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時代的高效閱讀法:用乘法讀書法建構跨界知識網,提升自我戰力,拓展成功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者: 山口周 |譯者: 張婷婷|出版社:采實文化

自學、持續、選擇
Photo by Nicholas Jeffries on Unsplash
重新思考
本次參與最大的收穫,是得到以下這一個觀點
「自學」是以「忘記作為前提」
過去的自己不論是在求學過程中,或是在職場上學習,老是會試圖強迫自己盡可能在第一次接觸及學習時,就把所有的內容記起,如果沒有達成,就會出現很深的挫敗感,透過這次的對話式閱讀,再重新回想,這樣的學習不僅有壓力,也會在無形中阻擋自己跨出那一步學習的動力。
若是因為害怕忘記,就會讓自己對於學習造成恐懼,這樣不僅喪失了獲得更多前進的機會,也浪費了很多時間在和自己鑽牛角尖的抗衡中。
學習應該是自然而然,沒有束縛及壓力
如同在過程中,我們共同討論的「學習的心態」並不需要具有「強烈的目的性」但最好是具有「方向沒有目的」,因為盲點的突破,往往來自於「不經意的偶然」。
此時,突然想起,曾聽別人說過「會忘記,就代表不重要」,又或者打從心底就沒想要記住過,當自己的潛意識,已經反映給你這樣的訊息時,那還要繼續執著,要強迫自己記住嗎?物極必反,越是強迫自己記住,往往讓恐懼慢慢的往上堆疊,不如把心思放在我們現在真正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如此一來,就不會再糾結那些一點也不重要的雞毛蒜皮上。
Photo by Joel Filipe on Unsplash
總結延伸
知識,不可能永遠存在腦海中,也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有更新的理論來挑戰
尤其是現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知識折舊的速度越來越快,如果死守著舊有的觀念及認知,而故步自封,那無疑是個自殺式的作法。在競爭力強大的世界中,要求的是跨域型的人才,只是「知道」根本微不足道,在各個領域表現出色的人,必定都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更何況在普遍的中小型企業裡,越來越仰賴擁有整合能力的人,專注細節固然很好,但如果因此而忽略了彈性的重要性,凡事都要較真,那必然會讓前進的速度變得更加緩慢。
透過作者提出的「自學動態系統」,是這次討論中最大的啟發,過去的自己常常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也很難持續把一個方法徹底地實行,一方面可能要歸咎於長期以來的拖延症,另一方面就是沒有自己的主見及想法,常常跟風導致人云亦云的現象,也難怪常常被冠上只有「三分鐘熱度」的標籤。
透過「重新思考」了解到自己學習的障礙,再從作者提倡的方法進行練習套入應用,不敢說實施的很徹底,但至少已經對學習這件事不再感到恐懼及徬徨,不過持續應用這套方法,是接下來要繼續努力的目標,畢竟要改革也需要時間,先從基礎打起才能慢慢堆疊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模組。
附帶一提,我認為所謂的「斜槓」、「高效率」,雖然都已經有人賦予定義,但彈性度還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畢竟若是太追求要達成外界所定義的,那不免又會讓自己陷入一道跨不過去的門檻,雖然時間有限,但只要掌握好大原則,依然可以為自己打造一個動態有效的自學人生。
〒自學的四個原則
(1)「 戰略 」
選擇自己不要讀什麼,「以主題為主,以領域為輔」,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我們不能什麼都讀,從自己喜歡的主題去著手,進入的門檻難度不僅降低,也因為是自己所感興趣的,學起起來更加的得心應手,也減少了中途放棄的機會。
(2)「 輸入」
透過感官、聊天都可以獲得啟發,學習的管道很多元,而最唾手可得的就是生活的每個當下,不需要刻意的營造,輕鬆的面對在過程中紀錄自己好奇的部分,在選定主題慢慢地挖掘。學習到了還不夠,要化為實際行動去實踐,並驗證習到的內容是否能提高自己的效率。
(3)「 抽象化 / 構造化 」
學習後,還要會抽絲剝繭,將內容精簡化,從這些精華中,提取可用的重點,當然也不是全然的相信不變,過程中可以透過抽象化和構造化的方式,為各種狀況準備,因為未來無法預測,也沒有一定的準則,我們必須從過往經驗中獲得啟發,再從抽象化的過程中反覆假設驗證。
(4)「 儲存」
最後一步,將習得的知識好好儲存,以備不時之需,好好把握每次學習後的喜悅及獲得,大腦是健忘的,一但不小心可能又會將把重要的資訊搞丟,所以學會釣魚後,還要會建立魚池,這樣才能在未來好好享受,這些多采多姿的珍貴寶藏。
〒「每多學一個概念,就是多一個觀察視角」用「九大主題」來打造新的人生劇本
有些知識,無法被立即的有效應用,但也不用因此感到沮喪,付出過的努力,終將有一天會如鮭魚迴游一般,讓自己可以更自由自在的學習體會這個美好人生。
除此之外,我還想私心的再加一個 美學....
