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出席參議院聽證 持續提升香港議題關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接力遊說:下週出席參議院聽證 持續提升香港議題關注】
面對各位手足在香港面對濫捕毆打、槍林彈雨之際,散落在各地的香港人總是希望用自己微小的力量,為運動帶來一點幫助。自從到了耶魯修讀後,除了一開始面對來自中共鋪天蓋地的攻擊和宣傳,甚至有死亡恐嚇後,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夠從海外協助香港的運動,爭取自治以及民主。
這一個月來除了勤奮地增進自己,亦四處張羅,除了協助成立了HKDC - 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 US,全美首個在華盛頓、對香港民主議題工作的非政府組織,以強化日後美港連結、普及香港議題知識外,亦參與了今次黃之鋒 Joshua WongHOCC、Jeffrey以及繼平的行程,推進「香港人權及香港法案」的立法及落實,以及其他保障香港自治、懲處黑警的措施。
過去香港政界訪美,文匯大公的口誅筆伐總是少不了,我們一行人被罵過無數次「漢奸」、「叛國」。但這種污名化對我們的影響也是愈來愈少-假如中共公然背棄了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摧毀香港應有的民主和自治,那麼我們在國際社會要求中共兌現在國際條約中的諾言,又何罪之有?香港政府在港人眾籌登報運動後東施效顰,一方面暴露了他們的虛怯,另一方面他們卻自打嘴巴--香港一直都是面向全球的國際社會,本地的政策和政治影響外資存續以及益商利益,又怎能單以「內部事務」一辭便拒絕所有外國關注,務求可以在境內為所欲為?一直以來,香港人的主流民意都是非常卑微--要求中共兌現承諾,Nothing more,nothing less。這正是香港議題在國際中的合理性及合法性,折射了中共為保政權而不惜破壞國際秩序、規矩的本質,以及預視他們成為了強國卻缺乏文明的可怕。

一旦再卑微的訴求都被暴力回應,也許剩下來的,就是港人義無反顧、革命性的回應。香港人的怒火不是由任何一個政團、政客所挑起,也不是美國勢力、CIA可以操縱,這是面對三十年無恥政權、背棄承諾的中共的殘暴而引發揭桿起義。假如只有一個人可以煽動這場反撲,那只能是習近平;假如只有一個因素導致運動的漫延,那只能是回應制度暴力的香港人良知。

這次行程當然收獲巨大的媒體關注,亦直接令許多猶疑是否支持聯署的美國國會議員「落水」,鎖定了很多參眾兩院關鍵議員的支持,但無疑,香港議題於美國才剛耕耘,美港關係(US-Hong Kong relations)亦正式踏入新的里程碑。我們常在演說中提到:相對被捕的、被打被虐的手足,我們的付出也是極少,只能略盡綿力,為他們爭取更多關注。下星期我將會到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東亞小組(SFRC East Asia Subcommittee)出席聽證,再次講述香港的議題,延續今次行程的成果。
香港的抗爭非一朝一夕之事,但這不是我們怠慢的籍口,反而是要更用心地裝備自己,抓緊每個累積力量、經驗的機會。香港人,加油!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9會員
68內容數
<p>從學運領袖、到政黨主席、再到立法會議員,後被剝奪資格,再成階下囚,過去數年我過著曲折卻精彩的生活。牢獄讓我重新回看過去幾年的體悟,決定在此寫下這些年來屬於羅冠聰及香港的故事。</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冠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整天我的fb和ig都給中國翻牆的網友炸開了,用一堆只會對牆內網民有共鳴的灌水式攻擊來試圖離間和抹黑。結果我發現,原來是官媒(央視微博)在背後推動,並成功令我留學的新聞推到了微博熱搜。 到底為何他們要如此高調攻擊我呢? 先讓大家了解一下中國輿論現時的節奏以及目標。自機場事件後,中共已強烈動
我要懺悔。是我們的失責,令他們要揹起面對橡膠子彈的命運。 時間回溯至2014年9月26日晚。當時仍是學民思潮召集人的黃之鋒激昂地發言:「我唔要將普選嘅責任交畀我哋下一代,我哋呢一代就要完成呢個歷史任務!」發言完,他就馬上衝向公民廣場,跨過欄杆進入。顯然地,這一連串的豪言壯語和行動都無法為香港帶來普
7月9日是103萬人大遊行一個月,特首林鄭在記招上以「壽終正寢」來形容不再展開逃犯條例的程序,除了惹人發笑外,更顯示政府已黔驢技窮,無計可施。在立法程序上,不論是以暫緩還是壽終正寢來形容,或是魂歸天國、胎死腹中、天人相隔,其實際意義都是一樣的
有一種關於權力如何在知識中實踐的說法:Knowledge is Power。這並非「知識就是力量」般的老套話,而是指裁定「甚麼是正常、正確」的能力就是權力的實踐。而種權力是可以令人內化行事標準,並且令自己馴服、規範於這種定義下。「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戰法最高境界
(原文刊載於2019年7月5日的台灣蘋果日報上。)   1989年11月,居住在東柏林鎮的市民群起反抗共產政權,示威群眾拿著鐵鏟、鐵錐在圍牆上不斷開鑿,試圖破壞圍牆。12月,東德政府開始主動拆除圍牆。那時,沒有人指責他們是暴徒,沒有人稱呼他們作暴徒。  
這是香港歷史上最漫長的六月。 矚目驚心的事件,頻繁地發生,稱此為香港的六月風暴也不為過。 6月4日六四18萬人燭光集會、6月6日史上最多人的法律界3000人黑衣靜默遊行、6月9日百萬白衣人大遊行、6月10日凌晨的港島衝突、6月12日立法會大衝突、6月16日二百萬人黑衣大遊行、6月26日民陣G2
