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以成為馴龍高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想不想成為馴龍高手?


你可能會說,別傻了,這世界上沒有龍。


不過,在古代中國,他們認為鱷魚就是龍!沒龍可馴,馴鱷魚也行啦。



馴鱷魚?最近有一個澳洲的研究發現,可以用吃的來訓練鱷魚。


他們為什麼要訓練鱷魚呢?原來,在澳洲,自從在1935年引入了102海蟾蜍(Rhinella marina)以後,海蟾蜍就螽斯衍慶,生生不息;現在海蟾蜍已經成為當地非常嚴重的生態危害:海蟾蜍背部的毒疣分泌嗎啡,會讓狗、貓等家畜中毒;海蟾蜍繁殖力超強(一次可以產8,000–25,000個卵),海蟾蜍體積大(成體體長約為24公分,有大到50公分的紀錄)、食量當然也大,造成當地昆蟲以及水中的生物滅絕。



在2018年,海蟾蜍入侵了澳洲的Danggu Geikie Gorge 國家公園。結果,國家公園裡的淡水鱷魚(Crocodylus johnstoni)就開始因為捕食海蟾蜍而死。2019年有60隻淡水鱷魚死亡(占整個族群的33%),2020年有63隻淡水鱷魚死亡(30%)。雖然海蟾蜍有毒,但是因為不是吃下去馬上死掉,也沒有難吃的味道,所以鱷魚們就算看到同伴死掉,也無法把兩件事情連起來。


怎麼辦呢?


研究團隊想到,或許給牠們吃有噁心味道的海蟾蜍,會讓牠們記得這東西真噁,以後就不會吃它?


於是,他們在2021年9月和10月訓練鱷魚,每次5天。他們在每天下午3點到5點放置加料的海蟾蜍與不加料的雞肉,第二天早上6點到8點移除剩下的誘餌,然後當天下午再放新的。


加料的海蟾蜍是加什麼料呢?他們加入了氯化鋰(lithium chloride)。氯化鋰鹹鹹的,會引起動物感到噁心和不適,在動物實驗中常用來訓練動物。


訓練的結果如何呢?在2021年,還沒開始訓練之前,已經死了9隻鱷魚;訓練後只死了3隻。2022年,雖然沒有繼續訓練,但是鱷魚只死了21隻(11%)。在附近的另一個區域,未受訓練的鱷魚在2022年有8隻鱷魚死亡,佔整個族群的36%。


因此,研究團隊建議,每年都應該給鱷魚進行訓練,讓鱷魚不敢吃海蟾蜍,這樣才不會有更多的鱷魚死於非命。


過去曾有報導,有些狗貓因為吃到海蟾蜍背上毒疣的嗎啡而成了「嗎啡仙」(這要用台語),既然這方法可以幫忙鱷魚,不知道能不能幫牠們呢?


參考文獻:


Ward-Fear Georgia, Bruny Miles, Rangers the Bunuba, Forward Clare, Cooksey Ian and Shine Richard. 2024 Taste aversion training can educate free-ranging crocodiles against toxic invaders. Proc. R. Soc. B.29120232507

