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西歐伊斯蘭堡壘的陷落:格拉納達王國的滅亡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當西元1453年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的首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陷落於土耳其人(Turks)手中時,代表了東方基督教堡壘正式淪陷,落入穆斯林手中。由土耳其人統治的奧斯曼帝國(Osman Empire),也正式成為東方的霸主,在後來的數個世紀裡,始終威脅著歐洲諸國。
但冥冥中像有主宰似的,在39年後,位於西歐的最後一個伊斯蘭堡壘,正式陷落於基督徒手中。當基督徒在東方再無勢力之時,穆斯林也失去了位於西歐伊比利亞半島(Iberia,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勢力。這件事便是最後一個伊斯蘭「泰法王國」(Taifa)格拉納達王國(Emirate of Granada)滅亡的事件。
當羅馬帝國在西元476年滅亡後,伊比利亞半島成為了西哥德人(Visigoths)的領土,並皈依了基督教。他們建立了西哥德王國(Visigothic Kingdom),統治該地直到西元721年時,被來自北非的摩爾人(Moors)征服並滅亡。這些摩爾人其實是指來自北非的穆斯林,是當時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Umayyad Caliphate)派來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的。後來摩爾人在西元732年企圖越過比利牛斯山(Pyrenees),侵略位於高盧(Gaul)的法蘭克王國(Kingdom of the Franks),卻被王國宮相鐵鎚查理(Charles Martel)阻止無法繼續挺進,從此摩爾人定居於伊比利亞半島的南半部,北半部仍是眾多基督教王國的勢力。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seayu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137會員
    53內容數
    歐洲史不是國別史,我們不能單獨研究某個歐洲國家的歷史。因為在歐洲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一直都是國家林立的狀態,國家之間的互動是恆常的事,而一個國家的行為,很可能就會直接影響另一些國家的政策、文化和歷史發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ay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雖然我們都想過著平靜的生活,但不幸地我們要利用武力尋求和平。」 1914年,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代表帝國發表了這份聲明,向塞爾維亞(Serbia)宣戰,
    不過這種共同維持帝國運作的「使命」,在經歷在西元1618年爆發的「三十年戰爭」後,這個帝國裡的邦國失去共同的目標,致使神聖羅馬帝國從此分崩離析。簡單來說,三十年戰爭是宗教改革時期牽引出來的一場以宗教為名、歐洲列強的全面戰爭。
    <p>歐洲的「皇帝」跟中國的「皇帝」是非常不同的存在。在中國,皇帝是天子、九五之尊,權力並沒有制約,而且地位至高無上。不過,在歐洲方面則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在本系列的第一篇中提過,要在歐洲當皇帝,他只能當羅馬帝國的皇帝,皇帝這一詞,是與羅馬帝國緊緊扣著的。其他非羅馬帝國的統治者若自稱皇帝,往往需要與羅馬帝國沾上關係。</p>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不能把這種國王選舉看得太理想。這些有選票的人,大多是在帝國裡少數具有極大勢力的家族裡的人,而且與國王候選人有一定程度的關係。所以,與其說這是一種選舉,不如說是一種談判和商議的機會。這些有力家族之間的微妙角力,透過這種談判緩解了訴諸武力的可能性。
    皇帝獲得教皇的加冕而得到統治的合法性,而且得到其加持以明正言順的姿態號令諸侯。教皇則得到皇帝承諾的保護得以捍衛基督教世界及維持教廷在歐洲的獨立性。試想想,如果教廷成為歐洲某個封建領主的附庸,它的權威實必遭到質疑,最後導致整個「統一」的基督教世界分裂,西歐將不再聽令於位於羅馬的教廷指揮。
