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8/07/0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冰島要,台灣就一定要嗎?

  冰島的驚奇之旅落幕了,但這個人口僅有三十三萬的國家,已經成功用足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這種時候,總有一堆人會問:「冰島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但也請大家靜心思考一個問題:「冰島要,台灣就一定要嗎?」
  無論是現在如火如荼的世界盃,或者奧運,又或者是網球四大滿貫賽,舉凡只要有小國鬥士上演驚奇之旅,國內一定就會有人提出前述的質疑:「XX能,為什麼台灣不能?」然後就是一堆預算無上限的建議與做法,舉這次冰島的成功案例來看好了,根據媒體介紹,冰島從2000年開始,就有計畫的扶植國內足球發展,除了興建大型室內足球場外、還有150座具備地熱暖氣設施的室外球場,加上180位A級教練和600位B級教練,平均每500個冰島人,就擁有一位專業足球教練,加上其他的輔助政策,成功讓冰島的世界排名,從和台灣難分軒輊的一百多名,迅速爬升到現在的第18名,還成功踢進世界盃會內賽,讓世界最強足球員梅西(Lionel Messi)踢了個大鐵板!
  先聲明,金匠無意為政府開脫,畢竟,體育署的無力和各項體育協會長時間擺爛、營私等,早就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靜下心想,如果台灣想要像冰島一樣大力扶持足球,按人口及面積比例保守估計,要興建50座球場,培育至少40000名教練,這樣需要耗費多少資源?政府每年度的預算大餅就是那樣一塊,足球項目大口一咬,那其他運動項目還要不要活?我相信,就算是籃球,在台灣也絕對找不出40000名合格教練!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擅長的運動項目,也應該有重點發展的運動項目,亂槍打鳥,恐怕最後只會讓每個項目都一事無成!在台灣,客觀來看,棒球、籃球、跑步和羽球是相對較多人關注的運動,是不是也應該先將資源挹注在這些項目較為合理?別忘了,棒球名為國球,但近幾年國際賽的表現可是乏善可陳,籃球更不用說,過往職籃的慘淡退場不提,連現有的超級籃球聯賽都搖搖欲墜,每場例行賽,進場看球的人比排隊吃拉麵的人還少!難道我們不該先救救這些重點項目嗎?
  再換個角度想,砸錢、砸資源就一定能收到成效嗎?金匠認為,解決各項運動協會的偏頗營私,以及改變社會大眾對於運動的想法,恐怕才是向上提升的關鍵,運動協會問題牽扯複雜,且政府也已著手進行改革,此處就暫時不談,就談談台灣人對於運動的觀念與想法吧!
  金匠的一位表姊,在求學時期移居英國,回台灣聚會時,她敘述道,在那邊上學,十點到校,手上是兩本書和一顆足球,三點放學,許多同學就留下來踢足球和進行其他休閒活動。當時在台灣求學的金匠呢?早上六點起床,六點半搭交通車,肩上是比鉛球還重的書包,和一袋被書本擠壓變形的麵糰,專業稱呼是「三明治」或「饅頭」,七點半早自習,也就是小考,放學時已經是下午五點,搭車到家六點,吃完晚餐、洗完澡、隨便敷衍完家庭作業,眼睛就已經快要張不開了!這還算好命的,因為金匠不用打工也不用補習,試問,這種日子怎麼運動?怎麼培養運動的興趣?靠每周區區兩小時的體育課嗎?
  金匠念小學時,適逢中華職棒成立,一股棒球熱潮席捲全台,金匠也迷上了棒球,加入了國小的棒球隊,但後來的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每一所就讀的學校,都禁止在校內打棒球,理由是「危險」!等金匠再度碰到棒球,已經是就業後,在某個打擊練習場的事情了!本人有興趣、學校有場地,都不能打棒球了,那沒接觸過棒球的人,要如何對棒球產生興趣呢?而無法培養對運動的興趣,才是台灣體育最嚴重的問題!
  台灣從家長到教育從業者、政府官員,多數人至今都還有個難以揮棄的觀念,那就是「唯有讀書高」,成績優秀的小孩,就不該、也沒有必要花費那麼多時間去運動,甚至阻礙他們運動,早期不是一堆升學學校,都會將美術、音樂、體育課程都挪去上考試科目嗎?有人敢大聲拍胸說,這種歪曲作風已經完全銷聲匿跡了嗎?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很多人同樣認為,運動選手在校成績不佳,是天經地義的事,不能強求他們,金匠認為,這更是天大的錯誤!運動和成績絕非魚與熊掌,運動選手不需要天天考第一名,但也不需要因此在學業上自我放逐,很多學生選手具備聰明的腦袋,卻因為這種自我設限,就放棄了學業,同時,這種觀念也會給家長一種錯覺,選擇體育選手這條路,就等於放棄學業和其他學校教授的專業能力,風險如此巨大的賭注,有多少家長願意承擔?
  如前所述,提升國內各項運動,還得從培養大眾的興趣做起,而這部分又須從學校教育紮根,減輕考試壓力、提高教育經費中,體育型補助計畫的佔比,都是可行的做法;改變觀念,讓讀書與運動相輔相成,而非水火不容,則可能比花大錢舉辦國際競賽還有實際作用,政府的預算並非無上限,惟有擴大運動從事人口,吸引更多企業或社團投資和經營,才能讓該項運動生生不息的發展下去,近年來興起的路跑,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台灣現在一年有幾場企業贊助的路跑活動?你大概有五十隻手也不夠數!政府有限的體育經費,不該是有吵有糖吃,或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亂灑一通,而是進行長期性、策略性的細水長流型挹注,再輔以企業及社團的主動投入,創造出最大的效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