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談辯論--辯論比賽有意義嗎?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談辯論--辯論比賽有意義嗎?
(網路圖片)
一.
辯論比賽能否將真理愈辯愈明?答案存疑,辯論比賽的本質也好像不止於此。
我是一位失敗的前「辯員」,活躍時期是在高中,完全沒有帶領隊伍打進任何比賽的主要賽圈,但我覺得在辯論的訓練中學習到很多。之後,我基於對辯論比賽本質的質疑而離開,在大學時也沒有任何意欲延續我的「辯員」生涯。事實上,我所屬的社會崗位的論辯機會處處,我也的確在這方面展現了一定的才能,才能在選舉或之後的政治生活中有幸得到很多人的信任和支持。換句話而言,我在辯論比賽表現得差,卻在人生的賽場上,有了點微不足道的成就。
為甚麼呢?
到底辯論教會了我甚麼?到底我為何想離開辯論的比賽形式以及隱含的邏輯?我會不會再鼓勵別人加入「辯員」生涯呢?
二.
先回答最尾一條問題:去參與辯論比賽吧,直至有一天你與我一樣厭倦了某些辯論的形式,再離開探索。
也許有很多讀者都會有疑問:甚麼是辯論比賽呢?有甚麼規則呢?最主流的辯論比賽通常是將兩隊隨機分為分正/反方,就著一條經賽會研判為「具可辯性」的辯題進行討論,得分者高為勝。比賽形式多為「回答制」,兩隊分為主、一、二、結辯,各施其職,亦有互相發問或自由辯論等環節,增加交鋒機會。當然,辯論比賽的形式漸趨多元,細節亦有更多變化,例如最近有「議會式」的辯論比賽,所採納的形式便是與上述主流辯論比賽有所不同。
在大約十年前我問始成為辯論隊隊員,參與的比賽也是沿用這種最主流的辯論比賽制度。我所在的學校競爭力不高,辯論隊更是在我的那一屆草創,很多事情都是要摸著石頭過河。要說辯論比賽最深刻的回憶,當然是除了不甘的落敗,就是捱更抵夜地不停搜集資源、很有衝勁地為著一個目標、一個社會議題進發。我記得當時打過兩鐵合併,因此認識了火車和地鐵的分別(基於家住東涌,基本上沒有任何機會到新界東北)、打過隧道分流問題,首次知道香港是有三條過海隧道、收費是如此的不平衡。還接觸過很多很多的辯題,辯題也基於它的討論內容、設定(應然、利弊等)分為若干不同類型,因此可謂對一位完全不認識社會事務的我打開了一道大門,也奠基了我日後的社會參與。我們常常戲言打辯論是要下輩子做樹的(長大後發現相比起某些行業,例如法律界,我們或許做草就可以),列印一疊疊的基礎資料、更新再更新的發言稿件,常常躲在辯論室等待會jam紙的影印機印到深夜。
辯論是與時間的競賽。一份稿多是三分鐘左右,有底稿、定稿,也有脫稿,甚至有空手上陣的時間。如果用三分鐘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將論述由零開始建立,或者用簡潔的言語拓展,都是辯論訓練的重要一環。說話是一種藝術,凡是藝術,都必然有後天鍛練的成份;不單要把自己心中所想說出來,更要說得好,言簡意骸,正是辯論訓練的重點。以戰養戰,一年內有數場大型的比賽,要準備的場次就至少有上十場,更別說有些是內部的訓練賽。這種找資料、整合資料、找出主線、寫稿、即場發揮的訓練,的確為我的演說能力以及邏輯思維提升了不少。
因此,辯論對於思辯的基礎能力提升的確大有益處。然而,辯論的比賽形式亦有其侷限,這種侷限反過來會在某一個時期為自己設立障礙,反倒變成迷惑自己的一道關卡。
三.