    <p>確定王國東部疆界、吞併教廷所在的北義大利、讓貴族與教會互相牽制、逐步形成德意志民族,奧托一世統治時期的東法蘭克王國,正式變成德意志王國。再加上他的「羅馬人的皇帝」稱號,史家普遍認為,西元962年便是神聖羅馬帝國正式建立的日子。</p>
    「雖然我們都想過著平靜的生活,但不幸地我們要利用武力尋求和平。」 1914年,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代表帝國發表了這份聲明,向塞爾維亞(Serbia)宣戰,
    不過這種共同維持帝國運作的「使命」,在經歷在西元1618年爆發的「三十年戰爭」後,這個帝國裡的邦國失去共同的目標,致使神聖羅馬帝國從此分崩離析。簡單來說,三十年戰爭是宗教改革時期牽引出來的一場以宗教為名、歐洲列強的全面戰爭。
    <p>歐洲的「皇帝」跟中國的「皇帝」是非常不同的存在。在中國,皇帝是天子、九五之尊,權力並沒有制約,而且地位至高無上。不過,在歐洲方面則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在本系列的第一篇中提過,要在歐洲當皇帝,他只能當羅馬帝國的皇帝,皇帝這一詞,是與羅馬帝國緊緊扣著的。其他非羅馬帝國的統治者若自稱皇帝,往往需要與羅馬帝國沾上關係。</p>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不能把這種國王選舉看得太理想。這些有選票的人,大多是在帝國裡少數具有極大勢力的家族裡的人,而且與國王候選人有一定程度的關係。所以,與其說這是一種選舉,不如說是一種談判和商議的機會。這些有力家族之間的微妙角力,透過這種談判緩解了訴諸武力的可能性。
    皇帝獲得教皇的加冕而得到統治的合法性,而且得到其加持以明正言順的姿態號令諸侯。教皇則得到皇帝承諾的保護得以捍衛基督教世界及維持教廷在歐洲的獨立性。試想想,如果教廷成為歐洲某個封建領主的附庸,它的權威實必遭到質疑,最後導致整個「統一」的基督教世界分裂,西歐將不再聽令於位於羅馬的教廷指揮。
    <p>確定王國東部疆界、吞併教廷所在的北義大利、讓貴族與教會互相牽制、逐步形成德意志民族,奧托一世統治時期的東法蘭克王國,正式變成德意志王國。再加上他的「羅馬人的皇帝」稱號,史家普遍認為,西元962年便是神聖羅馬帝國正式建立的日子。</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穆斯林征服伊比利半島、擊敗西哥德王國時,多數的貴族領主選擇放下武器,有條件地接受伊斯蘭「安達盧斯」的統治。 因此,安達盧斯早期的歷史中,「原西哥德領主」,是一個很顯著的存在。 這批原哥德貴族(包含哥德人、羅馬人、羅馬化伊比利人),往後有的選擇以基督徒身分效力安達盧斯,有的則選擇皈依伊斯
    Thumbnail
    在1430年,拜占庭又再度往懸崖踏出了一步:帝國第二大城,塞薩洛尼基陷落。 實際上,塞薩洛尼基在1423年,就已經不在帝國的掌控中。面對鄂圖曼大軍的侵攻,塞薩洛尼基的統治者,安德羅尼科斯(Andronikos)決定,與其讓土耳其人統治,還不如轉手他人。但他的對象卻出乎意料:威尼斯。 威尼斯,
    Thumbnail
    在1204年,由威尼斯等國組成的十字軍,攻破了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自君士坦丁大帝以來,永遠屹立不搖、難攻不落的世界之城,第一次淪陷於外敵之手。 君士坦丁堡的城牆曾阻擋過波斯人、阿瓦爾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亞人等諸多強敵,為何這次竟會輕易為西歐騎士攻下? 原因雖然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在十一世紀後半葉,拜占庭帝國同時面臨內憂外患,處於崩潰邊緣。此時原先屬於帝國核心領土的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逐漸為賽爾柱土耳其人占據。其中一個著名首領,叫做蘇萊曼.伊本.庫塔爾米什。 蘇萊曼兵力強大,而且極精於外交計算。在他任內,拜占庭有一連串的軍事叛亂,導致帝位快速更迭。蘇萊曼見那些皇帝和叛
    Thumbnail
