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紐約日記 010 歡迎來到布魯克林(下) As It Becomes Home I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紐約日記 010
歡迎來到布魯克林
As It Becomes Home
咖啡廳早晨日常
威廉士堡橋下
「11249?11211!」
我煮了鮭魚佐烤蔬菜,把酸豆淋在白色瓷盤上。
「11249!」我說:「沿水岸。」
「可是我們是11211。」室友喬說。
七月底,我終於如願以償搬進威廉士堡,自此對自家的郵遞區號狂熱崇拜。11211緊鄰11249,圈劃了威廉士堡的東南區塊以及原為Bushwick的東威廉士堡。
九〇年初,這一帶住來了一群藝術家,在Bushwick和東威廉士堡張開畫廊,將苦幹實幹的創作能量投擲空氣裡。威廉士堡便在二十年間,以與蘇活、崔兒喜同種典型方式急速縉紳化。連鎖品牌悄聲在磚砌工廠裡空曠的室內冒出。20o5年,紐約市都發局把11249沿水岸劃出新規劃區,快樂地蓋起獲利的高價公寓,這些美麗的新大樓改變了布魯克林沿水岸的天際線,也讓水岸散步黃金加碼。黃昏之時,紫紅夕陽映上東河之水,從曼哈頓島後方降下,Google新貴、Start Up企業家、財經區來的銀行家,紛紛在木棧板上遛狗晚跑。
我始終當威廉士堡為高不可攀的烏托邦,豈敢妄想住來這夢幻天堂。卻仍愛上了陽光灌滿的寬敞街道,每天從Bed-Stuy大老遠搭車來沾光。哪知有朝一日,能榮幸以它為家。我的通訊地址,正氣凜然以這美妙、性感、高雅的五個數字作結:11211。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26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紐約日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58會員
13內容數
2017 年三月,她提著兩個行李箱抵達紐約,不是工作的徵召,也沒有情人等候,只是為了像 Patti Smith 當年巧遇艾倫金斯堡一樣,在紐約找到自己的時代。2020 年,從倫敦拿了碩士,她有了新的身份——一間藝術科技新創的總監——重新上路旅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1249是全紐約市最性感的郵遞區號。若評審大發慈悲再多開放亞軍和季軍名額。⋯⋯全紐約市——是的,全紐約市。蘇活早已被來往遊客淹沒,崔爾喜的畫廊鑲上資本金箔,中城無聊透頂,東村的聖馬克街比起五年前能量盡失。紐約的美妙,沿著第14街擠進L車隧道,由東河底部呼嘯抵達了對岸。
紐約地鐵系統並不是一個系統,因為它實在太沒有系統⋯⋯紐約人的孤獨,是一種誠實。紐約人的疏離,是一種認識自己的可能⋯⋯在那陰暗的地下,川流著一席交織了任何可能的奔放長河,每個人,都簡單地選擇了那一個,他想要過生活的方法⋯⋯ MTA時間觀/漫漫長冬,白雪襯出MTA的陰暗/沒有系統的藝術殿堂
⋯⋯二〇一六年夏季,流浪進入尾聲,此時的我,買機票已經像是在超市買衛生紙一樣,眼睛眨也不眨一下。請謹記,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徵兆。那代表著,你已經走出了恐懼起飛的舒適圈。 ⋯⋯除了當街交朋友的習慣要改以外,旅人思維與常人思維的差異之懸殊,猶如精神病患。 ⋯⋯漂泊把我放進一種僅適用於流浪者的生存機制⋯⋯
⋯⋯獨立與自足,這些事情是如此陳腔濫調。人生終究是自己一個人的,知道歸知道,卻還是揮灑了幾年的歲月,做了個投奔愛人的傻子。在過去四至五年來,我彷彿以為只有找到那一個——對的人,人生才會有個善終。 ⋯⋯自二〇一六年五月起,我培養出一套流浪者的生活模式。六個月內,買了二十幾張單程機票⋯⋯
⋯⋯移民所打造的紐約城,是流亡者的群聚之地。 一地若是條條道路通往的終點,自是交織了千奇百怪的個人歷史。這城市如同一幢只有鋼筋結構的框架,人們帶著他們自己的那一塊磚,拼到牆上。每一塊磚都有著不同材質、帶著不同的色彩。這面牆,豐富也紛雜⋯⋯ 十三歲的安、紐約移民故事、流亡與書寫、The Moth⋯⋯
