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無聲中的眾生喧嘩《A Morning In Taipei台北之晨》(1964)

大音希聲。
圖片翻攝台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特輯,版權:中影股份有限公司
圖片翻攝"台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特輯,版權:中影股份有限公司
                        無聲影片自有眾生的眾聲喧嘩在其中
作品有其生命,同樣會遭逢生命所不可承受之輕,而帶有遺憾的感傷重量。白景瑞導演自義大利學成歸國的作品《A Morning In Taipei台北之晨,1964》,大概就屬時運不濟那種。
以下文字乃為《台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1930-2003》DVD專輯中,李行導演撰筆的一文:
景瑞於民國五十三年由意大利電影實驗中心學成歸國,原應龍芳廠長之邀,前往工作,後因我在中影拍攝『蚵女』至籌畫『養鴨人家』而轉進中影,初執導一步實驗性的黑白紀錄片「台北之晨」,無旁白祇有音效,後因故作罷…」。
目前台灣僅存的此影片原為無聲工作拷貝兩捲 ,"台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特輯輯內附上了音響畫面內容備考三個欄位構成的場景表。
圖片翻攝"台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特輯,版權:中影股份有限公司
搭配中影公司商標的商標音樂、畫面搭配著露出東方魚肚色的天空與建築物,搭配著的是遠處一隻雞叫…垃圾車鈴聲、送報童的腳踏車鈴聲…建房打樁聲、市場喧鬧聲、宰豬聲、小學的晨操聲、大學的幾種特殊系科忙碌聲…,到最後台北車水馬龍聲...快速終結束。
本片雖然因故無法搭配上聲效,但這當時的遺憾,造就這作品好似美國作曲家John Cage的名作〈4'33"〉,獨留一種東方特有留白的禪意與美。有緣與之相遇的聽閱者,可以自動代入各自的想像,作品不再只屬於創作者。這個徒留城市景觀的無聲畫面,讓觀影者各自解讀,哪怕只是住家附近公園的早晨運動音樂聲、每日上下班經過路段的人車聲或市場聲等的日常。
雖然遲了些,還好,我們何其有幸得以一窺白導作品的原貌 。我們得以用各自的生命經驗,填補影片闕漏的各種聲音。 (本文同步刊登於【電影聲音隨筆Sounding A-Z】網站)
參考資料:Taiwan Docs台灣紀錄片資料庫 推薦:John Cage - 4'33" by David Tudor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