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Leto, 2018):獻給我們所愛的一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為了捕捉他們純粹而快樂的片刻,我們借了一台時光機。」就憑導演基里爾賽勒布倫尼科夫(Kirill Serebrennikov)的這段話,讓我覺得《夏》(Leto, 2018)非看不可(該片在去年入選坎城主競賽,最終雖未獲大獎,卻得到最佳原聲帶的殊榮)。第一次看大銀幕的時候全場滿座,我在大老遠的後排熱血沸騰;第二次特地買了前排的位子,整個影廳幾乎被我包場,只覺得自己就置身在那個未曾經歷過的時代,被感動到無以復加。於我而言,《夏》不僅僅是2018年的無冕之王,大概還是過去幾年來最喜愛的電影。正如宣傳廣告上某家媒體所言:「我們的金棕櫚!」──這樣的評語總令人激賞,而且在許多意義上,遠比電影獲得了何等成就還重要的多。

整部片聚焦於蘇聯時期的搖滾先鋒維克多崔(Viktor Tsoi),同列寧格勒搖滾俱樂部的前輩、天團「動物園」(Zoopark)的主唱麥可(Mayk)與其妻娜塔莎(Natasha)相識後的故事。在麥可協助之下,維克多的音樂之路步上正軌,但他與娜塔莎之間的情愫也逐漸產生矛盾。實際上,這段關係與史實有所落差(註1),而維克多的樂團「電影」(Kino)則在日後成為俄羅斯搖滾史上的傳奇。就其生平而言,《夏》拍攝的反倒是維克多成名前的平和時期。
循著導演「借來的時光機」一路前行,海邊的青年們引吭高歌,與黑白光影交織出一個80年代初期的蘇聯。彼時的觀眾要乖乖坐著觀賞搖滾樂演出,在火車上哼起西方搖滾得小心被指控「唱敵人的歌」,想演出的樂團為了讓歌詞過審必須自稱搞笑藝人,昨天一起玩音樂的小夥子則可能明天就被抓去當兵。雖然時代氛圍如此嚴峻,但電影反而淡化了這層背景,讓一切可能的危機都以浪漫奇想帶過──這也正是《夏》最為有趣之處:用現實裡不會發生的事情,反襯出時代裡曾經的理想與充滿希望的瞬間,究竟有多麼珍貴、多麼美好。

所以總有一名亦敵亦友的突兀角色混在人群中,直接打破第四面牆朝觀眾潑冷水,表示「以上都沒有發生」;其餘時候,他與麥可展開創作主題上的辯論,或者用俄文把片中出現的英文歌詞重新翻譯一遍,彷彿在替時代寫下嘲諷的註解。更有甚者,電影開始不久時維克多首次出場,那名「懷疑論者」自鏡頭前一閃而過,冷不防向觀眾說了一句:「一點都不像。」(第一次看我還以為自己搞錯了)。原來早從那個節點開始,整部片就鋪下了後設的魔幻基底,往後無論是路人集體開口唱歌、天馬行空的塗鴉動畫,還是當表演現場的觀眾打破常規群起躁動,黑白畫面忽地染上色彩,這一切竟然都理直氣壯地如此動人。電影一方面彰顯了存於音樂中的強大力量足以超越政治教條,一方面也試圖召喚人們對於自由的心之所向與身之所往,終究在無法觸及的想像中構成一個燦爛奪目的烏托邦。

而片中那臺攝影機所拍下的,關於這群其實已埋沒在歷史洪流的人物,目的也不是打造一部照著史實走的常規傳記電影,而是藉著回返時空,最大程度地再現那些令人神往的純粹時刻。好比那位名為「龐克」的青年,在派對結束後恍惚起身,盯著投影在牆上的海邊好一會兒,就這麼「跳」了進去,這靠的當然是電影在近百年前就出現過的剪接魔法,但在此時驚奇依舊。只見他轉向鏡頭對著觀眾告別,旋即褪去身上衣物,裸體衝向遠方的海平面,那一刻他彷彿擁有全世界。而我則不停想著那片海,想著導演怎麼知道我的感受,那與自己多年前獨自出國來到海邊,面對未知壯美而萌生出的興奮、自由和義無反顧之感毫無二致。

