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噪音是否能作為穿透體制的利刃?--《 龐克海盜地獄首爾!》觀影

1977 年 3 月,英國惡名昭彰的龐克樂團性手槍原本計畫發行他們的第二張單曲黑膠〈天佑女皇〉(God Save The Queen),然而出乎樂團意料的,首版全數二萬五千份唱片在發行不到幾小時內,就被勒令強制全數收回,最後幾乎全部被銷毀。只因樂團在他們這張單曲封面用了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的頭像,但卻同時以一個迴紋針別在她肖像鼻子下方,並在旁邊寫著一串字句:「她根本非人類。」(She ain’t no human being)這是龐克史上第一起政治力強力干預音樂事件,也是第一起國家元首遭龐克樂團侮辱的事件。
圖片由Giloo紀實影音提供
所以高喊「金正日萬歲」會真的是南韓政府眼中的叛國賊嗎?還是其實他們這幾個年輕人士只是想凸顯某些不合理的制度並試圖以此激怒整個國家機器的失衡體制?或是這樣的舉動是觸怒了南韓政府下的言論自由?倘若以片中的訪談來看,主唱兼貝斯手的訪問就如同當時七零年代的地下柏林青年或其它反動的青年文化一樣,他們只是想用各種想得到的方式來激怒當時他們面對的體制社會罷了,德國青年採用納粹標誌挑戰主流政權及社會體制,但其實並非真的支持納粹。同理,選一個社會最禁忌的話題來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便是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而身處南韓社會,「栗島海盜」能想到的最嚴重的禁忌,自然是「北韓」這議題。
「去死吧」 「判他死刑」 「強制送回北韓」、「沒收財產」 「他會去北韓洩密」 「這種傢伙就該被處死」 「直接判死刑」
看到這些韓國社會與網路鄉民的輿論,你我是否有種既視的熟悉感?
「一個 26 歲的人對全國人民開這種玩笑」 「究竟需不需要負起社會責任?」 「我們對於玩笑要包容到什麼程度?」 「您還說到諷刺和嘲弄,是個人的自由表現。」
圖片由Giloo紀實影音提供
果然從體制內觀看的眼光與旁人的觀點確實有所針鋒相對。在社群網站言論搧動就是「違反國家安全法」似乎是個嚴重的罪名與指控。但換個角度想,到底這樣的挑釁舉動是否真的就撼動了當權建構好的體制?就如同片中有些人的觀點認為,「栗島海盜」樂團的演出只是一種嘲弄、惡搞,亦或是他們個人自由言論的表現?抑或他們只不過如同當年的龐克運動,不論是否成功都已不重要,因為到最後那些抗爭似乎都被政治力以國家安全為由打壓,輕則變成了一種「馴化收編」,重則入獄成為政治犯,最後仍因現實生活的種種壓力,被融入主流的體制中載浮載沈,或者如所有樂團最終的命運,解散。
換言之,流行音樂就是最容易執行的實戰之地及驗證場域,君不見在流行悅耳的曲調中加入電吉他樂器的反饋聲正是被視為一種反動的聲音象徵,龐克音樂發展到今天,從最初的英國社會運動家夾雜著音樂浪潮到今日,龐克,或者以龐克運動的意識形態發展以來,「栗島海盜」所遭遇的一切,正是每一個試圖挑戰該社會體制與國家機器運動團體的借鏡。且容我引述畫家畢卡索曾說過的名言:藝術(繪畫)不是用來裝飾公寓的,藝術是拿來攻擊和防禦敵人的武器。
直接觀賞本片網址https://giloo.ist/video/28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青年次文化、類型歷史、設備器材等不同觀點切入西洋音樂發展史,讓你鑑古知今,完整掌握千禧年後的音樂脈動。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