我是在大約中六時便決定不再參與辯論。實質上的考慮是因為投入的時間太過龐大,令我無法應付學習等其他工作;更重要的是我對辯論的本質和形式產生了質疑。我必需要非常鄭重的強調,這種質疑是由我個人出發,也是專屬我的角度去看這種比賽形式,一百個辯員可以有一百種看法,這種差異只是很合理的觀點與角度問題。
由比賽的設置到辯員參與的精神狀態,這些元素都使我對於辯論失去了熱情。學習換位思考、理解不同立場的人如何替自己辯解當然是非常重要,這種思考方法直到現時也直接影響著我如何面對我的政治工作,然而這也與必須要為特別立場辯護是相異的。而我對於要在整全思考後,要我替一個我不太信納的立場辯護,我是是非常敏感,甚至乎反感。這不單指涉於政治性的題目,政策性、人生觀等題目,我也會有種不舒服的感覺。當然,一位能言善辯的辯員是很能克服這種感覺,並且能夠將不同立場的想法以及最強的辯護點如數家珍、毫無瑕疵地,以最有信服力的方式闡述出來。然而我並非一位「出色」的辯員--我比較擅張的是表達自己的看法,並以較能打動人的方式去說出我的內心想法。這顯然是我的個性使然,也是我能力不足。
辯論也會令人有種相對侵略、攻擊性的言語態度。當然,辯員也會有很多不同的風格,但辯論的基調大多都是「反駁式」的,這種交鋒也是令辯員得分和令辯論好看的要素。因此辯論或多或少都會染上一種很接近「得勢不繞人」或者侵略性的言語風格,在辯論的訓練中使這種言語風格內化成自己的思維方式,變得相對地尖銳和嗜血,有時甚至會繞過具爭辯性或者旗鼓相當的爭論點,轉而攻擊別人的弱項。這種傾向很容易使人贏了一場交,但失卻了更有意義的東西--為真正的問題謀出路,在真正重要的思考場域上開展有所進退的交鋒。
當然,以上一切只是個人觀察,也有很多辯員是「特例」,有著不同的特色。但以上都是放在我身上的經歷,也許只是因為我是一名不優秀的辯員,才不能將辯論比賽或辯論訓練去蕉存菁,長了些我不願意接納的個性。以往的我就是好辯,卻常常因為喜歡爭勝、顯出有多「口齒伶俐」,便錯失了很多有意義的討論以及在言語上容易傷害/得失別人。放在人生的大染缸上,這種尖銳的詞鋒更是危險:辯論場上是敵我決勝的零和遊戲,但在人生路途上更多是講求體諒、合作和共存,在合作時產生1+1>2的化學作用,在立場不同時仍能顯出人文修養,建立共識後處理分歧。我更認為這種近似facilitator(促導員)的skill-set更能適合現代社會的緊密合作,因此在我脫離了辯員生涯後,便很努力「抹」掉這種「辯論除」(氣質),努力將尖銳的一面放在必需見血封喉的場合,以更寬容的態度迎接人生其他的挑戰。
四.
