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生活是一本書

    張愛玲曾在半自傳散文我的天才夢中說到:「我發現我不會削蘋果,經過艱苦的努力我才學會補襪子……在現實的社會裡我等於一個廢物。我母親給我兩年的時間學習適應環境,她教我煮飯,用肥皂粉洗衣……在待人接物的常識方面,我顯露驚人的愚笨。」
    當我看到張愛玲如此坦承自己在生活能力方面的不足,我一方面基於惜才的心情,覺得天才只要把自己的專長發揮的淋漓盡致,是可以掩蓋其他方面的缺憾的,所以她說世人不會原諒她,但我認為只要是張迷,一定不同意這句話。另一方面覺得張愛玲說的話很驚悚,因為不是天才的我們,如果確定已經沒有張愛玲那樣洞悉世事的早慧,而在生活常識方面也跟著一蹋糊塗的話,那其實真的滿慘不忍睹的。
    簡單來說,我們都應該活得正常一點,至少不要和生活上的常識以及基本生存技能脫節。
    近來,我一直致力於引導我的孩子,將視野多多移轉到生活上的種種雜事,因為生活上的一切才是真正切身於我們的學問。可不是嗎?張愛玲的母親甚至說:「我懊悔從前小心看護你的傷寒症,她告訴我,我寧願看你死,不願看你活著使你自己處處受痛苦。」這裡已經很清楚的說明張愛玲母親的想法,她認為以張愛玲的狀況來看,死可能都好過當個生活上的白癡。
    我雖然不敢用詞如此犀利,但我也確實認為,不懂生存技能的人活著真的很辛苦。儘管這篇文章,其實更深層的意涵是張愛玲要告訴世人,她雖然沒有像一般人一樣,但她自有自己活著的樂趣,像是她說她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怎麼聽蘇格蘭兵吹bagpipe,享受微風中的藤椅,吃鹽水花生……
    她這麼一說,當然就已經很清楚的區隔了我們的不同。
    把生活上的事當作一件重要的事來學習並不困難,困難的是,怎麼從微小又細瑣的生活中意識到,我應該要把生活上的事當作一件重要的事來看待呢?
    我想我也是在很多年的以後,才漸漸意識到,好好地在生活裡用心學習這件事的重要性。像是好好吃飯、好好說話這類的日常點滴,我發現,它們可能比我以為的那些重要事更為的重要。
    好好吃飯包含著,認識米、認識食材、認識保存、認識生態、認識節氣、認識烹飪、認識所有能延伸出去的一切,還有對於「吃」這件事的價值觀以及文化以及美學,愈是思索就愈是尊敬了「生活」起來。
    前幾天去大賣場購物,在結帳的隊伍中有了一些等待,原因是前面的顧客買了一包菜,而收銀員認不出那包菜的名字,所以花了一些時間去找出正確答案,以至於後面的人都被拖延了時間。因為這件發生在我眼前的事,使我更加確認回歸生活上的學習。
    「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獨處時的自在我不是不能領略,但若能學習好好的看人的眼睛,學習好好地聆聽別人的話,學習好好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我想,我會更不遺憾這一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我還記得的時候,慢慢地把自己寫回來。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夏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