http://doi.org/10.1098/rspb.2023.250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莊小昕-avatar-img
2024/08/15
謝謝老師分享,這篇很可愛,人類仍然很愛護鱷魚!但是,與其花這麼多人力、力氣去"訓練鱷魚",不如直接根除海蟾蜍,不是更釜底抽薪嗎?
葉綠舒-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15
❦ 莊小昕 海蟾蜍之前出現在中部,好像是埔里,當時不少人去幫忙移除,不知道後續。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98會員
633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年輕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看《前進高棉》(Platoon)。當時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越戰對美國人留下多麼深的傷痕。但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越戰在越南人民身上留下的傷痕,只怕不是三五十年去得掉的。 這個傷痕,來自於橙劑(Agent Orange)。 橙劑是什麼?用來做什麼?為什麼會造成傷害呢?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5/04/30
年輕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看《前進高棉》(Platoon)。當時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越戰對美國人留下多麼深的傷痕。但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越戰在越南人民身上留下的傷痕,只怕不是三五十年去得掉的。 這個傷痕,來自於橙劑(Agent Orange)。 橙劑是什麼?用來做什麼?為什麼會造成傷害呢?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第一章:兩族的傳說 在遠古的世界中,龍族居住在高山之巔,掌管天空和雷電,而蛇族則棲息在深淵之中,控制著大地和河流。這兩個族群擁有不同的力量和信仰,長久以來彼此敬畏卻不互通往來。
Thumbnail
第一章:兩族的傳說 在遠古的世界中,龍族居住在高山之巔,掌管天空和雷電,而蛇族則棲息在深淵之中,控制著大地和河流。這兩個族群擁有不同的力量和信仰,長久以來彼此敬畏卻不互通往來。
Thumbnail
李葛點點頭,好奇問道:「那要怎麼血脈晉升?還有它們已經是野獸,我要怎麼讓它們學習動物的技能?」 凱律搖了搖頭,「只要是野獸,就沒辦法學習到動物的技能。」 「可惜。」李葛嘆了口氣。 凱律耐心的從頭開始解釋。 「普通到稀有的階段,生物的膚色,會發生改變,直到進化蛻變成功後,才會停
Thumbnail
李葛點點頭,好奇問道:「那要怎麼血脈晉升?還有它們已經是野獸,我要怎麼讓它們學習動物的技能?」 凱律搖了搖頭,「只要是野獸,就沒辦法學習到動物的技能。」 「可惜。」李葛嘆了口氣。 凱律耐心的從頭開始解釋。 「普通到稀有的階段,生物的膚色,會發生改變,直到進化蛻變成功後,才會停
Thumbnail
人類是大自然裡的頂級獵食者。 比狼還狡詐。 比獅群還懂圍毆。 能夠在死亡追逐中逼死羚鹿。 能製造出精巧的工具。 為了更好生存, 人類藏起狡詐露出善良, 將圍毆矯飾成多數決, 把過人的耐力用來忍受偽裝的不適, 用腦袋進行學習和沉澱。
Thumbnail
人類是大自然裡的頂級獵食者。 比狼還狡詐。 比獅群還懂圍毆。 能夠在死亡追逐中逼死羚鹿。 能製造出精巧的工具。 為了更好生存, 人類藏起狡詐露出善良, 將圍毆矯飾成多數決, 把過人的耐力用來忍受偽裝的不適, 用腦袋進行學習和沉澱。
Thumbnail
海洋霸主虎鯨實際上是媽寶? 虎鯨會把大白鯊當零食嗑?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海洋霸主虎鯨實際上是媽寶? 虎鯨會把大白鯊當零食嗑?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龍。 大家好像很熟但又很陌生的生物,在各種文學、影視、動漫或是遊戲都很常出現,主要會分成西洋龍跟東洋龍兩派。 東洋龍大家都認為是神、或神獸,其實這說法不太正確,因為神龍是神龍,神獸是神獸,兩者不一樣。
Thumbnail
龍。 大家好像很熟但又很陌生的生物,在各種文學、影視、動漫或是遊戲都很常出現,主要會分成西洋龍跟東洋龍兩派。 東洋龍大家都認為是神、或神獸,其實這說法不太正確,因為神龍是神龍,神獸是神獸,兩者不一樣。
Thumbnail
大家一定知道,英語中龍是dragon。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所有長得像超大飛行蜥蜴的幻想生物,都會歸類在dragon的範疇。現今不同文化的傳說流傳到整個世界,因而也吸收了大量不同文化的類龍生物。比如說,東亞龍和西方龍就有明顯的差別。除了正港的龍以及東亞龍以外,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常見的分類龍的詞彙吧!
Thumbnail
大家一定知道,英語中龍是dragon。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所有長得像超大飛行蜥蜴的幻想生物,都會歸類在dragon的範疇。現今不同文化的傳說流傳到整個世界,因而也吸收了大量不同文化的類龍生物。比如說,東亞龍和西方龍就有明顯的差別。除了正港的龍以及東亞龍以外,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常見的分類龍的詞彙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