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七千五百公尺深的海底,恆星光芒無法抵達的深淵世界。
距離小蝌蚪們孵化迄今,已過了三十五天光景,現在牠們扁盤狀的頭顱已約有拳頭般的大小,剛剛發育完備的雙眼所見到的,則是一片朦朧昏暗的光景;然而這片漆黑中,卻依稀能看見點點奇異的瑩亮光芒,再牠們視野裡閃過、消逝。
數百萬年的演化歷程,讓蝌蚪們的大腦,將上方那閃爍的螢亮與「進食」產生了連結,適逢海床上的灰屑也已經被蝌蚪們吃得寥寥無幾,蝌蚪們於是在飢餓的驅使下,稀稀疏疏地離開海床,第一次長時間擺動牠們半透明的尾鰭,朝上方游去。
最初,蝌蚪們不過是想探索那些螢亮光芒,豈料,一旦離開了那片誕生的海床,水裡的氣味立刻從遠本的腥羶,變成一種樸質的甘醇,海水裡一種特殊的成分:氧氣,濃度似乎略高了些,也讓蝌蚪們的神念為之躍然,當牠們試圖返回海床歇息,卻察覺到誕生地的超低溶氧量讓牠們感到暈眩、幾近窒息,於是,牠們別無選擇地擺動透明的鰭,生命裡的最大遠征,也就以這麼不得已的方式展開……
□
無盡深邃的漆黑中,時間還沒有意義,
在這裡,光是就是一切。
光,是生命;光,是食物與豐腴,是幽暗世界裡少有的恩賜。
光,也同時是死亡。
只有那偶爾一閃即逝的螢藍光芒,刺激了神經系統中的食慾,才讓蝌蚪們猛然察覺到自己的存在。
新世界裡,閃逝光芒的種類很多,值得牠們捨命探索 ―― 以兩短一長節律明滅的,是「幽影燭」這種懸浮型蠕蟲在求偶時所發出的生物冷光,幽影燭的大小,恰好是口裡還沒有牙齒的蝌蚪們張口就能吞下的、填飽肚子的獵物;除此之外,以三短一長發光的「殘影燭」、快速六短的「冷焰燭」、兩長一短的「寒夜燭」,以及快速十六短的「琴鍵燭」這些分類學上相近的蠕蟲形生物,都是蝌蚪們生長不可或缺的獵物。
然而,也有些蠕蟲顯然沒那麼可口,連三長節律發光的「刺蔓燭」與牠們的演化表親相較之下,體表多了許多硬質的幾丁質短刺,能梗在蝌蚪喉頭讓牠們難以下嚥,這不快的體驗將深深烙印在蝌蚪腦海裡,讓他們學習到:連三長的光芒並不好吃。
還有些節律的冷光,則幾乎不讓蝌蚪們有機會留下餘裕 ―― 就像這個一面扭動、一面閃爍兩短一長冷光的物體,乍看之下就像是隻幽影燭,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魚形掠食生物「變頻鮶」舌頭中段特化的囊形發光器;變頻鮶總是張著那個接近體長三分一的巨大嘴巴,利用舌尖的發光器模擬類蠕蟲生物的發光頻率;當蝌蚪們被吸引前來,試圖吞下發光器的瞬間,變頻鮶的雙顎就像被觸發的陷阱般緊閉,將這隻不幸的蝌蚪吞進那幾乎有身軀一半大的胃裡。
變頻鮶這類的掠食者能夠同時模擬好幾種類蠕蟲生物的發光頻率,可說是黑暗世界裡的誘捕高手。
還有些圓罩形的小生物,例如「蜇傘瑩」,雖然易於捕捉,但當牠們被蝌蚪吞下的瞬間,充滿冷光的體液卻會因為脆弱的體壁破裂而湧出,若運氣不好,這些黏著性強大的體液會沾黏在蝌蚪的嘴邊,許久一段時間都無法褪去。
強烈的冷光不僅會模糊蝌蚪的視野與判斷力,更險惡的是,在這樣的漆黑世界裡,發著光的蝌蚪在那些長著極端比例大眼的掠食者眼裡,就是一頓美味的大餐。
蝌蚪們將在這宛若夢境般優深又險惡的環境裡,度過將近五百天的嚴酷時光,牠們成長得相當緩慢,在這段掙扎著與各種冷光頻率搏鬥的時光裡,牠們往往會追逐著獵物,而稍稍向上方游動。牠們羽狀外鰓基部的內側,頭部的軟骨組織裡包含著三個彼此垂直的管路,根據蝌蚪們的行動,這些組織液會在管路間流動,而讓牠們瞭解自己的姿態。
而每當蝌蚪保持朝上的姿態擺尾超過四十五次,一種壓力分子將會從外鰓基部釋放出來,穿透血腦障壁抵達腦部的警戒中樞,瞬間在蝌蚪的神念裡產生莫名的恐懼感,這項百萬年演化來的機制,讓牠們每次向上方游動的無法持續太久,而不至於因為短期間內過大的垂直遷移,而讓血液裡的氮氣在血管裡足以形成栓塞的致命氣泡。
將近五百天的時光裡,彼此離散的蝌蚪們,就在這冷光掠食的嚴酷戰場中,折損了約莫五分之四的數量,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垂直距離七千三百公尺的遷徙旅途,牠們以身體察覺不到的速度,完成了從深淵到淺海的減壓程序,來到了約莫兩百公尺深度的深、淺海交界。
蝌蚪們的雙眼,也第一次看見了屬於恆星光芒的絢爛,而在瞳孔來得及調適之前,只能看見一幕白茫,然後才在視網膜裡成為一輪皓色圓盤,對應著海面的起伏,搖曳生姿。
那時,牠們才隱約發現到:來自深淵故鄉的,可口的、致命的那些幽瑩,對比這巨大的發光圓盤,是多麼地微不足道。
也在這個當下,時間,正式開始運轉。
白晝與黑夜交替的規律,成為牠們終其一生必須配合的節奏。
在兩百公尺以內的淺海,光不再是一切,而必須與黑暗共享著半數的時間。
在這段邁向淺海的旅途剛啟程之時,由於紅光無法抵達深海,蝌蚪們粉紅色的身軀在幽暗中與黑色無異,給予牠們足夠的隱匿與保護。而當旅途到達盡頭之時,因為恆星的光,萬物都被賦予了顏色,牠們的身體,也跟著一起,被染上了屬於白晝和黑夜的色彩……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