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龍高手3》_成長就是失去,卻仍有辦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未知帶給人恐懼,害怕著各種不確定的因素,而人類就依循著感覺走,在中間築起一道牆,安逸的生活讓他們自以為安全,封閉了和外在交流的機會,愜意卻固執的不容任何改變。但勇氣卻能帶來希望,這無關乎地位、高矮胖瘦,只要有心就有機會接觸到更不一樣生活。
從敵人到朋友,這無疑是個強大的轉變,沒有人只有一個面向,而龍也是,就看我們用什麼角度去看待,只要我們學會去相信不一樣,去嘗試用另一種方式去看待,那得到的結果就會不一樣。我們很常憑著感覺行事,聽到流言蜚語就胡亂聽信,直接作判斷,用標籤來認定一個人,鮮少自己主動在去了解。不過只要一靠近,那麼就會明白往往和自己想的不一樣,也許有些事仍舊是事實,但絕不是絕對。
我們靠著聯絡感情得到慰藉,喜歡有人可以依靠,遇到事情除了一口氣嚥下,不然鮮少不找人談心。相互的扶持和成長,往往讓人更加的依賴彼此,漸漸的生命似乎少不了那麼一號人物,只要他一旦消失,內心便焦慮的無法安寧,認定自己一個人無法生活。但事實往往沒有那麼嚴重,不過就是還未了解到獨立而已。
人活在世上,少不了要離別。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人有辦法留住另一個生命體,想法和內涵塑造了彼此與眾不同的樣子,而正因為如此那恰好引領形形色色的人走向不同的道路。無論親近與否,終究在生命的道路上終將一別,也許有緣再見,但也許下一次碰面就是下一輩子。所以唯獨我們珍惜相處時間,才有機會在分離時不留下遺憾,也許仍舊感到感傷,但過去的回憶會陪伴著接下來的路。
沒有人會始終陪著自己,唯獨自己懂得分離、懂得放手,才有辦法在接下來的路上走得更好。
avatar-img
0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之前才提到鱷魚在古代中國也被認為是龍的一種,是所謂的「鼉龍」,然後《唐朝詭事錄》就出現鼉龍惹~ 劇中提到的鼉,可以用天竺香讓牠睡著,真的有天竺香這種東西嗎?
Thumbnail
想不想成為馴龍高手? 你說,這世界上沒有龍。 不過,在古代中國,他們認為鱷魚就是龍!沒龍可馴,馴鱷魚也行啦。 最近有一個澳洲的研究發現,可以用吃的來訓練鱷魚。 他們為什麼要訓練鱷魚呢?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探討現代社會中的人心與自省的重要性,反映出生活中的困難與心靈的迷失。透過雷聲的隱喻,揭示出在表面繁華背後,許多人面對自身的懷疑與矛盾。強調在這快速變動的世界中,重新找回心靈的智慧與內省的重要性,以免成為無知的猿猴,淹沒於世俗的利益與恐懼之中。
在面對孤獨感和、面對與人相異的成長經歷時,我們隨時都能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一切。分享自己從不同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中所感受到的自我發現:藉著思考過去的點滴,我們其實能夠意識到身邊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價值,找到心中的平靜與力量。
「世上唯一不變的是一直在改變。」某位智者曾講過這句話。 在命運面前,人從未能真正擁有甚麼—除了自己。當我意識到這兩件事,孤單不禁隨之油然而生,更深的寂寞,在不遠處。
Thumbnail
成長,或許始於我們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陰暗面,並真誠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者,也可能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加堅定地擁抱自己的選擇,無論它們在他人眼中有多麼不堪。畢竟,人生本就是一場充滿矛盾和衝突的旅程,沒有人能夠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全部。我們都在自己的迷宮中摸索前行,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出路和答案。
Thumbnail
2022.08.19 博物學家翻閱的是地球之書,但教育者卻不僅僅是說書人。 光要把書說的精彩就已經夠難的了,戴上博物學家的眼鏡之後,教育者還得把眼鏡摘下,換個思路,再戴上學習者的眼鏡。 因為,對概念為本的學習者,期待的不是成為一個好的聽眾,而是成為能主動戴上眼鏡,也能主動脫下眼鏡的人。
Thumbnail
2022.08.03 最近看到這句話,「思想走在觀察前面」,真是太貼切了。 你如何想,決定了你看見什麼,更決定了後續的事情。 因此每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都像是戴著各自的有色眼鏡在觀看世界。 這個眼鏡,就是「思維模式」,是你如何「概念化」這個世界,以方便自己理解並接受它。 它關乎你如
Thumbnail
2022.08.03 這一趟上山,怎麼說呢,可以說是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不斷交織的一趟旅程。 在這熟悉又不熟悉的山上,每一個轉角,每一條路上, 我都可以看見過去的自己、過往的片段,像是魅影般重疊在現在的時空上。高中的生研社、大學的保育社、自己跑合歡山的那些時光、輔九的結訓攀登......