「有多少人都用各種方法保持緘默。但是,如果你可以大聲說出—你的真相。那就大膽地說出來吧!」 當環境中所有的聲音都告訴你只能這樣做,腦中那微弱、有時有點認同、有時有點不認同的聲音,就此斬盡殺絕。或許我們都能勇敢地,用最強的力道,說出心聲。 十三歲的安、紐約移民故事、流亡與書寫、The Moth⋯⋯
11249是全紐約市最性感的郵遞區號。若評審大發慈悲再多開放亞軍和季軍名額。⋯⋯全紐約市——是的,全紐約市。蘇活早已被來往遊客淹沒,崔爾喜的畫廊鑲上資本金箔,中城無聊透頂,東村的聖馬克街比起五年前能量盡失。紐約的美妙,沿著第14街擠進L車隧道,由東河底部呼嘯抵達了對岸。
紐約地鐵系統並不是一個系統,因為它實在太沒有系統⋯⋯紐約人的孤獨,是一種誠實。紐約人的疏離,是一種認識自己的可能⋯⋯在那陰暗的地下,川流著一席交織了任何可能的奔放長河,每個人,都簡單地選擇了那一個,他想要過生活的方法⋯⋯ MTA時間觀/漫漫長冬,白雪襯出MTA的陰暗/沒有系統的藝術殿堂
⋯⋯二〇一六年夏季,流浪進入尾聲,此時的我,買機票已經像是在超市買衛生紙一樣,眼睛眨也不眨一下。請謹記,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徵兆。那代表著,你已經走出了恐懼起飛的舒適圈。 ⋯⋯除了當街交朋友的習慣要改以外,旅人思維與常人思維的差異之懸殊,猶如精神病患。 ⋯⋯漂泊把我放進一種僅適用於流浪者的生存機制⋯⋯
⋯⋯獨立與自足,這些事情是如此陳腔濫調。人生終究是自己一個人的,知道歸知道,卻還是揮灑了幾年的歲月,做了個投奔愛人的傻子。在過去四至五年來,我彷彿以為只有找到那一個——對的人,人生才會有個善終。 ⋯⋯自二〇一六年五月起,我培養出一套流浪者的生活模式。六個月內,買了二十幾張單程機票⋯⋯
⋯⋯移民所打造的紐約城,是流亡者的群聚之地。 一地若是條條道路通往的終點,自是交織了千奇百怪的個人歷史。這城市如同一幢只有鋼筋結構的框架,人們帶著他們自己的那一塊磚,拼到牆上。每一塊磚都有著不同材質、帶著不同的色彩。這面牆,豐富也紛雜⋯⋯ 十三歲的安、紐約移民故事、流亡與書寫、The Moth⋯⋯
「有多少人都用各種方法保持緘默。但是,如果你可以大聲說出—你的真相。那就大膽地說出來吧!」 當環境中所有的聲音都告訴你只能這樣做,腦中那微弱、有時有點認同、有時有點不認同的聲音,就此斬盡殺絕。或許我們都能勇敢地,用最強的力道,說出心聲。 十三歲的安、紐約移民故事、流亡與書寫、The Moth⋯⋯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九月意味著我即將搬家,話說搬家的要求與條件,讓人感到十分困難,直到我找到了這個位置,才終於覺得有了一些興奮和期待。 同時,在信義區一級戰區,卻有著便宜租金的店面頂讓,希望找到能接手的人。
Thumbnail
由於還在疫情期間,市場上找房的人較少,也因此暫時供給大於需求,大明有想過人都在倫敦了,是不是應該要乾脆點找個英式風格的兩層樓House感受一下英倫生活,但考慮到還需花心力整理花園以及會超出預算,所以一開始就先務實地鎖定兩房Flat。
Thumbnail
雖從米蘭進出,可我一到達米蘭立即跳上高鐵去威尼斯,所以米蘭對我來說是個陌生城市。週末假日沒得挑,匆匆選中一間公寓管理的公司,訂下去後,對方才寄了信說要先去公寓附近的購物中心裡的他們的辦公室辦checkin才能拿到鑰匙去公寓。 哎呀,可能是踩到雷?我從地鐵出來要走5分鐘找地方,再走5公鐘去公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北上十年,終於有自己的家,從過客到居者,伴侶與新環境讓我稱之為家,迎向充滿挑戰的未來。
Thumbnail
結束了我生活了1年多的布萊頓小鎮...開始開啟了尋找自己的生命旅程...從英國布萊頓出發、坐上火車後向北移動...這中間拜訪了古老的大學城牛津、劍橋、約克、曼徹斯特,或者是在蘇格蘭觀賞火焰之舞...當旅費不夠時,我會停下腳步留在喜歡的城市工作...
