅興,和某F、某伶,以及畢業後就沒見的Min-huei一起去看故宮正展的慕夏展。 為了避免假日的排隊的人潮,所以事先說定要預先在7-11的i-bon買好票, 第一次嘗試在i-bon買票,想不到還頗方便的, 只是票的樣貌就比較普通,某M不是在i-bon買的票畫面就比較豐富。 約9點多在捷運站集
Thumbnail
趁著雅興,和某F、某伶,以及畢業後就沒見的Min-huei一起去看故宮正展的慕夏展。 為了避免假日的排隊的人潮,所以事先說定要預先在7-11的i-bon買好票, 第一次嘗試在i-bon買票,想不到還頗方便的, 只是票的樣貌就比較普通,某M不是在i-bon買的票畫面就比較豐富。 約9點多在捷運站集
Thumbnail
幾乎連續三個月都挑KTV為聚會主題了,而且這三個月都是去日語KTV。 這次是和大學同學一同約的,為了不要再度遲到,而且還可以吃到早餐, 所以就盡量早點出門,但我每次不是太早,要不就是太晚到大家都在等我= =+ 我這次早到可以去買胡椒餅,可以品嚐這份名聞遐邇的美味了\(^▽^)/ 但吃美食是需要代價了
Thumbnail
幾乎連續三個月都挑KTV為聚會主題了,而且這三個月都是去日語KTV。 這次是和大學同學一同約的,為了不要再度遲到,而且還可以吃到早餐, 所以就盡量早點出門,但我每次不是太早,要不就是太晚到大家都在等我= =+ 我這次早到可以去買胡椒餅,可以品嚐這份名聞遐邇的美味了\(^▽^)/ 但吃美食是需要代價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