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3/1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譯事雜談‧拾貳‧口譯員秘辛(二)

上篇文章概略介紹了口譯員的工作形態 可以區分為逐步口譯與同步口譯兩種 同時也稍微提了口譯員所需要具備的技能 以及口譯員在工作時所需要面對的壓力
尚未讀過前文的讀者們請透過以下連結前往閱讀
接續上回 本篇文章將以台灣目前提供口譯訓練(口筆譯研究所)的學校為出發點 介紹口譯員的訓練過程(以中英互譯為例) 假如對口譯工作有興趣,歡迎參考本篇文章 試試文中所提的訓練方法,好判斷這份職業適不適合自己 若是準備接受訓練或即將就讀口譯研究所的新血,就當作預習一下囉!
首先,身為譯者的首要條件,當然是精通兩種語言(外語、母語)。許多外界人士總認為,只要外文好就能夠當譯者(口筆譯皆然),其實並非如此。想要成為譯者,不但外語要好,母語更要好,因為理解是一回事,表達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外語跟母語的能力缺一不可。
台灣有提供口譯訓練的學級單位大多是口筆譯研究所(近年來開設口筆譯訓練課程的學校日漸增多,並有少數科大以及大學有設立翻譯系學士班),合理推論,應該沒有人會在外語能力不佳的情況下報考口筆譯研究所,因為拿中英文互譯為例,要能從事翻譯工作,英文好只是其中一個條件,卻是必要條件。因此,能進入口筆譯研究所的學生,基本上外語能力一定夠好,而能夠通過入學考試,想當然母語能力也不會差到哪去。
在實質的口譯訓練部份,或許各家單位的課綱與方式不同 但口譯訓練的項目不外乎:
(1)分神訓練 (2)視譯訓練 (3)逐步口譯 (4)同步口譯
接下來將分別介紹各種訓練課程

分神訓練:
誠如上回文章所說,無論是逐口(CI)或是同口(SI),口譯員都必須同時聆聽講者的談話內容,並且將講者的話以不同語言說出來。因此,口譯員必須具備分神的能力,一邊聽、一邊說。另外,由於教師必須同步監聽每位學生的練習狀況,所以口譯訓練大多會在視聽教室內進行,每個學生桌上都有一套耳機,教師則可以透過主控桌切換監聽頻道。
跟述: 播放一段任意內容的錄音(可能是新聞、氣象預報、演講),學生必須在聽見錄音之後,立即完整複誦耳朵所聽見的內容。透過同時聽、說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習慣分神,好像影子一樣緊跟講者的腳步,所以跟述訓練的英文名稱可以叫做「shadowing」,是不是很切題?
這種訓練方式聽起來簡單,畢竟只是把聽到的話重複一遍,好像不難?
各位可以試試,隨便打開電視上的新聞頻道,試著跟在主播的話後面,立即重複新聞主播所說過的每一句話,間隔不超過三秒。事實上,跟述的間隔時間愈長,困難度也愈高,因為需要的暫存記憶更多,也更無法分神聽見講者接著說了什麼。練習時間不用太長,持續30秒就好。這可是會讓你實際覺得大腦在發熱的訓練啊!過不了太久,就會進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境界了。
如果覺得跟述中文的難度不太高,那就換個語言,打開ICRT或CNN來跟述英文試試吧!

視譯訓練:
提供一篇文章,學生必須在眼睛掃描文章時,直接以口說的方式將句子翻譯出來。
或許學生個人的外文閱讀能力很好,無論是在新聞、社論或文學作品的閱讀上都能相當順利地理解,閱讀速度也很快,但若要進行視譯,那可是另外一回事。因為此時不單要讀懂文章,而且必須以句子為單位,在閱讀之後立刻以另一種語言將句子的內容說出來。
訓練初期先從「讀完一句,翻譯一句」開始,並且在熟練之後,進階為「一句還沒讀完,就開始構築句子內容,並且在翻譯該句時緊接著閱讀下一句」,藉此構成口譯工作的雛形,進一步要求學生的分神與組織能力,同時也考驗學生開口的膽量。
對閱讀能力有信心的讀者不妨也嘗試一下,找篇網路文章,一邊閱讀的同時一邊口譯,並且將自己所說的話錄下來,再播放給自己聽,或許也能因而體會到,「會讀英文不見得會翻譯」這檔子事。

