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上)

前些時間,看到英國首相梅伊對教育政策大轉彎的新聞,勾起我去年暑假看BBC Two所拍攝的紀錄片- 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 (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 中式教育)- 的回憶,而這種教育實驗衝突性很高,實際地讓我們看到了兩種教育之間的實質差異。
早上七點到校,經過十小時的課程及二小時的自習時間,這群師生結束了累人的第一天。課堂上,英國學生喜歡問問題、挑戰師長,在五十人的教室中,紀律管理成為中國老師在這頭痛的問題,做筆記是學習中重要的一環,每天早晨需到集合場進行集會;英文課中,文法是最為重要的部分,但在英國卻著重於如何完整表達想法;數學課中,記憶公式是重要的,例如三角公式,中國式的上課速度讓部分英國學生無法跟上,英國老師則以諧音來記憶公式並進行能力分班教學,確定班上學生都跟上進度;自然課中,老師傾向以教授理論方式進行教學,鮮少讓學生進行實驗;體育課中,學生的體適能是需要達到一定的要求的,因為這與升學相關,而在英國老師則不斷鼓勵學生挑戰自己;除了典型課程外,中國老師也教授如何使用小扇子、包餃子、解開益智鐵環與摺紙。最後的驗收考試中,中式教育的平均較高,尤其是數學。
國文趙老師提到:「今天如果英國政府沒有給小朋友這麼多福利,學生或許會換一個方向思考:『讀書追求的是進入好的工作環境而有更好的生活,脫離貧窮飢餓。』」自然江老師則說到:「你們一直在拖慢老師的進度,這就是為什麼表現不如中國學生的原因。」「在這裡,挑戰權威是被允許的。」部分學生認為老師單純教授課程讓他們可以快速的學習到知識,但大部分的學生則流於一無所知的狀態。這對英國學生來說是個折磨的四個禮拜,不過就像自然江老師所說的:「也許中式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及批判性思考,我們應該互相擷取彼此教育系統的優點。」
看完這個紀錄片後,雖然說不是很專業,但拍到的的確是英國學生的表現,其中不難看出英國學生與東方學生的大不同。在世界每個角落都有像影片中Sofie 一樣,上課吵鬧,但無法提供建設性言論的學生,而重點在於這個教育怎麼處理這位學生,不斷地糾正?還是另尋出路??中國的優點在於給學生高密度的學習,讓學生能快速將所需知道的東西學起來,但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壓力,並縮短了培養自己興趣和與他人連結的能力,學生出社會時,有很多理論在腦袋中,但卻不知如何活用;而英國對於創造力的學習也有很多的經驗,但其中也有一些原因讓學子在國際評量中表現不如以往:思考及創造力在基礎科學工程美術很多領域都很重要,但並非所有學生的目標都相同,學校將培養科學人才的要素授予給每位同學上,同學在一段時間內所需學習的知識便會減少,造成優秀的同學因此在其領域中表現相當優秀,但其他學生卻因沒學到該有的學業能力,在國際的整體競爭力中矮了一截。兩種教育方式都有其缺點,都有被遺漏的學生,如何同時做到培養優秀人才與增強學業後段班學生面對將來社會所具備的基礎能力正是兩邊教育必須思考之處。
責任編輯:徐亞呈 核稿編輯:盧郁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