Thumbnail
之前才提到鱷魚在古代中國也被認為是龍的一種,是所謂的「鼉龍」,然後《唐朝詭事錄》就出現鼉龍惹~ 劇中提到的鼉,可以用天竺香讓牠睡著,真的有天竺香這種東西嗎?
Thumbnail
想不想成為馴龍高手? 你說,這世界上沒有龍。 不過,在古代中國,他們認為鱷魚就是龍!沒龍可馴,馴鱷魚也行啦。 最近有一個澳洲的研究發現,可以用吃的來訓練鱷魚。 他們為什麼要訓練鱷魚呢?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探討現代社會中的人心與自省的重要性,反映出生活中的困難與心靈的迷失。透過雷聲的隱喻,揭示出在表面繁華背後,許多人面對自身的懷疑與矛盾。強調在這快速變動的世界中,重新找回心靈的智慧與內省的重要性,以免成為無知的猿猴,淹沒於世俗的利益與恐懼之中。
在面對孤獨感和、面對與人相異的成長經歷時,我們隨時都能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一切。分享自己從不同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中所感受到的自我發現:藉著思考過去的點滴,我們其實能夠意識到身邊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價值,找到心中的平靜與力量。
「世上唯一不變的是一直在改變。」某位智者曾講過這句話。 在命運面前,人從未能真正擁有甚麼—除了自己。當我意識到這兩件事,孤單不禁隨之油然而生,更深的寂寞,在不遠處。
Thumbnail
成長,或許始於我們能夠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陰暗面,並真誠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者,也可能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加堅定地擁抱自己的選擇,無論它們在他人眼中有多麼不堪。畢竟,人生本就是一場充滿矛盾和衝突的旅程,沒有人能夠完全理解另一個人的全部。我們都在自己的迷宮中摸索前行,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出路和答案。
Thumbnail
2022.08.19 博物學家翻閱的是地球之書,但教育者卻不僅僅是說書人。 光要把書說的精彩就已經夠難的了,戴上博物學家的眼鏡之後,教育者還得把眼鏡摘下,換個思路,再戴上學習者的眼鏡。 因為,對概念為本的學習者,期待的不是成為一個好的聽眾,而是成為能主動戴上眼鏡,也能主動脫下眼鏡的人。
Thumbnail
2022.08.03 最近看到這句話,「思想走在觀察前面」,真是太貼切了。 你如何想,決定了你看見什麼,更決定了後續的事情。 因此每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都像是戴著各自的有色眼鏡在觀看世界。 這個眼鏡,就是「思維模式」,是你如何「概念化」這個世界,以方便自己理解並接受它。 它關乎你如
Thumbnail
2022.08.03 這一趟上山,怎麼說呢,可以說是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不斷交織的一趟旅程。 在這熟悉又不熟悉的山上,每一個轉角,每一條路上, 我都可以看見過去的自己、過往的片段,像是魅影般重疊在現在的時空上。高中的生研社、大學的保育社、自己跑合歡山的那些時光、輔九的結訓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