辯論的精髓和藝術當然不能數百字就簡單概括,賽會、教練、評判的制度及角色更是難以引入討論,即使未盡理想,畢竟資源所限,不能事事盡善盡美。我遇到過好和不太好的教練,也遇過很差的評判,這些都形塑了我在辯論場上的面貌以及對這種活動的感覺。現時我也會擔任辯論比賽的評判,但似乎我經常都是minority--有次比賽試過最終得出1比6評分,我是站在1票的少數。我對辯員的詞鋒以及presentation反而是相對地不重視,更看重他們是否清楚辯論所涵蓋的範圍、是否認得己方立場的優勢,以及最重要的,是否具有勇氣地在雙方真正有機會較量的論點上爭持。我希望觀看完一場辯論比賽後是能令觀眾以及評判享受一場精彩舌戰,在觸及辯題核心時,更可有高層次的腦震盪以及有質素的探究,而非只是雙方自說自話,鬥講得流暢、漂亮,以及堅守對自己有100%優勢的論點,不願在有風險的論點上為著真正有意義的問題而辯。
辯論比賽作為一種形式當然有它的限制,但這種形式所內化了的意義以及規則所潛移物化的思維風格,則是可以由改變這種形式扭轉。比賽改革前路當然不會由我這個外人置喙,以上的個人感受亦非「客觀」的調查或研究所得。總括而言,談到辯論比賽的本質,我覺得有很多可以進步發揮的空間,但同時本身亦存在很多可以讓參與者受益的地方。
所以學校推廣辯論,或者讓辯論比賽成為文化上的傳統和優勢項目,我是絕對讚成的;但如果你與我一樣對它存疑,摸透它的對你影響後,再走自己的路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9會員
    68內容數
    <p>從學運領袖、到政黨主席、再到立法會議員,後被剝奪資格,再成階下囚,過去數年我過著曲折卻精彩的生活。牢獄讓我重新回看過去幾年的體悟,決定在此寫下這些年來屬於羅冠聰及香港的故事。</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冠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對無名者的審判 - 評九子判決 佔中九子上庭前會見記者。(香港01圖) 雨傘運動最矚目的審訊於法庭內完結,戴耀廷、陳健民、邵家瑧、黃浩銘被判即時監禁8至16個月,其餘被告則是被判緩刑或社會服務令(陳淑莊則因要動腦部手術而延遲判刑,我在此祝福她一切無恙)。支持公民抗命者當然氣結於法官的判刑以及
    《致香港》:願你走過的足跡 即使痛苦都覺不枉 *原文刊載於今期港大《學苑》,文章於上年雨傘週年間撰寫。 〈致 香港〉 PDF 版:http://bit.ly/2IoEJ0H 〈致 香港〉 Issuu 版:http://bit.ly/2GcSLBc //
    《星仔打官司》:貧窮的惡 《星仔打官司》不談法律,談貧窮。比起極端的物質困乏,貧窮的精神狀態更折磨人。電影談的是反抗,對命運的反抗。 //內有劇透//
    (香港正進行「國歌法」的本地立法,規範任何有意「侮辱」國歌的人都可能遭到以年計的監禁。立法會剛剛進行了公聽會,這是我在公聽會上的發言,短片連結於此:https://goo.gl/kh3NDo)
    想聊一聊我的足球故事。 正如古天樂在樂壇頒獎禮所言,足球是一項「我很喜歡,但我不擅長的事」。 為何呢?小學三年級我才剛從屯門搬至東涌,在一個新屋邨中長大。在屋邨成長的人,同學就是你的鄰里…
    同樣是V字手勢,十年前顯得尷尬別彆,果然是懵懂和不安的少年;同一動作,現在懂得將掙扎放在心中,學會假裝鎮定。(其實V字手勢真的好不適合我……) 近期(網路生態而言,意指近一兩日)興玩 #10year
    這是對無名者的審判 - 評九子判決 佔中九子上庭前會見記者。(香港01圖) 雨傘運動最矚目的審訊於法庭內完結,戴耀廷、陳健民、邵家瑧、黃浩銘被判即時監禁8至16個月,其餘被告則是被判緩刑或社會服務令(陳淑莊則因要動腦部手術而延遲判刑,我在此祝福她一切無恙)。支持公民抗命者當然氣結於法官的判刑以及
    《致香港》:願你走過的足跡 即使痛苦都覺不枉 *原文刊載於今期港大《學苑》,文章於上年雨傘週年間撰寫。 〈致 香港〉 PDF 版:http://bit.ly/2IoEJ0H 〈致 香港〉 Issuu 版:http://bit.ly/2GcSLBc //
    《星仔打官司》:貧窮的惡 《星仔打官司》不談法律,談貧窮。比起極端的物質困乏,貧窮的精神狀態更折磨人。電影談的是反抗,對命運的反抗。 //內有劇透//
