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知道,說謊是不好的行為,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運用說謊來隱瞞著真實的自己過生活,導致連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甚麼模樣了。
有時我們也不是故意要說謊,只是真正的情緒常常會被隱藏在漂亮的包裝下
「真相本身並沒有帶著焦慮不安,而是逃避真相才會有這種感覺」
「價值是你與生俱來的權利,你天生就有價值,不必努力去爭取」
以上摘錄自「別做熱愛的是,要做真實的自己」
認真一想,我們真的每一刻都在做選擇,就算無所事事也是一種選擇,每當我想到這裡,就會不由自主地動起身來去做我想做的事,去報名我想參加的活動,去看我一直想看的電影,因為每一刻都是我自己選擇的,選擇沉默,選擇反抗,選擇用什麼語氣對待別人。
而且每一個選擇都會為未來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未來,在電影「媽的多重宇宙」中,每做一個選擇,宇宙就會產生一個新的地球,裡面是做了另一個選擇的自己的生活,他們各有不同的職業,興趣與喜好。
「職業,興趣等等可以是表達自我的媒介,卻不是決定你是有無價值的先決條件」摘錄自「別做熱愛的是,要做真實的自己」
理解根源,並下定決心癒合。
研究顯示,成年人的依附模式與嬰兒時期如何被照顧有關係。而面對事情的反應,也通常與第一次遇見相似的情況兒時的我們如何處理有關係,也許客觀來說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但是以感受來說卻是相同的。面對事情的反應成為了一種模式。
「所謂模式,就是那些一再出現在你生命裡、不斷輪迴的事情,是一個人固有的行為、思維、情緒反應等的統稱。」摘錄自「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黃啟團
遇見讓自己痛苦自己卻總是看不透的事情,不妨回想那個感受讓自己想到兒時的什麼畫面,父母或周遭的人做了什麼事情,而自己又做了什麼事情,為了避免哪種感受,再以一個自己理想的完美的角色,告訴自己,沒關係,有那種感受是很正常的,理想的狀態是怎麼樣呢?希望兒時的自己如何被對待,由理想中的角色去對待小時候的自己。
恐懼與焦慮雖然激發我們的動力去完成某件事情,但是也讓我們疲憊不已,而且當完成後就不想再去做了,有沒有其他更輕鬆的方式讓我們獲得動力呢,讓健康的生活成為常態,讓學習成為一輩子的事。
在蔡康永與理科太太的影片《與父母的關係一言難盡?看看蔡康永如何回應》-不孝順是父母能給你最棒的禮物中,蔡康永說感受力比意志力重要,不要把每一件事都當作任務,因為任務會有完成的時刻,當看到這裡時,心裡有了滿滿將事情當作任務的回憶。
那要如何改變呢?
我想可能與自我價值有一點關係,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評價,當人認為自己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時,就會有內在的動力去改變現有的生活,而生活是一輩子的事。
「所謂「自我價值」是一個人自己對自己的主觀評價。一個自我價值高的人,會認為自己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因此,他們能夠一邊恐懼,一邊挑戰自己,敢於走出父母為自己設置的舒適空間,讓自己的生活越活越好。」摘錄自「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黃啟團
最近想要加強與家人、朋友的親密關係,卻發現越親近我越害怕,越沒有安全感,到現在能夠發現自己的感受,我很感謝過去努力的自己,也決定讓未來的自己感謝現在的自己,所以開始看了與人際相關的書,沒想到寫出的心得竟然不只與感情相關,也與生活相關,與學業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