逐口訓練:
訓練過程中,可以由教師扮演講者,或是由學生兩兩一組,輪流扮演講者。講者先行朗讀文章,一口氣念完一個段落,再由扮演口譯員的學生將講者的朗讀內容翻譯為另一種語言。
由於講者一次念完一整段,口譯員不可能純粹依靠短期記憶力,將整段文章內容記在腦海中,於是口譯員在講者開始朗讀文章後,必須立刻以紙筆記下講者的朗讀內容,此時牽涉到的,是口譯員的筆記能力。
學生在筆記時的語言並未受限,但一般會建議以譯出語(target language)作筆記,有利於口譯員發話時不用再次轉換語言,當然,這點因人而異。筆記的重點在於簡單扼要,因為講者的口說步調連貫,不會讓口譯員有太多時間寫字,因此在訓練時,會建議學生以符號代替文字,例如以「一個圈加一條橫線」代表「global」或「全球」等涵義。至於筆記上的符號想怎麼畫,甚至用一大堆線條表示因果關係都沒問題,但前提是口譯員自己要看得懂。否則縱使筆記畫得行雲流水,等到要翻譯時卻看不懂,仍然白搭。
基於上述原因,每個口譯員的筆記方式都是獨一無二。
順帶一提,由於口譯員對口語表達能力要求極高,也為了維護口譯員的專業形象,教師會要求學生在翻譯過程中不可出現停頓語(filler),也就是平常說話時常常會出現的「呃」、「那個」、「就是」這類贅詞,既沒有意義,又會打斷講述的內容,更可能讓聽眾誤以為口譯員的專業能力不足,因而對口譯內容的品質存疑。
筆者接受訓練時,教師訂定嚴格要求,「出現一個filler就罰一塊錢」。有位同學因為本身的談話習慣使然,僅僅上台一次,就被罰了十幾塊錢,如今回想起來也是挺有趣。

同口訓練:
同步口譯訓練時,學生兩兩一組分別進入口譯箱中,由教師播放一段演講或是任何影片,學生在聽見演講內容後,立刻以不同語言透過麥克風說出來。
同步口譯高度仰賴學生的專注力以及分神能力。與逐口不同,逐口雖然一次要處理一整個段落的內容,但當中仍然有片段時間可以整理思緒,或是在講者句與句中間的停頓時,在筆記上整理句子的脈絡。例如:當講者以形容詞子句對先行名詞補充說明時,口譯員仍然有一秒鐘左右的時間,能將形容詞子句的筆記內容大概圈起來,再以箭頭指向名詞,至少能表明長句中的邏輯,以利稍後的口譯作業。
但同步口譯可沒這種美國「毫秒」,句子過去就過去了,連回想的時間都沒有,下一句又緊接著來。所以在同步口譯時,對於口譯員的語句架構要求不那麼嚴格,重點在於正確傳達句子的原義。正由於同口的步調如此緊湊,口譯員所承受的精神壓力也相當大,所以口譯員在工作時,時常會兩兩一組搭配,輪流上場,除了讓彼此喘口氣,也能夠在狀況不好時相互支援。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在此分享個有趣的經驗: 筆者在研究所受訓時,有個學期的同口課程正好排在下午第一堂,也就是午飯過後的時間。所以在結束上午的課程後,同學時常一起用餐。筆者常常到學校附近的小吃店吃午餐,偏偏小吃店的招牌是肉圓,這時候不加點蒜泥怎麼夠味呢!?愛吃蒜頭的筆者一個猛勁地大啖蒜泥。吃飽喝足,精神飽滿,準備迎接下午艱難的同步口譯訓練。
鐘聲響起,筆者與搭擋同學一同進入口譯箱。可憐的同學A先生,差點沒在口譯箱中翻白眼昏倒…到了休息時間幾乎是以奪門而出的姿態衝出口譯箱。有了這次教訓,學乖了的同學A先生,從此以後這天的午餐也都是猛加蒜泥,正所謂以毒攻毒,倒也安然無恙。

以上概略介紹口譯員所受幾項主要訓練,當然,口譯員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而是要經過反覆的磨練與實習,就連課餘時間最好都能與同學共同練習。
然而,縱使口譯員再神通廣大,也幾乎不可能在同步口譯時,將講者所說的內容百分之百完美轉達給聽眾。那麼,難道口譯員就不可能在工作時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嗎?這就牽涉到口譯工作的事前準備了。
關於筆者本身的口譯經驗,以及優秀的口譯員必須在工作前做足哪些準備,又有哪些內容是口譯員最大的挑戰,就讓我們下回分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