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買基金?
訂閱我的SOS的讀者,無非是對理財有興趣,或是已經在投資,想要為自己的財商加值而來,不管是哪一個,都可以簡而言之的說是「想賺錢」。
從小到大,我們的老師總告訴我們:「努力就會有收穫」,
偏偏投資這件事例外,就算你付出大量的時間,也不保證會賺錢
難怪學校沒有老師教投資,瞬間明白了什麼阿…
投入大量的時間卻不一定能看出成效,許多朋友會將希望寄託在基金業者與理專身上,通常他們會先幫你做風險承受度的問卷調查,在依照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推薦你相應的基金。
「好好填這份問卷,分數太低只能買貨幣基金喔,收益只比定存多一點點」
「你還年輕,高風險的基金可以賺取更多的報酬~~」
咦?所以高風險=高報酬?
看見”A股入摩大好時基”、”AI選基年化7%”、”養老月配15%”,就興奮地直接高潮
高風險不等於高報酬
風險?ok拉,就是這個東西的價格波動比較大唄,我還年輕,現在買了只要放得夠久,遲早會有大漲起來的一天!
如果真是這樣,高風險的投資標的就能獲得高報酬了嗎?
讓我們舉個例子來看看:
以2008–2013年,歷經2年熊市,3年牛市的美國市場為例,我把代表美國經濟的S&P 500股票指數ETF(SPDR)和美國3–7年公債ETF(IEI)來做比較。
可以發現,08–13年這五年中,股票漲了6.42%,而美國公債漲了12.00%,我們都能以常識判斷,股票的風險比公債高的多。
也就是說,在這個例子裡,「高風險」的股票反而帶來「低收益」。
高風險高虧損
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我認為該說是「風險與結果的不確定性成正比」,投資人正是因為承受不確定的結果,才能換取更多的報酬。當高風險資產面臨高虧損失,我們發現他的收益連風險低的資產都不如。
再者,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從大二時開始接觸投資,看了不下百本的投資書籍,在外匯市場、基金市場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當我大四準備嘗試選擇權時,卻大賠40%出場。就如我前面提到的,我們在投資過程中仍有可能花費了大量心力,卻還是拿到一個虧損的結果。
學習投資時98%時間臉上的表情 XD那該怎麼辦?投資如同雙面刃,高風險投資伴隨而來的除了高報酬、還有高虧損。
比起結果,投資人有正確的認知更為重要,該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投資結果的不確定性,才是投資前要先想清楚的事。
延伸閱讀:
這是懶人經濟學,以
口語化的方式解讀發生在
你我身邊的經濟學事件,如果你覺得對你有用,歡迎
追蹤我們或是把我們
分享給你的朋友。
畢竟,這裡可能是唯一一個願意跟你
說人話的投資指南。我是小賈,
懶人經濟學的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