至於故事的明星光環雖然在維克多身上,但其實麥可更像是真正的主角。維克多自始至終展現了創作上的天賦,他的成名之路彷彿時勢使然:一位背著吉他的年輕人,用簡單直接的詩句唱出藍領階級的心聲,拒絕讓自己的音樂被貼上標籤,也或許他眼中本就不存在標籤,只是憑藉直覺接近音樂該有的模樣,就成了一個時代的聲音(片中大部分歌曲來自Kino樂團1982年的專輯《45》)。相較之下,麥可對西方音樂的涉獵影響其創作甚深,見識到蘇聯以外眾聲喧嘩的世界,似乎也因此陷入自身定位的疑惑之中。派對上有位好友讚美麥可的地位,認為應該把他的音樂拿給西方人聽,卻被麥可反罵「他們已經有了滾石、門戶、齊柏林飛船、歡樂分隊、鮑伊、狄倫!」隨即離席。當他看著走廊上掛著的無數張偉大專輯,背景響起了鮑伊的名曲〈All the Young Dudes〉,進入到彩色的幻想中,大夥模仿起一張張經典的專輯封面,致敬那些活在音樂世界裡永遠不會消逝的巨人們。電影的當下遂幻化為一個綺麗的迷離空間,歷史彷彿總在循環,屬於一個時代集體的狂歡、失落、迷惘與滿腔熱血,乃至個體平凡亦或充滿象徵的榮耀時刻,皆代表著無數年輕靈魂的躁動生命,無疑也回過頭來造就了整個顛簸前行的世代。

而麥可必定是在維克多的音樂中,感受到了一些真正重要的、需要被世人記住的事物,並且願意為此犧牲奉獻,即使那根本無關乎自己的成就。這或多或少呼應到麥可理想中的世界(也許是一個奔騰不復的搖滾盛世),以至於在那幅圖景之前,個人瑣事都得退居其後,甚至也包括隱忍妻子喜歡上對方的事實。說麥可「眼中只有音樂」未免有點矯情,但就如同整部片純淨的調性,維克多與娜塔莎的戀情也沒有太多雜質,自然而然地發生、彼此尊重地抑止,被表現成一種瀟灑的坦然,因此美好的願意讓人相信。麥可是如此迫切地想讓世人認識維克多,除了持續給予創作建議,也用前輩的身份讓歌詞通過審查,更在首次登台時助陣相挺;演出結束後,他幾乎是故意促成娜塔莎與維克多獨處,放逐般地讓自己遠離他們,接著居然是去請求好友替維克多錄製專輯。比起「動物園」擱置以久的唱片,麥可顯然更擔心維克多的音樂在「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的蘇聯時代一聲不響地消失。

當錄音室裡的任務告一段落,麥可便默默離去。鏡頭一轉,專輯已經發表且評價良好,眾人圍坐,麥可與維克多平起平坐地共同受訪。被問及希望演出的場地,麥可想在千人體育場採用豪華配置,維克多卻表示若能在小酒吧表演足矣,兩人的見解就如同音樂風格的不同,也埋下未來他們終將分歧的預示。日後,當維克多回顧起這段往事,應當會明白:曾有先行者替他撞過每一堵高牆、摔進每一道溝壑,指引他朝著對的方向前進,最終也用自己的方式同他道別。

上一次這樣打從心底喜愛一部電影,甚至在觀影中忍不住露出微笑的經驗,大概是中國導演張大磊的《八月》(The Summer Is Gone, 2016)。巧的是,兩部片不只同樣關於夏天、也都是黑白片,即使風格天差地遠,紀念與致敬一段歲月的創作主旨也都相似。一去不復返的時光,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維度,在導演的雕刻之手中重現了。而這些必然逝去的人與事都化做驕傲的消亡史,光是感受到它們曾經存在過,就足以讓人動容,甚或從中找到寬慰和動力。

於是,《夏》的結尾是如此平淡卻震撼人心。當初沒沒無聞的樂團正紅極一時,曾經處處刁難的長官也得說上幾句好話,而維克多始終是那個拿著吉他、唱自己的歌的年輕人,外表看來煥然一新,神情卻一如往昔。他在意麥可是否會來看表演,卻在沒得到肯定答案的情況下上了舞臺,當鼓點都下了的時候,維克多看見麥可與娜塔莎走入會場,立即示意樂手們停下,改唱起另一首〈樹〉,就像是要特地獻給麥可,感念這位伯樂的知遇之恩。樂聲悠揚,維克多反覆地唱誦:

"我知道我的樹活不過一週/我知道我的樹在這座城市裡毫無希望
我花了所有的時間陪伴它/我厭倦了其他事物
似乎它就是我的房/似乎它就是我的好友
我種下了一棵樹….."

