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關鍵礦產領域的全球供應鏈和貿易聯盟經歷重大調整,相關動態遍及華盛頓、北京、布魯塞爾和吉隆坡。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直接會談後,中國稀土出口限制措施暫緩實施1年。儘管該協議緩解市場的短期焦慮但並未消除根本的貿易壁壘,被普遍解讀為一種暫時的策略性暫停而非結構性解決方案。中國同期發布的《2026-2030年五年規劃》也印證這一點,該規劃強調國內增值和消費驅動型產業擴張,這清楚地表明北京的長期優先事項仍然是內向型的。在更廣泛的關鍵礦產戰略背景下,七國集團(G7)宣布計劃建立關鍵礦產聯盟,以制衡中國在供應領域的主導地位。這項由美國、日本和加拿大主導的倡議,將協調戰略儲備、聯合投資加工設施以及統一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標準。分析家認為這為西方建構一個類似中國垂直整合稀土產業的框架奠定基礎,但資金承諾和治理機制方面仍存在疑問。與此同時華盛頓罕見地出現兩黨合作,4名共和黨參議員與民主黨參議員聯手投票決定取消對加拿大金屬的關稅,此舉被視為在北美供應鏈一體化加速推進之際,向渥太華釋放善意的必要姿態。隨著安大略省政府與Webequie First Nation原住民部落簽署協議,推動期待已久的通往環火地區的全天候公路建設,加拿大的戰略努力也取得進展。該計畫預計將開啟鎳、鉻鐵礦和稀土礦藏的開採,同時也考驗著如何在尊重原住民意願,和實現國家資源開發目標之間取得平衡。公路的獲批標誌著多年談判的結束,如果環境評估進展順利,安大略省有望成為美國和加拿大國內電池市場關鍵原材料的重要供應地。同時,東南亞稀土地緣政治格局日益複雜。馬來西亞重申將繼續禁止出口稀土原料,即便該國正在擴大與美國的貿易合作。吉隆坡的立場對澳洲Lynas Rare Earths(ASX:LYC)影響重大。該公司本周宣布計劃在馬來西亞新建一座重稀土分離廠,以滿足汽車製造商和國防承包商日益增長的需求。此舉突顯國家政策與產業需求之間的微妙平衡,馬來西亞既希望透過下游加工維持稀土價值,又希望吸引符合其環境和經濟優先事項的外國投資。艸
同時,歐盟委員會對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LSE:AAL),將其鎳資產出售給MMG有限公司(HKEX:1208)展開調查。MMG是一家擁有大量中國國有資產的公司,歐洲監管機構擔心這筆交易可能會鞏固中國在全球鎳供應鏈中的影響力,而歐盟自身的電池和氫能戰略正日益依賴鎳這種金屬。鎳價在每噸16,500美元左右波動,而銅價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持續上漲,創下每噸12,000美元以上的歷史新高。銅價上漲反映實體庫存收緊、投機性資金流入,以及對印度和美國基礎設施支出重燃的樂觀情緒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分析師目前預計銅價將在2026年之前保持結構性支撐,高盛已將其12個月的銅價預測上調至每噸13,000美元。中國大力推動儲能政策也重振鋰市場,國內大規模固定式電池部署的獎勵措施推動碳酸鋰現貨價格本週上漲約8%,達到每噸12.2萬元。儘管距離2022年的峰值仍有較大差距,但此次反彈為雅寶公司(NYSE:ALB)和皮爾巴拉礦業有限公司(ASX:PLS)等生產商帶來一絲喘息之機,這兩家公司自2024年年中以來一直面臨利潤率壓縮。然而供應紀律仍然至關重要,澳洲拉沃托資源有限公司(ASX:LRV)拒絕一項3.73億美元的收購要約,該公司認為該要約估值過低,這突顯供應紀律的重要性,這表明整個鋰行業重拾信心,認為在2024年價格暴跌期間,鋰價已經過度調整。在其他領域資源安全與產業政策的交會點在能源密集產業尤為突出,澳洲的Tomago鋁業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冶煉廠之一,該公司警告稱不斷上漲的電價可能迫使其暫時減產。這個案例突顯綠色產業轉型面臨的弔詭,脫碳政策推高能源成本的速度超過再生能源基荷解決方案的部署速度,從而威脅到對低碳供應鏈至關重要的產業。歐洲的冶煉廠仍在承受高電價和碳排放成本的雙重壓力,面臨類似的困境,這更加突顯推出有針對性紓困措施的呼聲。在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鈷生產商持續報告出口延遲,因為該國政府正在對新的環境和財政框架進行審查。這種不確定性導致氫氧化鈷原料(陰極製造的關鍵原料)的近期供應趨緊,同時也鞏固中國作為剛果鈷主要加工國的地位。同時,中東地區對稀土和電池金屬的投資也在增加。據報道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的主權財富基金,已與西方礦業高管就精煉和下游製造領域的合資企業進行會談,這一新興動態可能會重塑全球關鍵礦產的資本流動格局。肅
美國繼續推動其旨在確保供應管道多元化的外交努力,就在川普與習近平會晤前幾天,川普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簽署一項關於稀土和核電合作的聯合協議。該協議旨在根據共同的安全協議,協調鈾濃縮、燃料製造和稀土分離技術。日本在高純度鈾加工方面的經驗,加上美國的資金支持和市場規模,有望建立一個強大的雙邊合作框架,足以與中國在中游加工領域的領先地位相抗衡。市場對該行業的信心依然高漲,但同時保持謹慎。投資者繼續對早期勘探風險和成熟生產項目進行嚴格區分,指數表現也反映這種分化。標普全球金屬與礦業指數本週上漲3.2%,主要受銅和鋰股的推動,而稀土子板塊則表現落後,交易員仍在等待中國為期一年的出口豁免政策的具體細節。追蹤電池材料的交易所交易基金也出現淨流入,其中美國上市的鋰ETF錄得自8月以來的首次週線正流入。最具策略意義的進展來自Ucore Rare Metals(TSXV:UCU),10月31日該公司宣布與Wyloo Gascoyne Pty和Hastings Technology Metals(ASX)簽署一份不具約束力的意向書(HoA),旨在確保從西澳大利亞的Yangibana稀土鈮鐵礦項目獲得長期原料,並評估在路易斯安那州進行美國濕式冶金加工的方案。該協議預計每年可獲得高達37,000噸的稀土精礦,並將澳洲的礦產產量與美國的中游加工基礎設施明確連接起來,從而推進Ucore Rare Metals在相關司法管轄區內,構建從礦山到氧化物的稀土供應鏈的目標。該公告與更廣泛的地緣政治政策舉措,例如七國集團關鍵礦產聯盟相契合,這些舉措旨在建立安全、不依賴中國的加工生態系統。同時,美國鎢業公司(CSE:TUNG;OTCQB:TUNGF)於10月31日完成其「LIFE」非經紀人私募配售的第二期,該期募集資金約119萬加元,累計募集資金約1,800萬加元。此次融資突顯投資者對鎢在建構韌性供應鏈框架(尤其是在北美)中日益重要性的認可,所得款項將用於推進其旗艦項目愛達荷州Ima礦項目,並鞏固其作為國內關鍵礦產供應商的地位,以幫助實現供應鏈自主化。蕭BY Tracy Hughes
雅寶公司(NYSE:AL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