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6-19 梵蒂岡│25年一回的《禧年》:朝聖《聖彼得大教堂》聖門
✮在這個時代轉換,變動不停歇的日子裡,內心安定,便是平靜。把朝聖《禧年》及《聖伯多祿大教堂》聖門的過程和視角分享給大家,希望照片裡的風景能讓每儕感到喜悅與平靜。

聖門朝聖:從庇護廣場到聖伯多祿
報到地點是庇護廣場(Piazza Pia),廣場位於聖天使堡與協和大道起點旁。我們先至禧年的官方網站(Jubilee 2025 official website)進行時段預約,無須額外付費。裡面的工作人員會確認預約內容,不確定可不可以現場登記。

一個時段會有一個團體出發,這團大約有20幾個人參加,參加朝聖者的團員來自世界各地。

行前每人發放祈禱經文乙份,可以沿途頌禱。
每團都會由志工手拿一個禧年的大型官方十字架,大家隨著十字架前往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原本天空是雲層密布,這時候太陽突然從雲霧的邊緣透射出『雲隙光』,事後再看照片這是『聖光』吧!
集合完後,大家一同前往專屬的朝聖通道前進,途中會經過各個大使館,看到台灣的國旗和大使館當然要留念。
遊客會走左側專用道,有登記的朝聖客會走右側專用道,中途會經人流管制及安檢。

聖伯多祿廣場

剛到梵蒂岡博物館的外圍時是晴朗無雲,進入聖伯多祿大殿的領域後,上方的天空開始出現如六角星的雲層,也因為雲層的緣故讓太陽不會直射,這天原本攝氏32度炎熱的天氣,頓時沒有這麼曬,真的好神奇。
進入聖伯多祿廣場前有安全檢查哨,任何液體都不可攜帶入廣場。
這天的天空很微妙,聖伯多祿大殿的天空有大面積的雲層聚集,走著走著有一處突然出現撥雲見日的景象,陽光避開雲層縫隙撒下光線,仔細想想這應該是天公伯出來露臉了吧!
陽光從雲層間灑下來、如同大自然聚光燈,超級夢幻,覺得神明、佛祖、天公伯、神(?)給大家祝福和摸頭,不知道算不算是與神同行和被眷顧。

聖伯多祿大殿

禧年意義

《禧年》這個傳統最初源於猶太律法,是釋放奴隸、免除債務的恩典年,這個概念之後被基督教採納,並發展成羅馬天主教的宗教慶典,教會史上第1次慶祝禧年是在1300年,當時的教宗Boniface VIII在當年的詔書中公告,宣布每100年舉行1次禧年。隨著時間的推移,1343 年改為 50 年1次,到1933 年由改為 25 年1次。

2025年禧年開啟的聖門

禧年期間,教宗會開啟四座特級宗座聖殿的《聖門》,包括聖伯多祿大教堂、聖喬凡尼拉特拉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Saint John Lateran)、聖母大殿教堂(Basilica of Saint Mary Major)及城外聖保羅大教堂(Saint Paul Outside the Walls)。

聖門在教堂主建築門廊最右邊,平時,這扇門是完全用磚牆堵住。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僅在禧年期間開啓,這段期間,數以百萬計的朝聖者將穿越聖門。每個聖門都有其意義,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是象徵進入信仰的中心,朝聖者通常將其視為重生和救贖的開始。即使我們不是教徒,可以通過開啟的聖門,得以躬逢其盛,也是覺得很感恩。

2025年的禧年,屬每25年一次的常規禧年,此外,教宗可另訂時間和主題舉辦特殊禧年,2015年就是已故教宗方濟各另啟的特殊禧年,當時的主題是慈悲特殊禧年(2015年12月8日~2016年11月20日)。

2025年禧年開啟 教宗辭世

2016年11月20日,教宗方濟各關閉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聖門,標誌著慈悲特殊禧年的結束。2024年12月24日,聖誕夜,教宗方濟各正式開啟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聖門,以此宣告禧年的開始,聖門開啟至2026年的1月6日,以關閉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結束此次禧年。

沒想到教宗方濟各在開啟聖門迎接2025年禧年後,就於2025年4月21日逝世,享壽88歲。所以關聖門的工作應該會是新任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來執行吧?這種任務交接方式也真的是太特別的『儀式感』。

這時候隊伍會來到大殿的中心點,也就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圓頂正下方,聖體傘就矗立在這個中央點。
朝聖的隊伍可以近距離靠近高約29公尺的聖體傘,抵達聖伯多祿宗徒墓前誦禱。即使不熟悉這些經文,即使周圍滿是的人群和聲音,但聽著同團其他朝聖者的誦唸,內心此刻反而湧現平靜感。完成禱告後結束整個儀式,朝聖儀式到此告一段落,然後團體就會自行原地解散。
這時已接近18:00,但裡面依舊是滿滿的人潮。

即使非信徒,能參與禧年的慶祝方式,不外乎也是一種對於自己的反思和謙卑,能親身體驗這個『禧年行程』也是種殊勝因緣。

帶著法喜充滿的心情往出口移動,離開教堂。
在這個時代轉換,變動不停歇的日子裡,內心安定,便是平靜。把朝聖《禧年》及《聖伯多祿大殿聖門》過程及視角分享給大家,希望照片裡的風景能讓每儕感到喜悅與平靜。

結束今日的朝聖之旅,要離開梵蒂岡的領土,前往羅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