Thumbnail
工作、一人放鬆、便宜和舒適享用的北港小吃店。
Thumbnail
兩個沈重的大型行李箱在長廊間拖移著,走到一扇深綠色的木門前停下,她將鑰匙拿起打開這扇門,她打開的不只是一扇門, 更是她新生活的篇章,內心止不住的激動情緒。 蓮將房門打開,陽光透過窗戶折射在木桌的花瓶上,她淺淺的笑了一下看向這間小套房喃喃自語著:「真好。」 窗外的景色如詩如畫,倫敦的街道和建築在陽
Thumbnail
我喜歡的英國 我喜歡一一幅房子牆邊的壁畫,像是城市藏著小驚喜,或大或小的刺激我的視覺 我喜歡每棟從維多莉亞時期留下的房子,有著建築磚頭跟煙囪 我喜歡家家戶戶在前庭用上喜歡的花草,還有聖誕裝飾天使跟鹿 我喜歡英國涼爽的天氣,晴空萬里時,那陽光像天使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九月意味著我即將搬家,話說搬家的要求與條件,讓人感到十分困難,直到我找到了這個位置,才終於覺得有了一些興奮和期待。 同時,在信義區一級戰區,卻有著便宜租金的店面頂讓,希望找到能接手的人。
Thumbnail
由於還在疫情期間,市場上找房的人較少,也因此暫時供給大於需求,大明有想過人都在倫敦了,是不是應該要乾脆點找個英式風格的兩層樓House感受一下英倫生活,但考慮到還需花心力整理花園以及會超出預算,所以一開始就先務實地鎖定兩房Flat。
Thumbnail
雖從米蘭進出,可我一到達米蘭立即跳上高鐵去威尼斯,所以米蘭對我來說是個陌生城市。週末假日沒得挑,匆匆選中一間公寓管理的公司,訂下去後,對方才寄了信說要先去公寓附近的購物中心裡的他們的辦公室辦checkin才能拿到鑰匙去公寓。 哎呀,可能是踩到雷?我從地鐵出來要走5分鐘找地方,再走5公鐘去公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北上十年,終於有自己的家,從過客到居者,伴侶與新環境讓我稱之為家,迎向充滿挑戰的未來。
Thumbnail
結束了我生活了1年多的布萊頓小鎮...開始開啟了尋找自己的生命旅程...從英國布萊頓出發、坐上火車後向北移動...這中間拜訪了古老的大學城牛津、劍橋、約克、曼徹斯特,或者是在蘇格蘭觀賞火焰之舞...當旅費不夠時,我會停下腳步留在喜歡的城市工作...
Thumbnail
工作、一人放鬆、便宜和舒適享用的北港小吃店。
Thumbnail
兩個沈重的大型行李箱在長廊間拖移著,走到一扇深綠色的木門前停下,她將鑰匙拿起打開這扇門,她打開的不只是一扇門, 更是她新生活的篇章,內心止不住的激動情緒。 蓮將房門打開,陽光透過窗戶折射在木桌的花瓶上,她淺淺的笑了一下看向這間小套房喃喃自語著:「真好。」 窗外的景色如詩如畫,倫敦的街道和建築在陽
Thumbnail
我喜歡的英國 我喜歡一一幅房子牆邊的壁畫,像是城市藏著小驚喜,或大或小的刺激我的視覺 我喜歡每棟從維多莉亞時期留下的房子,有著建築磚頭跟煙囪 我喜歡家家戶戶在前庭用上喜歡的花草,還有聖誕裝飾天使跟鹿 我喜歡英國涼爽的天氣,晴空萬里時,那陽光像天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