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5/03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2018 Alien Day 映後講解:Weyland-Yutani Corp 編年史

從2016年開始,《異形》的發行商——福斯影業,為了增強《異形》電影的行銷,所以舉辦了「Alien Day」(異形日)的勸敗⋯⋯喔不,是慶祝活動。Alien Day的日期被訂在每年的4月26日,這個日期源於電影第一集及第二集的發生地點LV-426,但其實在更早的幾年之前,美國民間就已經開始有小規模的Alien Day慶祝活動。
至於在台灣,今年由於沒有新的《異形》電影上映的關係,官方自然沒有任何相關慶祝活動。然而,一個名為「Task Force X-Ray」的新組織,決定要DIY一場小規模的《異形》電影放映會,並邀請筆者擔任映後的講解。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將會介紹《異形》系列電影中出現的邪惡企業「Weyland-Yutani Corp」,並以編年史的方式,補充一些電影外的延伸劇情。
警告:雖然本篇文章不會直接提到每一部《異形》電影的內容,但由於牽涉到重要劇情發展,所以勢必會破壞尚未觀看者的觀影樂趣,請沒看過電影的讀者斟酌是否閱讀。
導讀:本文的資料以電影官方公布的訊息,以及官方出版的畫冊 / AVP WIKI內容彙整而成,其世界觀將以《異形》電影版為主,其他平行時空作品 / AVP系列的設定,將不會出現在本文內。


Weyland-Yutani Corp 編年史

1990年 英國人Peter Weyland出生於印度孟買。
2004年 Peter Weyland完成氣管幹細胞的培育法,當時他年僅14歲。
2012年 Weyland Corp在美國註冊成立,整合了Peter Weyland個人發表的所有專利,成為史上股票市值最高的企業。
2015年 Weyland Corp在地球軌道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是史上最成功的太陽能應用,永久解決了地球電力來源問題。
2016年 Peter Weyland發明「大氣製造裝置」,能在北極上空合成大氣層,地球暖化問題得到解決。該裝置後來不斷被改進,並可以用於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
2017年 跨足NASA太空探索領域,並且在「木衛二」發現了生命存在的跡象。Peter Weyland在此時開始構思「普羅米修斯計畫」。
2022年 Peter Weyland破解了癌症的DNA序列,透過基因治療的手段,幾乎可以治癒所有已知的癌症。
2023年 在TED大會上,Peter Weyland宣布「仿生人」(Synthetic)研究計畫,並於同年開發出用於科學和工業領域的仿生人技術專利。
2024年 Weyland的軍事部門開發出新的槍管膛線技術,使得槍械的初速和精確度大幅度提升。隨後Pulse Rifle的原型槍Storm Rifle設計完成,可鎖定多個目標並具有追蹤能力(註:此特性後來獨立成為Smart Gun的發展項目)。本項目在接下來幾年仍然持續改進。
2024年 發明「虛擬環境模擬器」,使用者可根據個人喜好自訂環境的景色,還可以即時接受影像訊息。
2025年 仿生人原型機完成,代號為「David」。據說Peter Weyland原本想把這個名字留給自己的兒子。
2026年 開發出仿真皮膚,具有真正皮膚的化學特性與生物特徵,仿生人的外觀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028年 David 2完成,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款能與人類交談互動的仿生人。
2028年 冷凍睡眠艙研發完成,為「普羅米修斯計畫」帶來可能性的第一步。
2029年 因為山寨仿生人問題,Weyland Corp與一間日本企業打起官司,Weyland Corp大獲全勝。這間敗訴的日本公司名叫Yutani Corp(湯谷集團)。
2029年 全自動大氣化製造機完成,能夠改善行星環境(Terraforming),讓外星球變得適合人類居住。
2031年 月球殖民計畫啟動。由於計畫成功,太陽系內有許多星球被改造成殖民地,並且在接下來數年內,有越來越多地球人移居到其他星球。
2034年 Weyland Corp建造完成第一艘太陽系外專用的太空探索船,命名為「Heliades級」。該級宇宙艦艇配備冷凍睡眠艙、小型醫院及生活區,並以核融合反應爐為動力。
2039年 發現環狀星帶「ZATA」,並找到了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該行星被命名為「LV-426」。
2042年 Weyland Corp與政府簽訂合約,在距離地球31光年之遙的行星建立監獄,許多地球上的終身監禁犯人被送往此地。(此星球極有可能是Fury 161)
2052年 David 5問世,此世代的仿生人加入了感情與人類智商的模擬,行為也更像人類。
2056年 機動強化外骨骼開發完成,可用於搬運重物和貨櫃。後來此裝置被命名為Power Loader。
2061年 發明全自動診療手術平台(MedPod)。
2065年 Weyland Corp與美國政府啟動了殖民地維和部隊訓練計畫,實驗部隊的成員來自美國海軍陸戰隊。該計畫為USCM(美國殖民地陸戰隊)的前身。
2068年 David 7問世。此版本算是前一版仿生人的低成本量產型,仿生人開始大量投入到工作場所,以及位於其他星球的殖民地。
2071年 開發出可讓死者大腦重新活動的技術。
2073年 Weyland Corp成立新的部門「探索部」,該部門在世界各地進行考古學工作,試圖找出外星文明在地球上留下的遺跡。
2089年 兩名考古學家在蘇格蘭找到了一幅星象圖古壁畫,該壁畫指向一顆距離地球34.56光年的行星,被命名為「LV-223」。
2090年 「普羅米修斯計畫」啟動,LV-223探險隊從地球出發。
2091年 在前往LV-223的途中,Weyland Corp宣布了創辦人Peter Weyland過世的消息,享年101歲。同年,為了紀念Peter Weyland對於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該年的奧運會改名為「Weyland Olympic」。
2092-2093年 《普羅米修斯》劇情發生。
2099年後 Weyland Corp因「普羅米修斯」計畫失敗遭受重創,許多新科技的原型機種在那次任務中被毀壞;尤其最先進的仿生人David 8失蹤,對仿生人發展造成重大打擊。Weyland更遭到昔日競爭對手Yutani併購,正式改名為Weyland-Yutani Corp(以下簡稱「WY社」),事業體也遭整併,多個研究項目被中止。生物研究部門則被獨立出來。
2104年 《異形:聖約》劇情發生。
21XX年 由於David系列的智商、情緒模擬核心技術遺失,加上過去Weyland所生產的David 1至7號機種多已年久失修,所以WY社根據(他們之前所竊取的)舊款David技術,開發出新一批的仿生人「A系列」,並且在眾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佈建了許多A系列仿生人到WY社旗下的星際航運船及採礦船內,目的是收集外星生命體的情報。
備註:在早期設定中,仿生人按照世代,會以A/B/C等字母開頭的單字取名。然而,由於雷利史考特自行破壞此規則,加上許多延伸外傳作品內的仿生人也未依此順序命名,所以該規則基本上已被廢棄不用。
2122年 《異形》劇情發生,WY社確定了LV-426有外星生命體的存在。
2159年 WY社對LV-426進行探勘,但並未能發現外星船或是外星生命體。(註) 隨後WY社對其進行大氣改造工程,並建立殖民地,70戶家庭被安排在此地居住。
備註:WY社之所以無法發現外星船,是因為在《Alien Isolation》中,原本要前往LV-426進行救援的救援隊,誤把外星船上的信標系統關閉,而該救援隊在後來的異形事件中全被殺害。
2179年 《異形2》、《異形3》劇情發生。
2180年代 WY社從Ripley的睡眠艙中找到血液樣本,開始執行Ripley的複製人計畫。該計畫的目的有二:一是找出量產異形的辦法,二是創造出能夠控制異形的超級士兵。
 
