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又過了一個半月。沒錯,筆者又譯完了一本書,交稿後的現在正聽著輕鬆的巴薩諾瓦,難得有這麼個閒情雅致,今天就來閒聊一下。
剛剛結束的這本書,篇幅並不大,而且題材屬於筆者熟悉的健康醫療領域,所以整體而言還算譯得輕鬆。不過輕鬆歸輕鬆,過程中還是發生了不少插曲。
就像上篇文所提到,因為本書出版社要參加書展的緣故,編輯大人硬是將稿期提前了20天,直接打亂了筆者的工作步調。此外,由於今年疫情的關係,健康醫療類的相關書籍突然成為當紅炸子雞,網路書店的主題書展想必也是戰得火熱,所以編輯大人又在工作進度大約一半時,提出要筆者提前跳譯書末章節的要求,再次打亂的筆者的工作步調。這點影響不可說不大,因為書末章節必然是先前內容的延伸,若是尚未經手先前內容就直接跳譯書末,即便不發生內容前後兜不攏的問題,也很容易造成譯者需要不斷往先前章節翻找資料的困擾。
此外,就在筆者即將譯入後半本書之際,編輯大人又來信了。由於先前確認定稿版本時與原文出版社溝通不良、對方又提出吹毛求疵的要求,編輯大人臨時表示要更換新版定稿檔案,而且還沒有附上修訂的對照內容。這下子筆者就像手中拿著紅番茄的醫生一樣,臉都綠了,整本書都快要譯完,哪來的美國時間回去慢慢比對新舊版本的差異?幸好編輯大人通情達理,願意一肩扛下先前內容的比對工作,最後只要求筆者在現有進度下改用新版定稿,才替筆者省下了這樁麻煩事。謝謝偉大的編輯大人!
由此可知,書籍翻譯工作也是很可能遭遇驚濤駭浪般的突發狀況呢!
突然想到,筆者在這本書翻譯期間幾乎沒有聆聽背景音樂,都是在環境音當中敲著鍵盤,或許是因為本書難度較低的關係,需要全心專注的程度也比以往書籍還要低了些。過去筆者很習慣在工作時打開Youtube,在琳瑯滿目的音樂直播頻道中選擇輕鬆的爵士樂,當作翻譯工作的背景音樂,不知不覺已經養成「聽見爵士樂就會專心」的反射行為。
記得在《模犯生》這部電影裡提到,聆聽古典音樂有助於提升腦力,讀者們如果在需要專注的時候不妨一試。另外若是要在工作時聽音樂來協助專注,筆者建議不要聽有歌詞的音樂,因為腦袋或嘴巴會不知不覺跟著哼,結果反而無法專心。也別聽白噪音,那樣只會沉沉睡去…
說到工作時的專注,筆者在旁人看來或許是最不專心工作的人,因為就個人習慣而言,我時常在翻譯完某個段落或幾句話後,就切換到別的視窗逛逛其他網頁。因為翻譯是很耗腦力的工作,尤其是書籍翻譯,過程中的語言轉換常讓筆者感覺到腦袋發燙,因此會頻繁地轉換注意力,一方面也是讓腦袋稍微冷卻一下,有助於確保接下來的工作品質,否則要是一股腦地埋頭苦幹,反而容易譯出品質不佳、偏向直譯的文句。
話說回來,這還是要取決於工作領域,若是技術文件或是商品介紹類的文本,直譯通常不會有太大問題,但若是以讀者為導向的書籍翻譯,直譯就是最糟糕的翻譯方式,所以適當地讓腦袋冷卻的確有助於維持譯文水平,有時也會因此蹦出靈感來。當然,這只是筆者個人的經驗。
其實筆者原先在這兩天的打算並不是發文,而是看書。看什麼書呢?筆者的下一件案子是某本勵志經典的系列作,所以本來預計這兩天要把前作翻一翻,當作下一本書的事前預習。無奈最近筆者白天的工作特別繁重,因此下班後別說看書了,就連打電腦都懶,頂多就看看影片、聽聽音樂囉!
說也奇怪,筆者的書籍翻譯生涯已經邁入第十年,但每當自己在工作之餘挑了一本書想要當個文青細細品味時,卻總是在翻開書頁沒多久後就開始打瞌睡,無論是實用書、小說、心理勵志或科普書都一樣,屢試不爽。是不是工作時已經看了太多文字,所以休閒時便下意識地抗拒看書呢?
還記得上一次筆者一氣呵成看完的書籍是《松林異境三部曲》(Wayward Pines Trilogy),這套反烏托邦小說曾經改編為著名影集《陰松林》,筆者在幾年前追完影集之後,便迫不及待地收了全套小說,接著以學生時期一口氣看完《達文西密碼》小說的氣勢,在短短幾天的下班時間內啃完了這三本大部頭小說。自此以後,每看書必睡…
其實買了書之後若有看過就算不錯了,更常發生的情況是,因為生活太過繁忙,結果書買回來卻連翻都沒時間(心情)翻,就這麼晾在書桌或書架上,卻又每每總是在逛著書店或博客來時,忍不住又訂了幾本回來。有人說無論是何種題材,只要是讀過的書都會化為你的氣質。不過若像筆者這種光買不看的人,縱使滿書櫃的書,氣質卻還是不怎麼樣啊…(汗顏)
那麼,本回就閒聊至此,距離下一本書開工還有一星期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