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隨筆:你是光,你是鹽 (Light and Salt)

一
那天,風是透明的,像尚未命名的水。
我走過城市,走在午後與傍晚之間,那是一段沒有明確邊界的時間,就像人對於活著的理解——朦朧而持續。
Tim Horton咖啡店的玻璃映著模糊的雲,一個年輕人站在門口,他不是站著,更像飄浮;卻又被無形的重量牽住,又覺得他無聲地想逃走。
他望著我,眼裡藏著好幾座無人居住的行星,然後看着我問:“你是基督徒嗎?”
那問題不重,但有穿透力。像是羽毛落在雪地,也像是從塵封記憶中浮出的一句舊語。
我點了點頭。
“我不信耶穌,”他說,“但你們教會的人……有時候,看起來像會發光。不是真的發光啦,只是,好像比較——不冷,熱情溫暖。”
我沒有回話,語言在那一刻變得太具體,太粗糙。我只聽著他說。他說家裡永遠在吵,像背景音樂的雜音開到最大;他說學校好像是無盡的廊道,每個人都戴著臉具,卻都不說話;他說自己像一封寄不出的郵件,卡在網絡中;也像一個忘了密碼的信箱,沒人能打開。
他說話的時候,聲音裡有一種乾燥的悲傷,好像已經哭過很多遍。
然後,我聽見自己心裡有一道聲音緩慢浮現。不是思想,不是念頭,是一種溫柔的震動:“你不必變成太陽轟轟烈烈,你只需要像一盞小燈不熄滅亮在黑暗中。”

二
人說光,是要用來照亮什麼的。
但有些光,它只是在。
像房間某個角落藏著的小夜燈,像迷霧中遺落的一束微光,像冬夜街邊自動販賣機旁的那道溫熱。
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太》5:13)不是“努力成為光”,而是“你就是”。
那是一種已然的狀態,不是考試,不是績效,是身份,是被愛過的證明。
你知道嗎?有時候,只要你還在場,只要你沒有放棄站在這個世界裡呼吸,你就已經是光了。
不是投射的光,而是流動的光。
是一個願意聆聽的眼神,是一封未寄出的祈禱,是一個在地鐵裡讓座的安靜瞬間。
光是存在本身。
三
我一直記得鹽的味道。
不是舌尖上的味道,而是記憶裡的——那年我哭過整夜的被子,那次我默默看著摯友離開醫院時的背影,那些生活裡被揉進眼淚的粥湯、信件和祈禱。
鹽是一種安靜的參與者,它讓一切顯得有理由。
食物因鹽而有味,時間因鹽而凝固,人心因鹽而記得——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鹽。”(《太》5:14)
這句話像是一條潛入靈魂的細線,牽著我們走過無數無人鼓掌的選擇。
鹽,是那些你不說出口的善意,是你明明可以憤怒卻選擇溫柔的瞬間。
是你偷偷為某人留下一杯熱豆漿,是你在對話裡留意到對方語氣的顫抖,然後主動問“你還好嗎” ?
鹽,是那種不需要別人看到,但世界會因此少一點腐敗的東西。

四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活得那麼用力?為什麼要信一位看不見的上帝?
我回答不出來。我只能說,因為有一天我曾經黑得無法辨認自己的輪廓,那時候,有一束光為我停留;我曾嘗過無味的活著,有一粒鹽為我喚回了舌尖的感覺。
從那以後,我就知道,雖然我不能拯救世界,但至少,別讓別人那麼冷、那麼孤單。
你不必是神學家,也不必懂得辯論福音。你只需要願意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刻,不熄滅。
哪怕只是陪伴,只是靜靜地坐在某人身邊,只是用一句:“我在這裡”,讓一個靈魂不再飄搖。
信仰不是一個任務清單,而是一種呼吸。
我們不是因為要表現好才去愛,而是因為我們已經被愛過。
你曾經在泥濘裡有人為你洗腳;你曾經在無邊的海中,有一雙手拉過你;你曾經在無聲的黑裡,有一個聲音說:“我知道你在這裡,我不離開。”
所以你選擇留下,你選擇成為光與鹽,不是為了更高尚,而是因為你記得,自己是怎麼被愛,活回來的。
五
你是光,你是鹽。
不是你要做到的事,而是你“就是”的樣子。
你或許不耀眼,或許不被記得,或許只是某人生命中很短暫的一段旅程,但你留下的亮與味道,是上帝藉你種下的印記。
有人因你而決定不放棄;有人因你的一句話,心裡的牆忽然裂開了一道縫;有人因你的一碗湯,想起人間其實並不只有冷漠。
你是光,是那道路燈下不言語的溫柔;你是鹽,是那場雨後,讓土壤蘇醒的滋味。
你不需要很偉大,也不需要很完美,你只需要願意。
願意留下,願意不熄滅,願意相信,那一道光會從你開始,那一粒鹽會讓愛流動。
你是否記得,那個曾為你點燈的人?你是否記得,那道菜肴,有人撒進的鹽味?
如果你願意,把故事說出來——讓我們在彼此的見證裡,點亮更多夜的深處。
因為這世界雖然冷,但我們可以,慢慢變成火種。因為這世界雖然淡薄,我們卻記得愛的味道。
你,不必是太陽。
但你可以是燈,是鹽,是一個願意不走的靈魂。
光,在你裡面。鹽,也在。這是身份,不是任務;這是賜予,不是交換;這是愛的方式,也是存活的方法。
願你,記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