維克多的身旁忽然浮現出實際的生卒年份(1962–1990),接著鏡頭緩緩掃過臺下專心聆聽的觀眾,停在總是戴著墨鏡、看不清表情的麥可臉上,畫面同樣出現了這個人曾經存在於世上的時間(1955–1991);只見他頓了頓,轉身走遠,周圍的聲音漸漸隱沒,娜塔莎露出了笑容,與眾人一起熱烈鼓掌……

導演在最後是這麼說的:「這部片是獻給我們所愛的一切。」


註1:金馬 55 選片|《夏》:如果搖滾樂有一個美好結局 | http://www.biosmonthly.com/issue_topic/981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尋向影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後來我才知道,她對抗的東西,是一份「憑空而來」的「惡」、或者某種「無法解套的事物」。它可以抹煞人為洗清罪過所做的一切努力,也可以完全不顧你是誰、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不分青紅皂白給予處置,只因為流淌在血液裡、顯現在形貌上的種族原罪。
很喜歡李察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電影的溫暖,每個人物都那麼鮮活,在一個不甚美好的世界裡,尋找各自的答案。《老爸出任務》沒有什麼大場面或特效,卻意外動人(和好笑);它有的是人們的真實,真實的往來、嘴砲、和情感流動,給出的思考也足以讓人回味再三,甚或笑著流淚。
後來我才知道,她對抗的東西,是一份「憑空而來」的「惡」、或者某種「無法解套的事物」。它可以抹煞人為洗清罪過所做的一切努力,也可以完全不顧你是誰、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不分青紅皂白給予處置,只因為流淌在血液裡、顯現在形貌上的種族原罪。
很喜歡李察林克雷特(Richard Linklater)電影的溫暖,每個人物都那麼鮮活,在一個不甚美好的世界裡,尋找各自的答案。《老爸出任務》沒有什麼大場面或特效,卻意外動人(和好笑);它有的是人們的真實,真實的往來、嘴砲、和情感流動,給出的思考也足以讓人回味再三,甚或笑著流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Palm Springs棕櫚泉不思議》是由麥克斯巴巴考夫執導,於2020年上映的美國科幻浪漫喜劇電影。由安迪山伯格、克莉絲汀米利歐提主演。影片講述兩名在棕櫚泉出席婚禮的陌生人遭遇時間循環的故事。 本片以黑馬之姿獲得多數好評,並在金球獎獲得最佳音樂及喜劇電影及同類型最佳男主角等2項提名
Thumbnail
與音樂接觸的契機,一切都要從和角頭音樂與台北縣政府合作拍攝的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開始。 2003年,龍男接到了來自台北縣政府所舉辦的海洋音樂祭的拍攝案子,紀錄政府單位籌備音樂祭的辛苦過程,本來只是單純的活動紀錄,龍男硬是把他拍成了有血有肉、屬於那些樂團與音樂人的紀錄片。
Thumbnail
  《This is it麥可傑克森:未來的未來演唱會電影》是由肯尼奧特嘉執導的音樂記錄電影,其為麥可傑克森在2009世界巡迴演唱會前,為進行總數為50場的演唱會第1場倫敦場的排練過程。   儘管受到傑克森家族的抵制及眾多樂迷的批評,本片最終還是拿下2.61億的票房成績,為史上票房記錄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由義大利導演朱賽貝‧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執導,作曲家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1928年11月10日–2020年7月6日)配樂。《新天堂樂園》榮獲1989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及199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乍看夏卡爾的畫,第一個感覺是彷彿走進夢幻世界。的確,他是第一個作品被稱為「超自然」的畫家。等到多看了幾幅他的畫以後,會發現他的畫中有些東西是常常出現的,例如牛、小提琴、戀人…等。這是其來有自的。 魂牽夢縈的鄉愁 我們先看看夏卡爾的背景。他是猶太人,於 1897
Thumbnail
本文介紹:我踏浪而來、你那好冷的小手、天涼好個秋、燃燒吧!火鳥、蹦蹦一串心、卻上心頭、在那河畔青草青、迷你特攻隊、搭錯車、今年的湖畔會很冷十部80年代初期電影及其插曲,並介紹:沈雁、銀霞、鮑正芳、黃仲崑、高凌風、劉文正、江玲、陶大偉、蘇芮、齊豫等人演唱的歌曲,就讓大家一首接一首的回味經典吧!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和山やま創作的漫畫《去唱卡拉OK吧!》經過山下敦弘導演的改編創作,搖身一變成為輕盈又可愛的音樂喜劇電影。或許導演也在聰實與狂兒的故事裡,嗅到了雨水浸濕泥土和空氣後,滿是混濁潮濕的味道;又或許在那陰鬱灰暗的畫面中,還能看見聰實的傘和狂兒的背,透出了一片彩色。《去唱卡拉OK吧!》就此於焉而生。
