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講過跟貴金屬回收比較有密切關係的四家公司,都講解過各金屬占比的比重,還有2已經有EPS預期獲利的本益比價值
《在黃金的超額利潤階段,貴金屬回收產業鏈有多少本益比價值??》
《貴金屬回收產業,本益比價值多少??》#衛司特
不了解的就在看10月底的文章
政策面的核心方向(為什麼要成立國家隊?)
台灣正面對三個結構性變化:
- AI/半導體/車用電動化 → 稀貴金屬、稀土與新能源金屬需求激增。
- 全球供應鏈地緣政治化 → 稀土7成以上集中在中國,中美脫鉤加劇供應風險。
- 永續+ESG壓力 → Apple、TSMC 都要求供應鏈材料必須「可追溯+回收率提升」。
所以成立貴金屬國家隊不是「單純做回收」,而是:
確保台灣未來十年科技產業的戰略原料不會被卡脖子
這是「供應鏈安全」的問題,已經不是垃圾分類的問題。
而現在環境部規劃成立「四大金屬國家隊」,透過盤點國內產業資源需求、評估法規與經濟誘因、協助業者取得原料、用地與升級技術等四招,建立穩定供應及高效回收的產業環境,創造國內金屬循環鏈。
環境部與經濟部也已啟動合作,規劃建立稀有貴金屬國家隊。
環境部指出,現已有多家業者從事金屬回收與再製,目標是讓這些資源在台灣形成內循環,而非再度外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