    「空白」的伊斯蘭史?真正空白的是我們貧乏的腦袋 本書講伊斯蘭發展史,是從創始者穆罕莫德的崛起談起,經歷了麥加、麥地那的戰鬥,與歷代哈里發(伊斯蘭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統治者)的擴張與轉型,打敗了拜占庭帝國和薩珊波斯帝國之後,取得了敘利亞、伊拉克、埃及、北非、伊比利半島,最後成為定都巴格達的伊斯蘭帝國…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拜占庭帝国的结局,在一开始,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21岁时,即带领着奥斯曼帝国大军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成功消灭了拜占庭帝国。那么如果他当时失败了的话,历史将走向何方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如果当时拜占庭人真的打败了穆罕默德二世的话,那
    Thumbnail
    當穆斯林征服伊比利半島、擊敗西哥德王國時,多數的貴族領主選擇放下武器,有條件地接受伊斯蘭「安達盧斯」的統治。 因此,安達盧斯早期的歷史中,「原西哥德領主」,是一個很顯著的存在。 這批原哥德貴族(包含哥德人、羅馬人、羅馬化伊比利人),往後有的選擇以基督徒身分效力安達盧斯,有的則選擇皈依伊斯
    Thumbnail
    在1430年,拜占庭又再度往懸崖踏出了一步:帝國第二大城,塞薩洛尼基陷落。 實際上,塞薩洛尼基在1423年,就已經不在帝國的掌控中。面對鄂圖曼大軍的侵攻,塞薩洛尼基的統治者,安德羅尼科斯(Andronikos)決定,與其讓土耳其人統治,還不如轉手他人。但他的對象卻出乎意料:威尼斯。 威尼斯,
    Thumbnail
    在1204年,由威尼斯等國組成的十字軍,攻破了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自君士坦丁大帝以來,永遠屹立不搖、難攻不落的世界之城,第一次淪陷於外敵之手。 君士坦丁堡的城牆曾阻擋過波斯人、阿瓦爾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亞人等諸多強敵,為何這次竟會輕易為西歐騎士攻下? 原因雖然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說到拜占庭的名王,大家可能會想到「恢復古羅馬光榮」的查士丁尼一世(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Α´)、擊敗薩珊王朝卻慘敗給伊斯蘭的希拉克略(Φλάβιος Ἡράκλειος)、痛擊保加利亞人的「保加利亞屠夫」巴西爾二世(Βασίλειος Β΄),以及在拜占庭幾乎滅亡的時刻,讓拜占庭鳳凰涅槃的阿列克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拜占庭的歷史,有好幾次急轉直下的危機。較為人所知的,比如說伊斯蘭崛起下,帝國喪失敘利亞、北非等超過一半的國土。或者在1204年,帝國居然為本該是友軍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以及當然,1453年滅亡於鄂圖曼土耳其。 而在這些危機中,於東亞較少為人知、但在中世紀有絕大影響的,發生於1071年的一座亞美
    Thumbnail
    在十一世紀後半葉,拜占庭帝國同時面臨內憂外患,處於崩潰邊緣。此時原先屬於帝國核心領土的小亞細亞(今日土耳其),逐漸為賽爾柱土耳其人占據。其中一個著名首領,叫做蘇萊曼.伊本.庫塔爾米什。 蘇萊曼兵力強大,而且極精於外交計算。在他任內,拜占庭有一連串的軍事叛亂,導致帝位快速更迭。蘇萊曼見那些皇帝和叛
    Thumbnail
    「空白」的伊斯蘭史?真正空白的是我們貧乏的腦袋 本書講伊斯蘭發展史,是從創始者穆罕莫德的崛起談起,經歷了麥加、麥地那的戰鬥,與歷代哈里發(伊斯蘭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統治者)的擴張與轉型,打敗了拜占庭帝國和薩珊波斯帝國之後,取得了敘利亞、伊拉克、埃及、北非、伊比利半島,最後成為定都巴格達的伊斯蘭帝國…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拜占庭帝国的结局,在一开始,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21岁时,即带领着奥斯曼帝国大军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成功消灭了拜占庭帝国。那么如果他当时失败了的话,历史将走向何方呢?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如果当时拜占庭人真的打败了穆罕默德二世的话,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