    (香港正進行「國歌法」的本地立法,規範任何有意「侮辱」國歌的人都可能遭到以年計的監禁。立法會剛剛進行了公聽會,這是我在公聽會上的發言,短片連結於此:https://goo.gl/kh3NDo)
    想聊一聊我的足球故事。 正如古天樂在樂壇頒獎禮所言,足球是一項「我很喜歡,但我不擅長的事」。 為何呢?小學三年級我才剛從屯門搬至東涌,在一個新屋邨中長大。在屋邨成長的人,同學就是你的鄰里…
    同樣是V字手勢,十年前顯得尷尬別彆,果然是懵懂和不安的少年;同一動作,現在懂得將掙扎放在心中,學會假裝鎮定。(其實V字手勢真的好不適合我……) 近期(網路生態而言,意指近一兩日)興玩 #10year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辯論被視為智慧的比武場,其本質是一種思想碰撞的藝術。成功的辯手不僅關注論證的反駁,更能迅速引導觀眾的思維。辯論的真正目的在於征服觀眾,如何透過偷換概念和瞬間反應能力來有效影響觀眾的立場。理解辯論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讓你在各種場閤中更具說服力,無論是職場還是私人生活,辯論都是提升邏輯思考和急智的絕佳途徑
    Thumbnail
    古希臘哲學盛世時期,辯論是極為常見的活動,有一句話「真理越辯越明」即是描述了辯論的初衷,與人辯論是一種辯論,利用論點與論證,去證明自己的觀點,去說服對方;與自己辯論也是一種辯論,當我們看了書,其實腦袋瓜就已經在開始自我辯論......
    Thumbnail
    想不到這次的課程內容也要寫這麼多篇,一天兩個課程活動,跟著組員跑來跑去,其實到了課程後段我也覺得有點疲倦了,但看到同學們都還精神奕奕地在談判,真心佩服。在這次的課程設計中,我覺得最有價值的是用「活動體驗」來代替說理,體驗的記憶點比較深刻。
    Thumbnail
    我沒有在一開學就加入辯論社,而是寒假太無聊,被同學鼓吹一起報名,才參加。 寒令營採用奧瑞岡式的辯論制,三天的課程不斷重複熟悉“申論、質詢、結辯”的程序,目標在培育潛在的辯論社新血,能愛上辯論。 我很討厭制式化的活動,加上辯論議題不是「該不該廢除死刑」、就是「升大學應全面實施免試入學」那類正反雙方
    在人生中,遇到不同層次的人是很常見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意見不合而陷入爭辯之中,但是《道德經》卻提醒我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這句話告訴我們,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花時間去和他人爭辯。 諸葛亮是個善於辯論的智者,但他卻認為“大辯不辯”。這是什麼意思呢?有時候,面對一些人
    Thumbnail
    介紹了辯論中的角色、宗以及辯論語言。主要探討了“因不成”和“不周遍”的運用範例,幫助理解辯論中的常見思考謬誤,並舉例講述了辯論中雙方被規定能說的語言。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Thumbnail
    當你想辯贏、勸服、說到對方啞口無言時,你的言詞一定充滿攻擊性,或是目的性很強,只想要達成自己的目的,自己開心就好,但往往表面上贏了,其實對方最後也不會真的照做。 試想著這場對話是給對方的禮物,本著善意的心態,你的話中就會有愛,對方感受到就會尊重,聽你說完。 贏得辯論還是贏得人心? 說話時只
    Thumbnail
    辯論的核心是快速且有效地說服觀眾,而非與對手激烈對抗。真正的技巧在於瞬間反應和言辭組織,目的是改變觀眾的態度,而非觀點。辯論不是直接正面交鋒,而是巧妙地表達自己觀點,透過重定義概念來影響觀眾。這需要基於邏輯的急智和深入理解辯論的目的與關鍵。通過辯論,我們能更清晰堅定地看向真理。
    Thumbnail
    《排球少年》心得感想:我發現作者在多個橋段,花了很多時間,在處理團體運動裡的「內部競合」上。包括上場時間、得分效率、領導能力等等。超過10小時的內容,大概有7成都在講團隊,跟《強風吹拂》一樣,成長、受挫、氣餒、放棄、重啟、面對….等等。我覺得...
