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中國人有自由嗎?

清末民初,中國人有自由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人們對當下現狀滿意,可能就會貶低過去;而如果不滿意,就可能會高估過去。時下對民國的認識,就有這種傾向。許多人對民國多有讚譽。其中之一是認為清末民初的中國具有自由。

就我看來,這至少是一種不嚴格的說法。我們可以問一問,當時的中國人熱愛自由嗎?有對自由的追求嗎?如果當時的中國人確有自由,為何又失去了?中國人以前沒有自由,那清末民初的中國人又是如何得到自由的?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追問,我以為,我們至多只能說,當時的中國人有自由的活動空間,但卻並不熱愛自由,沒有對自由的追求和堅守。就此而論,清末民初實質上也是沒有自由的。

中國人曾有的自由從何而來?

傳統中國人受「三綱五常」的束縛,是沒有自由的,這一點無需多言。及至西方勢力的到來和對清政府專制權力的鉗制,由於專制權力被削弱了,中國人才得到些許自由。這主要體現在受租界的庇護,國民有了批評時弊的言論自由。同時,五四新文化對宗法家族的解構,也使得城市年青人掙脫了父權的管束。國民黨統治時代,國民也擁有較充分的言論自由,但這 也是由於權力分散化的地方割據所致。

raw-image

因之,清末民初,中國人的自由是由西方勢力的進入和存在而帶來的,是專制權力和宗法權力削弱後的副產品。並不是國人主動爭取而來的。也就是說,是外生的,而不是內生的。中國當時的情形,按正統的說法,叫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個說法也不算錯,但我以為其實質含義是皇權專制受到西方勢力的制約。皇權還存在,但被削弱了;西方勢力對中國的事務干涉影響甚大,但卻沒有建立殖民統治,因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自由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副產品。

中國人並不熱愛自由

中國人在清末明初雖然有過自由,但絕大多數中國人並不熱愛自由。顯然,如果中國人熱愛自由,那就不會失去自由。五四新文化時期,自由也曾是號召的口號,被提倡過,但這主要是號召青年人從宗法家族解脫出來。而從宗法家族中解脫出來並不意味著就獲得了自由,反而可能被導向被更強大的專權所束縛。實際上,解構宗法家族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自由,而是為了強國。如孫中山所說,「有了國家的自由,才會有個人的自由」。這與胡適的說法截然相反。胡適說,「爭個人的自由,就是爭國家的自由」。但遺憾的是,更多的中國人喜歡孫中山的話,而不是胡適所言。就我看來,清末明初國中國人曾有的自由狀態,不過是從弱專制走向強專制的過渡階段。自由並不是國人追求的目標,而只是從一個專制過渡到另一個專制的轉換期。普遍而言,中國人並不熱愛自由,或者說中國人對自由的渴望和熱愛尚未被引發出來,被深壓著,而讓位於對強權的追求和熱愛。

沒有對自由的熱愛和堅守,失去自由是必然的

雖然由於外力的影響,中國人曾擁有少許自由,但中國人並不熱愛,所以最終失去了這少許的自由。從自由這一指標來看,中國的近現代歷史就是自由逐步減少而至消失的過程。這是必然的,有什麼樣的價值選擇就有什麼樣的結果。沒有對自由的熱愛和堅守,為了國家的強大或者其它目的可以放棄個人自由,那麼,當然就會失去自由而不會複還。終其所以,清末民初,中國人所擁有的少許「自由」,由於缺乏內在的價值支撐,算不得真正的自由。這之間有著雲泥之別。最終,也必然會失去。

2013年10 月30日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5會員
333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鴉片戰爭將中國拖進了全球體系,使得中國喪失了部分主權。這使中國人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英國人船堅炮利,中國人的土槍土炮根本不堪一擊,這就是中國人對於失敗的最初反應,將鴉片戰爭的失敗歸結於武器的落後。其實,物質軍事手段的落後只是非常次要的部分原因,關鍵的原因在於中央帝國的國民缺乏自我組織與自我管理的
在我的同事與親友中,我發現有一種類型的人,他們多生於50年代左右,與共和國年歲相仿;他們不喜歡與厭惡聽到批評政府與揭露當前社會或過往歷史中醜惡面的聲音,以避免他們勉強維持的美好幻景被無情的擊碎,而失去生活的意義與精神支柱。我將這類人稱之為「幸福兒童」。 「幸福兒童」,他們的童年及少年時代沐浴在初生
至今為止,「五四」運動已經過89年了。然而,現在我們中國人面對未來卻仍然感到非常困惑與焦慮,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混亂,而未來卻是非常模糊的。我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定與恐懼,我們的生命暗淡而無意義。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在西元2008年這個時點上,我們回望「五四」,我們應該再次要問,「五四」究竟是一場什麼樣
鴉片戰爭將中國拖進了全球體系,使得中國喪失了部分主權。這使中國人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英國人船堅炮利,中國人的土槍土炮根本不堪一擊,這就是中國人對於失敗的最初反應,將鴉片戰爭的失敗歸結於武器的落後。其實,物質軍事手段的落後只是非常次要的部分原因,關鍵的原因在於中央帝國的國民缺乏自我組織與自我管理的
在我的同事與親友中,我發現有一種類型的人,他們多生於50年代左右,與共和國年歲相仿;他們不喜歡與厭惡聽到批評政府與揭露當前社會或過往歷史中醜惡面的聲音,以避免他們勉強維持的美好幻景被無情的擊碎,而失去生活的意義與精神支柱。我將這類人稱之為「幸福兒童」。 「幸福兒童」,他們的童年及少年時代沐浴在初生
至今為止,「五四」運動已經過89年了。然而,現在我們中國人面對未來卻仍然感到非常困惑與焦慮,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混亂,而未來卻是非常模糊的。我們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定與恐懼,我們的生命暗淡而無意義。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在西元2008年這個時點上,我們回望「五四」,我們應該再次要問,「五四」究竟是一場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