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中秋節了,講到詞,大家直覺就是東坡的水調歌頭,宋人胡元任的著作
苕溪漁隱: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也是盛讚。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東坡跟弟弟從小一起長大,一起考試,一起成名,一直到開始做官之後才聚少離多。也因為這深厚的感情,讓他們可以在宦途不順的時候,互相打氣與扶持。而東坡身為兄長,在面對弟弟的時候,自覺就會收起低落的心情,而扮演積極指引的角色,而此情感的延伸,就是東坡擁抱眾生的入世情懷。
東坡是因為在政治上沒辦法施展理想之後,才從京師調到杭州當通判,通判是副官,地位僅次於太守。因為杭州的環境,讓東坡開始寫詞。宋朝文官三年一任,杭州之後東坡請調密州(現在山東)。原因之一是當時他弟弟子由在濟南當官,希望可以多跟子由見面。寫這詞的時候東坡知密州,年41歲。
在杭州三年,杭州因是個大城市,送往迎來的場合多,難免會有長官請東坡填詞,這樣的練習以及自己的才情,東坡已經可以掌握詞體的特性。後來在密州太守時期,奠定了自己的風格。此後寫詞,東坡會依照自己的心境來選詞牌,已經展現了以詞抒懷的特色。
先從詞牌說起,水調歌頭是隋煬帝在建造大運河的時候,做這首歌給民夫唱的。唐玄皇曾經在宮廷裡請樂工彈唱這詞,聽完之後只說一個字:悲!所以這詞本來就不是快樂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東坡於此中秋佳節之時,也難免因無法與子由在一起而落寞。
再來講詞序,東坡寫詞已經漸漸自成一格,大家會發現很多詞牌後面,有別於其他文人,東坡都會寫一個序文,用來表示寫此詞的目的。
東坡本身不擅長喝酒(註1),所以歡飲達旦又大醉,絕對事有蹊蹺,最後才說順便想念我的弟弟子由。在這請大家想想自己是否有離鄉背井生活的經驗,不管是工作或是讀書,當你跟家人電話的時候,你是不是都說自己過得很好,請家人不用擔心,很多辛酸是不會跟家人說的。所以東坡此時,主要是想念子由而做,而說歡飲達旦又大醉,其實是寬慰弟弟。
上片寫眼前情景(歡飲達旦),下片寫懷子由。
明月二句:語本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很多時候人生的問題你找不到解答,你就會想問天,希望老天給我們一個答案。古人認為天是永恆不變的,是有嚮往的,所以就會想要掙脫人世間的藩籬,到達永恆不變、沒有煩惱的彼岸。
我欲乘風歸去三句:有點醉了之後,東坡自己覺得飄飄欲仙,所以寫出我想乘著風到天上去,脫離人生的煩惱,但是一轉念,又擔心在天上沒辦法承受哪種心理的孤獨與寒冷,個人的永恆有什麼意義?
起舞弄清影兩句:理性的思維讓東坡回到眼前的世界,看看旁邊的同僚與家人,想想遠方的子由,其實你只要用心去愛,人間就是天堂。
轉朱閣三句:主詞是月光,將時間維度加進來,照在失眠的東坡。
不應有恨兩句:隨著情緒,東坡起怨恨月亮,為什麼總是在離別的時候又圓又哪麼的明亮呢?是不是故意的?[歐陽修應該會跟東坡說,孩子阿,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雨月。]不過東坡這恨意也只是一時的。
馬上進行理性的思辨,寫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外在事物不是永遠配合的哪麼完美。又何必執著?我們唯一能肯定的就是人間情誼。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要我們的情在,就算相隔兩地,我們會共同欣賞著明亮又美麗的月色,思念著對方。
註1. 書《東皋子傳》後:余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余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