    Thumbnail
    辯論被視為智慧的比武場,其本質是一種思想碰撞的藝術。成功的辯手不僅關注論證的反駁,更能迅速引導觀眾的思維。辯論的真正目的在於征服觀眾,如何透過偷換概念和瞬間反應能力來有效影響觀眾的立場。理解辯論的核心競爭力,可以讓你在各種場閤中更具說服力,無論是職場還是私人生活,辯論都是提升邏輯思考和急智的絕佳途徑
    Thumbnail
    古希臘哲學盛世時期,辯論是極為常見的活動,有一句話「真理越辯越明」即是描述了辯論的初衷,與人辯論是一種辯論,利用論點與論證,去證明自己的觀點,去說服對方;與自己辯論也是一種辯論,當我們看了書,其實腦袋瓜就已經在開始自我辯論......
    Thumbnail
    想不到這次的課程內容也要寫這麼多篇,一天兩個課程活動,跟著組員跑來跑去,其實到了課程後段我也覺得有點疲倦了,但看到同學們都還精神奕奕地在談判,真心佩服。在這次的課程設計中,我覺得最有價值的是用「活動體驗」來代替說理,體驗的記憶點比較深刻。
    Thumbnail
    我沒有在一開學就加入辯論社,而是寒假太無聊,被同學鼓吹一起報名,才參加。 寒令營採用奧瑞岡式的辯論制,三天的課程不斷重複熟悉“申論、質詢、結辯”的程序,目標在培育潛在的辯論社新血,能愛上辯論。 我很討厭制式化的活動,加上辯論議題不是「該不該廢除死刑」、就是「升大學應全面實施免試入學」那類正反雙方
    在人生中,遇到不同層次的人是很常見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意見不合而陷入爭辯之中,但是《道德經》卻提醒我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這句話告訴我們,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花時間去和他人爭辯。 諸葛亮是個善於辯論的智者,但他卻認為“大辯不辯”。這是什麼意思呢?有時候,面對一些人
    Thumbnail
    介紹了辯論中的角色、宗以及辯論語言。主要探討了“因不成”和“不周遍”的運用範例,幫助理解辯論中的常見思考謬誤,並舉例講述了辯論中雙方被規定能說的語言。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Thumbnail
    當你想辯贏、勸服、說到對方啞口無言時,你的言詞一定充滿攻擊性,或是目的性很強,只想要達成自己的目的,自己開心就好,但往往表面上贏了,其實對方最後也不會真的照做。 試想著這場對話是給對方的禮物,本著善意的心態,你的話中就會有愛,對方感受到就會尊重,聽你說完。 贏得辯論還是贏得人心? 說話時只
    Thumbnail
    辯論的核心是快速且有效地說服觀眾,而非與對手激烈對抗。真正的技巧在於瞬間反應和言辭組織,目的是改變觀眾的態度,而非觀點。辯論不是直接正面交鋒,而是巧妙地表達自己觀點,透過重定義概念來影響觀眾。這需要基於邏輯的急智和深入理解辯論的目的與關鍵。通過辯論,我們能更清晰堅定地看向真理。
    Thumbnail
    《排球少年》心得感想:我發現作者在多個橋段,花了很多時間,在處理團體運動裡的「內部競合」上。包括上場時間、得分效率、領導能力等等。超過10小時的內容,大概有7成都在講團隊,跟《強風吹拂》一樣,成長、受挫、氣餒、放棄、重啟、面對….等等。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