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3/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布袋戲跟那些美好的日子

前幾天回高雄跟家人一起過年,在台鋁舊倉庫改建的MLD商場看到了多年不見的布袋戲表演。演的是台灣廟會、舞龍舞獅、還有八家將,非常熱鬧。
我記得考大學前一個多月,學校已經放假了,我留在家裡自習。那時每天中午電視台固定播出半小時的金光布袋戲,就是我的午休時段 - 一邊吃媽媽準備的飯菜、一邊看布袋戲。布袋戲節目結束,關上電視,又是與書本奮戰的時間。
就在那一個多月,我的台語突飛猛進,腔調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起來。認識我的人都說我講台語很有「江湖味」,那絕對是布袋戲的功勞。
布袋戲就跟「科學小飛俠」、與「小甜甜」一樣,是我們這些五六年級生的永恆記憶。我現在還依稀記得「史豔文」、「藏鏡人」、「黑白郎君」、「孝女白瓊」、「怪老子」、「苦海女神龍」這些劇中人物的長相。
1980年代,布袋戲裏是個非黑即白、盡忠教孝的世界;布袋戲外的現實世界有的是真實的人際關係,沒有臉書、沒有手機、也沒有永遠玩不完的網路遊戲。
那個時侯,還沒有解除報禁,報紙就只有固定三大張,報紙上的照片是稀有動物,記者的文筆特別好,每篇文章都字字珠璣。
那個時候,家裏的固網電話是唯一的對外聯絡工具,經常打的號碼自然記在腦袋裡。臨時要找人,就用路邊的公共電話。大部分人家裡都沒有裝留言機,找不到人過幾個小時再打一次便罷。 沒有即時通訊軟體、沒有立即聯繫的急切、也沒有「已讀不回」的揪心。
那個時候,放學後偷閒跟朋友去吃剉冰就很開心,偶爾看一場電影就覺得超級幸福。聚會的時候沒有人滑手機,在一起總是真心實意。
那個時候,不會有人在意臉書按「讚」的數字,照完相之後按人頭數洗照片,就是保留活動紀錄的方式。
那個時候,不需要搭飛機去紐約,搭國光號去台北玩已經是一件大事;5個小時車程以外的台北是另一個國度,讓南部小孩目眩神馳。
那個時候,世界很大、人與人的關係很親近。現在,世界變小了,人與人之間卻疏離了。
我懷念布袋戲跟那些美好的日子。
註:1988年1月1日報禁解除
#布袋戲 #觀察筆記 #台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