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4|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狀況外還狀況內?│談確認學習十方法

    人是很容易健忘的。
    市面上談職場學習、提升競爭力的書很多,真的買回家也讀完了,究竟學到幾分? 認真聽音頻課程,最後變成在聽廣播節目?某些人不在狀況內,感知不敏銳,不知道風向哪裡吹,難免出現豬隊友症頭;學習狀況不敏銳,學完還是不在狀況內怎麼辦?職場人士必須在下班後的破碎時間,以注意力來學習升級,系統化的學習要花大把的時間金錢,然而利用碎片時間所得的碎片知識,到底對自己的幫助有多少? 人生最大的後悔不是沒努力,而是我們的機會在努力中消失。 我有一個年輕的朋友,其實唸書不怎麼開竅,不過幸運的是考試都很順利,好不容易唸到碩士畢業,趕上這個競爭的時代。覺得自己專業還不夠。 平常工作以外,還會去找其它進修的管道。可是怎麼學都覺得好像學習與實作是兩回事。音頻也是在交通時間與睡覺前聽的,他對這麼碎片的時間,也不太能串連很苦惱。想學又不知道效果在哪,如何確認自己的學習究竟有沒有效果?
    我認為知識的載體,無論是書、音頻或其它方式,都會需要反覆的確認一件事:自己學習有沒有在狀況內。因為不在狀況內就表示失控,效果就會打折扣。學習從來都是不輕鬆的事,我們該如何自己確認學習是否有效果,以下提供了幾個方法來確認。 1.確認學習升級公式法 首先列出一個學習公式:
    通過學習得到的成長/學習消耗的時間精力=學習效率
    所得到成長消耗的精力時間=學習效率高 我們要朝有效率方向前進,就要減少消耗的精力時間,提高成長幅度。以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短時間內拉出成長幅度,是第一個可以做到提高效率的方法。 如何短時間的拉高成長幅度呢? 三個步驟:在學習前要了解主題及形成脈絡,做系統了解,要刻意練習。 人類社會在目前為止的知識,是一直不斷在積累更新過程,如果沒有稍微抓出某一個領域知識形成脈絡,只是看一本書或聽一個音頻,很容易學到片面或有誤知識。
    我們需要一個比較清晰的學習路徑和看書路徑,這樣可以降低消耗精力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理解之後,還要不斷的刻意練習,利用一萬小時累積實作經驗,才能跨越實踐的鴻溝,這是最痛苦又最有效的部分。如果沒有做到實踐,其實只是把學習當做一種休閒活動。
    2.以讀書來說,能否做到四個層次的理解:
    1. 作者這本書講了些什麼觀點概念?
    2. 作者為什麼要寫這樣一本書,或者提出這些問題?
    3. 作者為什麼用這樣的方法來寫這本書或研究這個問題?
    4. 作者觀點和方法有沒有另外一些高人反對,什麼情況下適用誰的觀點或方法? 這個四層次的提問,再搭配心智圖等工具,就可以掌握一本書的主要內容,並且對自己提問是否理解,做成讀書筆記的話,也能夠幫助自己客觀的看待書中所提出的觀點。
    3.是否每學習一個東西,就能夠很清晰簡單地教給別人,用其它領域引伸說明? 可以教得出就表示有吸收,這是一個確認學習是否內化的好方法:你能夠把教別人,講給別人聽,寫給別人懂,那就表示你己經會了。 4.是否一切時間精力、金錢資源的投資,都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做檢驗標準,在每一段學習時間,實践中看出程度提高? 主要是目標導向的學習,要時常問自己是不是以這種目標在執行,目標非常明確的話,這個方法反而是最有效的方法。 因為少了很多摸索的時間。真正在學習狀況內的話,自然會在日常生活、工作使用學到的東西,如果程度沒有提高,要趕快回頭檢視學習方法。 5.每學一樣東西之後,是否總能提出越來越深入的問題,看出事物背後的一些規律和趨勢,並做出預言? 人在學習狀況裡,會因為學到新東西而改變視野、見識和思維。因為了解背後更深的規律,做出預言是自然的行為,也會不斷的驗證自己的正確和錯誤。而在學習的不斷深入,會越來越開始看到底層的知識結構,提出的問題也會不斷的深入。
    6. 是否善於向周圍的人學習? 在學習狀況裡時,會很容易注意到周圍的人一些比你強的地方,可以透過模仿、自己研究、請教他等方法,讓自己升級。如果可以做到「讓別人教你」,從周圍的人身上學,這是最快的學習方法。 7.做關鍵選擇的時候,是否以最快提升自己能力作為選擇標準? 在學習狀況裡,難免遇到像是要學習還是週末跟朋友出去玩,或是要把時間留來賺錢還是多學點東西。 這種時候還是把時間留給學習吧,因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8.是否凡事都用因果思維,而不是直接在果上努力? 在學習狀況裡,會比較願意去思考本質上,原因上的不同,不會只針對現象。 比如最近蛋荒的原因,不是因為天氣冷而是因為疫苗不夠,母雞減少故下的蛋也少。 這可以幫助我們在思考事情角度更寬,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能更多元。
    9.處理問題的方法是否都會界定範圍,而不是一個方法適合所有的範圍? 因為學的愈來愈多後,便能辨識每個問題的邊界與適用的範圍,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重新分析,而不是看每個問題都是同一個思考模式。
    10.是否能夠區分學習的真實和幻想? 其實學習的幻象我小時候發生過:比如說,買了英文學習雜誌後,放上書架後,就覺得英文也學完了。或是買了巨匠電腦的電腦課後,學了幾門後就覺得電腦全部都會。 幻想與真實真的非常難以區別,因為會投射自己的希望或是以別的方式轉化,可是程度還是一直卡關沒辦法升級。 看了許多書都指出,沒有產出作品,或是建構輸出能力,其實學習並沒有完成,能力也不會進步。 所以真實學習,除了輸入,經過自己的刻意練習,還要能夠形成系統,教會別人。 以上整理出十個確認學習的方法,分享給你,希望在職場學習的路途能夠時時告訴自己,少走彎路不浪費時間。因為贏得時間,才有可能贏下世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個從小就喜歡搞叛逆的數位創作者。近幾年迷上蘇格拉底對話,在法國「Institult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s」(哲學踐行學院)學習哲學諮商,目標是讓自己獲得思考的自由。 榮格愛好者。熱愛研究寓言、神話與童話。擔任思維訓練教練,擅長以哲學與心理學的角度協助來訪探索人生。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