Photo by Adam Birkett on Unsplash
反饋建議
每次參加「對話式閱讀」都有不同的收穫,也看到領讀人很用心的製作閱讀小冊,當要回想參與的過程時, 看著自己抄寫的筆記再對造閱讀小冊,總是能再想起當下討論完的感動與收穫。
討論結束後,我對自己進行了一項測試,過去常常認為一定要涉取相關書籍或管道,才能找到解決的方式,但經過兩週後,我根據討論的當下,選擇了美學的方向,去廣泛的涉略,生活中有不同的元素注入,整個的想法及製作的內容也有了突破,不再追求一定要一次到位,而是透過和不同的人請教討論學習,獲得更不一樣的見解。
每個人對於美的想法都不同,但我想只有自己看得順眼,學會靜下心欣賞後,也才學會珍惜與這些人事物相處的每個當下,也不再害怕會忘記「曾獲得的成長喜悅」,更不會在無形中產生衝動購物,而買了許多不必要的囤積品在自己得人生中。
記得每次活動開始,領讀人總是對我們提問,為何會來參加這次的主題,幾次下來後,我發現在參與後都會有加成效果
先搞清楚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為何,才能在過程中找出自己需要的資料,進而找到努力的重點,最後淬煉出最精華的部份,收錄在自己的知識庫中。
整整兩個多小時的討論,等於完整了讀了整本書,但會不會應用終究是個未知數,當下正在思考要怎麼套用時,沒想到領讀人給出一個小彩蛋,練習畫出重點同時,也可以了解同一篇文章,每個人切入的角度 / 觀察的重點都不同,透過討論讓廣度加深,雖然以前也曾經有相同的經歷,但這次的驗證又讓我感受到「哇!原來這個現象是真實存在的」學習這條路不是孤獨的,感謝有領讀人用心的策劃每一次的活動,我們才能滿載而歸。
最後感謝在螢幕前的你,耐著性子讀完這篇心得 願您一切順心平安,一起珍惜當下 如果你也剛好有閱讀到此書 也歡迎留言分享 一同交流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來要成為一個成熟的人需要付出的心血及努力 真的超乎常人想像,也難怪這是條少有人走的路。
原來要成為一個成熟的人需要付出的心血及努力 真的超乎常人想像,也難怪這是條少有人走的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獨立思考比以往更為重要。閱讀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途徑,它更能提升思考能力和改善生活。本文探討瞭如何在閱讀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包括提前提問、批判性閱讀、做筆記及與他人討論等方法。學會在閱讀中進行深入思考,使得知識能轉化為實用智慧,從而在生活中作出更明智的選擇。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前期先針對整體流程模仿 可以快速理解一個主題如何拆解成不同的要素 快速取得一個學習的利基點 一個好的方式就是以完成專案為目的下去學習 為何要做Project Based的學習,而非一步一步完成課程? 因為直接做專案可以最快的碰到問題,知道自己還缺少哪方面的認知 人類無法用抽象的事物把事情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比如你要年輕人學習新的事物後,要思考整理嘗試融會貫通,這時對方應該不懂思考整理是什麼意思,你可以說:「學習後不思考,就像是你一個月前看的串流影片一樣,笑一笑就忘光光。」 學習如果像娛樂一樣看完就忘,你的學習就只是消遣,而有意義的學習是,思考學到什麼,整理並開始運用。 學而不思,如同做飯但不品
Thumbnail
本書主要討論“學習”這個主題,介紹了學習者如何做好學習的全生命週期管理,讀完這本書,我想特別討論的有三點: 1. 學習有方法,但行動起來最重要 2. 不怕麻煩,弄清楚基本概念 3. 學以致用,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擁有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無論是在尋找專業知識或是日常學習中,適切的閱讀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幫助我們更快地吸收知識,進而在自己的領域中表現出色。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獨立思考比以往更為重要。閱讀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途徑,它更能提升思考能力和改善生活。本文探討瞭如何在閱讀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包括提前提問、批判性閱讀、做筆記及與他人討論等方法。學會在閱讀中進行深入思考,使得知識能轉化為實用智慧,從而在生活中作出更明智的選擇。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前期先針對整體流程模仿 可以快速理解一個主題如何拆解成不同的要素 快速取得一個學習的利基點 一個好的方式就是以完成專案為目的下去學習 為何要做Project Based的學習,而非一步一步完成課程? 因為直接做專案可以最快的碰到問題,知道自己還缺少哪方面的認知 人類無法用抽象的事物把事情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在學習的路上,有這些經驗呢? 1.上了很多課,上完課感覺自己成長了,但久了發現,都在原地停留。 2.讀完書,將文章內容整理好,也畫了很多重點,當下覺得很充實,久了發現,自己根本忘了書在講什麼。   直到開始寫心得,才在學習上有了轉捩點。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比如你要年輕人學習新的事物後,要思考整理嘗試融會貫通,這時對方應該不懂思考整理是什麼意思,你可以說:「學習後不思考,就像是你一個月前看的串流影片一樣,笑一笑就忘光光。」 學習如果像娛樂一樣看完就忘,你的學習就只是消遣,而有意義的學習是,思考學到什麼,整理並開始運用。 學而不思,如同做飯但不品
Thumbnail
本書主要討論“學習”這個主題,介紹了學習者如何做好學習的全生命週期管理,讀完這本書,我想特別討論的有三點: 1. 學習有方法,但行動起來最重要 2. 不怕麻煩,弄清楚基本概念 3. 學以致用,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擁有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無論是在尋找專業知識或是日常學習中,適切的閱讀方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幫助我們更快地吸收知識,進而在自己的領域中表現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