218X年-22XX年 由於WY社進行各種不人道的異形探勘及實驗,導致多個殖民地及船隊被毀滅。儘管WY社控制了媒體報導,但有越來越多的劫後生還者成功返回地球,並且向政府舉報WY社的惡行,最後政府終於決定向WY社提起訴訟。
 
2226年 「United Systems Military」(USM)成立,這是一個由Wal-Mart集團出資,後來成為全球武器整合研發的大型軍火商,其業務領域包含武器開發製造、太空軍用載具開發製造、太空軍事基地建造及軍事任務承包。
2349年 美國政府通過新法案,像WY社這樣的大型軍民科技複合企業被視為非法,經過一連串的訴訟後,WY社雖然保有民間科技企業體,但軍事部門及生化武器部門都被USM合併。然而,WY社仍然透過潛伏在USM內的商業間諜不斷收集有關異形的情報。
2356年 USM接手Ripley複製人計畫,並成功研發出第一個Ripley複製人。
2350年代 地球聯邦政府分裂,地球陷入內戰狀態,美國政府要求USM加快外星生物武器的研製。
2379年 《異形:浴火重生》劇情發生。
2379年後 由於「御夫座」太空站的毀滅,導致USM垮台,WY社接手了有關異形以及相關軍事武器的研發。後來WY社再度成為一個合法的大型跨國企業,主因是地球多年內戰造成的損害;另外,許多異形乘著從「御夫座」逃出的船艦或逃生艙入侵地球,政府需要WY社出面善後。藉由「防疫」的名義,WY社得以合法的研究異形。


以上內容皆為筆者在「2018年異形日活動」的映後解說,希望這些內容有助於讀者更加的了解《異形》電影及其世界觀。
最後,感謝Task Force X-ray承辦本次活動。主辦單位表示,他們打算每年都舉辦Alien Day活動,甚至打算要跨足《異形》以外的領域,對這類主題有愛的讀者,可到他們的臉書專頁追蹤後續發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