Thumbnail
「夏日仍在我心中吟唱,如果沒有,那我就無法創作了。」 布萊德利庫柏 再度執導,同樣以音樂愛情電影作為題材,整體功力比《一個巨星的誕生》更加純熟。同樣片長,但處理得更加細膩不拖沓。
《馬爾多羅之歌》不僅是上個世紀二零年代超現實主義者眼中被埋沒的經典,作為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強大刺激,進而將洛特雷阿蒙(本名為伊齊多爾. 迪卡斯 )視為運動的「授精者」,甚至是一名先知。《馬爾多羅之歌》對日後文學依然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譬如寫《空間詩學》的巴榭拉(Gaston Bachelard),或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Palm Springs棕櫚泉不思議》是由麥克斯巴巴考夫執導,於2020年上映的美國科幻浪漫喜劇電影。由安迪山伯格、克莉絲汀米利歐提主演。影片講述兩名在棕櫚泉出席婚禮的陌生人遭遇時間循環的故事。 本片以黑馬之姿獲得多數好評,並在金球獎獲得最佳音樂及喜劇電影及同類型最佳男主角等2項提名
Thumbnail
與音樂接觸的契機,一切都要從和角頭音樂與台北縣政府合作拍攝的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開始。 2003年,龍男接到了來自台北縣政府所舉辦的海洋音樂祭的拍攝案子,紀錄政府單位籌備音樂祭的辛苦過程,本來只是單純的活動紀錄,龍男硬是把他拍成了有血有肉、屬於那些樂團與音樂人的紀錄片。
Thumbnail
  《This is it麥可傑克森:未來的未來演唱會電影》是由肯尼奧特嘉執導的音樂記錄電影,其為麥可傑克森在2009世界巡迴演唱會前,為進行總數為50場的演唱會第1場倫敦場的排練過程。   儘管受到傑克森家族的抵制及眾多樂迷的批評,本片最終還是拿下2.61億的票房成績,為史上票房記錄
Thumbnail
《新天堂樂園》由義大利導演朱賽貝‧托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執導,作曲家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1928年11月10日–2020年7月6日)配樂。《新天堂樂園》榮獲1989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及199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乍看夏卡爾的畫,第一個感覺是彷彿走進夢幻世界。的確,他是第一個作品被稱為「超自然」的畫家。等到多看了幾幅他的畫以後,會發現他的畫中有些東西是常常出現的,例如牛、小提琴、戀人…等。這是其來有自的。 魂牽夢縈的鄉愁 我們先看看夏卡爾的背景。他是猶太人,於 1897
Thumbnail
本文介紹:我踏浪而來、你那好冷的小手、天涼好個秋、燃燒吧!火鳥、蹦蹦一串心、卻上心頭、在那河畔青草青、迷你特攻隊、搭錯車、今年的湖畔會很冷十部80年代初期電影及其插曲,並介紹:沈雁、銀霞、鮑正芳、黃仲崑、高凌風、劉文正、江玲、陶大偉、蘇芮、齊豫等人演唱的歌曲,就讓大家一首接一首的回味經典吧!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和山やま創作的漫畫《去唱卡拉OK吧!》經過山下敦弘導演的改編創作,搖身一變成為輕盈又可愛的音樂喜劇電影。或許導演也在聰實與狂兒的故事裡,嗅到了雨水浸濕泥土和空氣後,滿是混濁潮濕的味道;又或許在那陰鬱灰暗的畫面中,還能看見聰實的傘和狂兒的背,透出了一片彩色。《去唱卡拉OK吧!》就此於焉而生。
Thumbnail
「夏日仍在我心中吟唱,如果沒有,那我就無法創作了。」 布萊德利庫柏 再度執導,同樣以音樂愛情電影作為題材,整體功力比《一個巨星的誕生》更加純熟。同樣片長,但處理得更加細膩不拖沓。
《馬爾多羅之歌》不僅是上個世紀二零年代超現實主義者眼中被埋沒的經典,作為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強大刺激,進而將洛特雷阿蒙(本名為伊齊多爾. 迪卡斯 )視為運動的「授精者」,甚至是一名先知。《馬爾多羅之歌》對日後文學依然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譬如寫《空間詩學》的巴榭拉(Gaston Bachelard),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