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

含有「譯者」共 5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這裡整理了近期讓我印象深刻的書籍與文章,雖然部分內容短期內無法整理成完整心得,但依然值得分享! 📖 破解拖延的心理機制,學會高效行動法則! 📖 書籍出版後才發現誤譯怎麼辦?翻譯界的現實挑戰! 📖了解隱形的心理創傷,學會療癒與自我照顧。 📖 實測6大省錢行動,開啟「消費意識覺醒」!
Thumbnail
謝謝分享好書與好格友!立馬追蹤或準備借來讀~~
avatar-avatar
小白的窩
於我就是何穎怡何姑媽,她譯的書我應該看過一半以上
要怎麼看龔自珍說孔安國的「以今文讀之」是「此如後世翻譯」? 這裡的「翻譯」似乎攏統地指孔安國把他當代讀書人已經不識得的一門語文,轉換為另一套當代人識得的語言,看似沒什麼問題,不過,這裡的「翻譯」過程,來源/原文,跟目標/譯文,其實是本體的先後字體的關係……等等,這樣不是字符代換、以新換舊而已?
Thumbnail
與歐洲史相較,中國是一個歷史記載相對完整的國家,《尚書》是一部最早的史書。近現代歐洲,各國都留存有檔案室,提供一手史料。前些日子看了一本研究,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後來的德意志皇帝)的手札,這個國王終其一生都有做雜記的習慣,是比日記還簡短扼要的記事本。有人以國王的手札做研究,寫了一本書︰在他未當上國王時,與一名波蘭公主相愛十幾年而無法結合的故事。腓特烈大帝著作等身,一輩子都在寫書,他留下來的書信都有刊印發行,所留下的史料更豐富了。研究歐洲史有很大一部分要靠研讀書信與日記來瞭解。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若是有流傳下來,現代人或許可以討論「孔安國」的譯法了?還是,只能從今文經中去推論了?
  康斯坦丁.康斯坦提烏斯談論的是一種笑鬧劇(farce),一種以觸發真實情緒為訴求的庶民劇種。在這樣的劇搬演的過程中,這一場次與那一場次的觀眾可能會在截然不同的地方笑出聲或感到悲傷,那一方面與優秀表演者對狀態的把控和近乎瘋狂的臨場表演能力有關;另一方面,因為這些劇的重複同時也處理著那些機遇與偶然。
感謝所有優秀的譯者,把好作品妥適的轉介給讀者。
Thumbnail
5/5《繼承人遊戲》
書名:翻譯偵探事務所:偽譯解密!台灣戒嚴時期翻譯怪象大公開》 這本書講翻譯、講譯者,也講那個時代兩岸三地的政治社會。是一本能從多篇文章中認識臺灣翻譯史的好書。翻譯偵探事務所的任務是還原那些個案書籍的真相。
Thumbnail
有時候,覺得譯者在譯寫的時候也是很需要想像力的。像是與書中主角身在同一個畫面裡,但譯者是透明的,只是站在一旁靜靜地、仔細地觀看主角做的一舉一動。。。在陽光灑落的森林裡,主角挖著洞,雙手因皮帶撕扯過皮膚而起了水疱,手裡仍纏繞著被埋進土裡的女孩原本戴著的珍珠手鍊,此刻一段深埋已久的記憶浮現,是他的母親為
身為譯者,能與長久以來合作的編輯保持良好合作關係,並持續出版好作品,這是一件幸福且幸運的事。而若在平凡無奇的日子裡,信件匣裡收到一封從未合作過的出版社編輯的來信,告知因為喜歡自己翻譯的某些作品,而想詢問是否有合作機會,這又是更加令譯者成就感爆表的事。今天收到了這麼一封信,我想,我應該好一陣子都會想到
Thumbnail
生活實驗十 想要走到哪裡去呢? 我想要摘出好看的書摘,甚至有點美。當然本人一定比照片好看,至少立體,所以有時間的話,去找實體書來一窺究竟。 想過什麼光景? 我想摘出作者也會期待的亮點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