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 我總算學會了 如何去愛 可惜你 早已遠去 消失在人海
---劉若英《後來》
從2001年膾炙人口的失戀情歌《後來》,到2018年的電影《後來的我們》,劉若英用她所擅長對愛描摹的深刻體悟,刻劃出在愛裡曾經錯過、逝去不再的感慨。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自古以來的愛,有著美好的結局,都成為人們相似的甜美印記,而帶著遺憾完結的,卻成了一個個關於愛的故事。我們能做的,也許是透過幾首歌曲、幾部電影中,尋找共鳴得以慰藉,而《後來的我們》便是這樣的一部電影。
「假如依恩再也找不到凱莉,這世界就再也不會有色彩了。」
見清和小曉的愛情故事,如同一般情侶般,熱戀期的烈火猖狂、磨合期的百般爭吵、分手後的悵然若失、重逢時的百感交集,導演巧妙地以許多「對比」,真實勾勒出人物性格的差異與情感價值觀念的不同,從南方到北方、從流離失所到事業有成、從彩色的過去到現在的黑白,讓觀眾能立足於現在的時點,洞悉主角們的過去十年,同時也是在漫漫長路的時光長廊裡,回首屬於自己過往的曾經。
「緣分那件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
《後來的我們》雖以愛情為主線,但整體而言,卻是在談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情感,背後的寓意深遠,看似簡單卻是一輩子的人生課題。
人們時常說,遇見真愛,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但更精準來說,「遇見幸福,不僅需要天時地利,更需要你認識真實的自己,認清對方與自己的相同與不同。」就像小曉一樣,所謂的擇偶條件,是社會價值的衡量準則,還是找到一個願意了解,並互相尊重、珍惜彼此的人?麵包與愛情的難解習題永遠沒有最佳解,只有相對自己的最適解。小曉和見清在相遇時,留下青春的印記;卻在離開時,才真正認識自己、了解「愛」的真實樣貌。緣分有時很妙,幫助自己成長最多的人,不見得是陪自己走到最後的人,就像見清一樣,與小曉分別之後,才進而認清自己,開始改變,在失去之後得以學會。
由田壯壯所飾演的父親一角,更是在整部電影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作為父母,比任何人都還了解自己的孩子,但為了讓孩子學著獨立、學著成長,寧可放手,也不願說穿。親情是人出生下來便與生俱來的情感連結,卻也極為容易因習以為常的陪伴而忽視,當自己逐漸成長的同時,父母卻也以同樣的速度變老,「別等到失去才說對不起,別把我愛你留給來不及」更是道出了人人心中面對離別的酸澀與苦楚, 也為整部作品劃下完美的總結。
「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人與人因為相識,而看見更寬廣的世界;卻也可能因為不合的頻率,而再也無法對上彼此,於下一個人生十字路口分道揚鑣。遺憾的是,我們無法重來,也無需重來,因為屬於自己的故事永遠不會說完,只能在各自散場之後,繼續向前,在善感的夜裡,追憶著曾經的過去,獨自呢喃。
後來的我們,又想對曾經的前任與過去的自己說些什麼呢?
後來的我們,真的學會如何去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