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就職者從缺《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

訪談東京藝術大學的雜文誌,內容活潑有趣

口哨吹古典樂?不插電的機器?藝術家和你想的不一樣
  許多人多「藝術」總是有種摸不著頭緒的感覺,而對於「藝術家」這樣的生物更是感覺難以親近,似乎這群人所想所做的都和自己似乎活在另外一個世界一樣,而如要了解這群小腦袋不知道裝什麼的異類們,似乎可以從「藝術大學」裡開始窺看一二。書籍《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是一本簡單的對藝大不同系所學生的隨談雜文集,由通俗小說家二宮敦人因為想了解自己在藝大就讀的老婆思維,而開始了一段一般人進入藝術大學的與這些未來的準藝術家交流和訪談,了解這群學生的想法,和當初為什麼要選擇以「藝大」為目標。是一個讓一般人也可以了解藝術家、音樂家、設計師等,是如何開始又如何養成這些技術的。行行出狀元,藝術特別難,也許每位藝大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吧。
對美創作的喜悅,這也許是所有藝術人共同的語言~
  我和我妹幾乎就是一間藝術大學的縮小版,說起這點不是在說我和妹妹有多麼強大或利害,而是我們兩者的科系剛好就是藝術大學的大宗:美術和音樂。一位過去美術班後來在遊戲公司擔當美術,另一則是音樂高中讀上國立藝術大學音樂系。但很好玩的是在「藝術與音樂」之間我倆卻完全摸不透對方在做什麼?就如同東京藝大一般那樣同校卻不同邊的「美術學部」和「音樂學部」,雖說如此,但很意外的在某些時候就很合拍。「那東西很醜吧。」、「對,很醜。」音樂和繪圖對美的感受似乎是一致的。
  《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是日本通俗小說家二宮敦人第一本寫實的雜文訪談集,透過東京藝術大學各科系的男女學生來了解藝術大學各個科系如雕刻、繪圖或音樂等基本訓練和各系學生到底都在裡面學習到什麼和製作了什麼。除了可以對藝術有興趣的高中學子做些參考外,也可以讓沒接觸過藝術相關或對這領域的人士有一點點相關的了解。當然其中也有一些有趣的東京藝大傳聞,如因為距離上野動物園很近而有美術學部的學生偷釣企鵝來做藝術創作,最後被動物園拒絕往來戶的都市傳言或從藝大畢業後人就失蹤等有趣的傳言。
雖然學校很大很自由,但入取率非常低且相當看中學生的個性發展
  書籍裡會混著講東京藝大的各個科系狀況,原則上是跳著講美術學部和音樂學部兩邊各科系的細部事項,並由裡頭實際就讀的學生來說明狀況,還有許多有趣的系上傳統,在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城裡也有不少過去從該校畢業或其他藝術大學的人講述自己有趣的求學經驗還有日本其他藝大的狀況。雖然在日本評價方面廣受好評,但還是有人認為作者過於小題大作,或是對於書籍全名《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天才們的渾沌日常》的「天才」二字有所不同見解,認為這就是一群認真在過大學生活的普通學子,不要將其當作異類看待。
  整本書《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看下來其實傳達了一種有別於日本一般大學生的價值觀,也就是大學為了和就業接軌,在日本社會中大三大四期間幾乎是面試職場的高峰期,也希望越早一步取得公司內定就會越好。但藝術大學的學生卻沒有這種觀念,只是全心全意的認真完成當下自己的想法與如何實踐。當然並非所有藝大的學生都是如此樂天,但對於競爭過於激烈幾千人中只求一名的未來職場,也許是過於渺茫的機率,而讓藝大生更想保握當下學生時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跨系共同合作的作品也時常出現,其實藝術並不是只有單打獨鬥呢
  而從入學開始,東京藝大就有著許多不同想法和個性獨特的學生,有討厭鋼琴卻考上音樂學系的學生、想將吹口哨發揚於音樂會上的學生、因為對佛像感興趣而從雕刻貫穿整個宗教歷史的學生、想做出不插電機械人偶的學生等,如此豐富的學園生態,可說是其他大學少見的。並且在九月時東京藝大還會有美音兩學院連合舉辦的「藝祭」大型慶典,由不同科系混雜一起的學生共同製作大型神轎到遊行音樂和表演等,因為每每都有經典作品,故讓許多外地遊客也會前往觀賞,是東藝大的一項大事,各種活動也讓本書作者稱奇。
  從入學到就業《最後的秘境東京藝大》除了簡單的說出藝大人都在做什麼,而也不免感覺台灣或是世界各地的藝術學院又有著怎樣的校風,但如何有趣的學生和作品,只能說雖然看似難以理解或是無用的東西,也許在某方面對於適合的人和時間上,這些藝術品和藝術人士才會凸顯出價值,如同有些美會永遠留下;有些美卻在一瞬之間。如同書在某個斷落一名學生對於「何謂藝術」所說的答案:
「我想藝術,是種工具吧,用來證明人之所以為人。」
  願,今後各地的藝術大學依舊充滿朝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