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影論重點:
本片溫習了久違的日劇傳統
綾野剛飾演的角色是非典的神仙教母?
片中兩個主角的互補性
山下敦弘早期作品<琳達!琳達!>與本片形成的微妙意義
幾乎是被這部片的節制所感動。沒看過漫畫原著,但就「漫畫」大可盡情所能耽美於自造世界觀的本質,似乎無法與「節制」畫上等號,卻在改編時,沒有刻意以「電影」的特質舖張多餘的表述,在小品格局裡溫習了久違的日劇傳統,那是在韓國影視精緻製作、華麗愛恨尚未養大觀眾胃口的時代,單純去相信現實教會我們的「不可能」仍有可能發生,再不同的彼此也可能相互理解、再錯置的人生也可能瞬間相遇。純粹,算是這世上最稀缺的事物,但今時今日依然存在。
本片的「不可能」自然是狂兒與聰實。誰能想到黑社會、國中生這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角色能這樣放在一起,但仔細一想兩者的確某程度互為表裡,前者象徵社會底層不能見光的那一面,後者則處在開始思考醜惡與美善的人生轉折點;在台灣(可能日本也相同)國中階段確實是一個孩子是否「變壞」的關鍵時期,即使主角們的故事並不在這個脈絡裡,我們卻能感到兩人在人生階段的互補性:開場狂兒執意拜聰實為師的強迫,像是聰實無力迴避的成長現實,然而狂兒這個角色象徵對舊時代的緬懷,縱然身不由己但仍保持純善,甚至整個黑道團夥也是那樣的老派浪漫,都影響聰實不再僵化地判斷是非好壞,面對必然的改變也懂得了至少有能力選擇什麼不被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