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尋夢北京] 牛街裡的法源寺(2018.05)

漫天飛舞的柳絮
漫天飛舞的柳絮
“旅行最美的不是大山大水名勝古蹟,而是那一點一滴歲月的痕跡”
牛街是第四天(星期二)的行程,也是最貼近市井生活的地方,現在回想起來,也是這趟行程最值得紀錄回味的一天。
出了四號地鐵宣武門站,沿著廣安門內大街直行,路上這位大爺硬是逆向而行,我站在路旁看著他,無視刺耳喇叭聲與迎面而來的汽車,像鮭魚一般勇往直前,旁邊的騎士似乎也習慣這樣的行為,只有我這來自台灣的老姑娘稀奇地看著並且拍下這一刻,十足鄉巴佬的模樣。
我和小姑娘牽著手走在寬大的人行道上,路旁改裝過的電動三輪車又吸引了我的目光,三輪平穩,裝上有設計感的外廂,老人代步或接送學童,輕巧又方便,十分有趣。
約莫十分鐘,抵達牛街超市,一個對我們來說十分特別的地方,多樣的葡萄乾與大顆的紅棗,在台灣沒看過的似八寶飯的甜糕與各式甜點,還有超市中穿著白衣戴著小方帽的回教男性,兩地迥異的飲食與穿著,在在提醒我們:這裡真的不一樣。
我們帶著買好的甜糕與驢打滾到附近公園享用,然而母女三人吃了幾口後決定丟掉,口味不合呀!小姑娘想上廁所,公廁維修中,循著路人指示,轉進小區中尋找最近的公廁,也意外地看到回教的敬老院,也是我們在北京看到的第一所敬老院,再沿著小區走下去,一片片柳絮躺在地上掛在樹上,像棉花一樣,北京人的平常,正是我們眼中的風景。
下一個目的地是法源寺,在找尋法源寺的途中,經過一間間掛著牛羊身軀的房舍,方才抵達法源寺,這麼毫無遮掩地看著牛羊吊掛著,只有震撼得以名之,清淨佛寺門外竟是被宰殺的眾生,兩極化的門裡門外,似乎正訴說著什麼。
法源寺,又名憫忠寺,唐貞觀十九年(西元645年)為紀念征遼陣亡將士而建,西元696年完成,武則天賜名憫忠寺,之後經過幾次毀損重建,文化大革命時幾乎破壞殆盡,1978年才恢復宗教用途,並建立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也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剎。
法源寺
一見法源寺,那幽靜立刻吸引了我,坐在樹下吃紅棗聽風聲鳥聲看樹影,沒有熙來攘往的人群鼎沸聲,只有清靜閒逸,似乎真能讓人明心見性,不墮紅塵。
寺內有石碑數座,年代已然久遠,許多字已不可辨識,石碑是原本就在此處還是從別的地方移來?石碑有什麼樣的故事?查詢一下,原來石碑大多是在講述法源寺歷史,有的是皇帝的諭旨,看著斑駁的石碑及其上的繁體文,有種雖遙遠卻沒有距離的感覺。
法源寺的建築很是樸實,沒有浮誇的色彩,沒有象徵權力的妝點,如同多數眾生的樣貌,至於內裏有些什麼,能給人什麼感悟,就因人各異了。帶著崇敬的心離開法源寺,它的靜是有千年根基的,訴說的故事是給有緣人聽的,喜歡它的,也必是有緣人。(更多法源寺導覽請看每日頭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出門走走,聽故事,也說故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