一整天我的fb和ig都給中國翻牆的網友炸開了,用一堆只會對牆內網民有共鳴的灌水式攻擊來試圖離間和抹黑。結果我發現,原來是官媒(央視微博)在背後推動,並成功令我留學的新聞推到了微博熱搜。 到底為何他們要如此高調攻擊我呢? 先讓大家了解一下中國輿論現時的節奏以及目標。自機場事件後,中共已強烈動
我要懺悔。是我們的失責,令他們要揹起面對橡膠子彈的命運。 時間回溯至2014年9月26日晚。當時仍是學民思潮召集人的黃之鋒激昂地發言:「我唔要將普選嘅責任交畀我哋下一代,我哋呢一代就要完成呢個歷史任務!」發言完,他就馬上衝向公民廣場,跨過欄杆進入。顯然地,這一連串的豪言壯語和行動都無法為香港帶來普
7月9日是103萬人大遊行一個月,特首林鄭在記招上以「壽終正寢」來形容不再展開逃犯條例的程序,除了惹人發笑外,更顯示政府已黔驢技窮,無計可施。在立法程序上,不論是以暫緩還是壽終正寢來形容,或是魂歸天國、胎死腹中、天人相隔,其實際意義都是一樣的
有一種關於權力如何在知識中實踐的說法:Knowledge is Power。這並非「知識就是力量」般的老套話,而是指裁定「甚麼是正常、正確」的能力就是權力的實踐。而種權力是可以令人內化行事標準,並且令自己馴服、規範於這種定義下。「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戰法最高境界
(原文刊載於2019年7月5日的台灣蘋果日報上。)   1989年11月,居住在東柏林鎮的市民群起反抗共產政權,示威群眾拿著鐵鏟、鐵錐在圍牆上不斷開鑿,試圖破壞圍牆。12月,東德政府開始主動拆除圍牆。那時,沒有人指責他們是暴徒,沒有人稱呼他們作暴徒。  
這是香港歷史上最漫長的六月。 矚目驚心的事件,頻繁地發生,稱此為香港的六月風暴也不為過。 6月4日六四18萬人燭光集會、6月6日史上最多人的法律界3000人黑衣靜默遊行、6月9日百萬白衣人大遊行、6月10日凌晨的港島衝突、6月12日立法會大衝突、6月16日二百萬人黑衣大遊行、6月26日民陣G2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Thumbnail
我認為罵法院和政府已經沒意義了,它本來就是個臟東西,你把它分析得再透徹也無濟於事。在這裏說幾點我對香港民主人士的建議。。 1、香港民運最開始定調的時候就有問題,香港這些年一直在喊獨立,這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口號。從這點來看,香港的民運系統就缺少可執行的指導思想。。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陸的左派人士也不能同意
  去說,不要停留在對罵或哭泣。改變的方式是去說、是去給出更多紮實的溝通。我們說的「沒有討論,不是民主」不僅僅關於議場內,也關於普遍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一個社會的民主素養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從黨外運動、從各種民主前輩的努力中,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的數十年內一直在前進。這些都不會是白費的。
Thumbnail
5月21日,立法院院會將繼續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提出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公民團體號召民眾前往立法院抗議,要求將國會三法退回委員會,並發起包圍立法院的行動。根據《呷新聞》的報導,抗議主要由臺灣公民陣線和臺灣北社兩大集團運作,其中成員之間相互有關係,同時擔任多項職務或與其他社團連結。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此為四年前舊文,雖然講的是香港,不過將其中的 #情報操作者 邪惡政權代換成邪惡政權的在地協力政黨、協力媒體與配合網軍也還可以看得懂,各種應對策略也大同小異。關鍵在民意,所以敵國要使愛國者失去民意,並從中分化。明天不是 5/17 那樣出人意料的集結,各方勢力都做好準備了。黑心的那些人可能故意製造衝突。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3月23日,基本法第23條立法刊憲正式實施,標誌著香港歷經2019黑暴肆虐後,香港各界對堵塞國安漏洞取得了廣泛認同和共識,這將為香港的行穩致遠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同時,回顧第23條立法的過程中,反華組織又極盡巧舌如簧,顛倒黑白之能事,意圖再如2019年阻礙《逃犯條例》通過,重掀亂港之圖謀。
Thumbnail
在當時三黨吵得沸沸揚揚,為了表示立場中立,我們揹著民眾黨的標語,拿著昨天撿到的民進黨旗子,打算衝到國民黨的造勢大會。 她問我台灣有什麼值得去的地方? 我回答的不是位置,而是活動。 「選舉」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Thumbnail
「如果制度令無辜的市民受害、令公義無法彰顯,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反抗那些僵化的制度。」
Thumbnail
我認為罵法院和政府已經沒意義了,它本來就是個臟東西,你把它分析得再透徹也無濟於事。在這裏說幾點我對香港民主人士的建議。。 1、香港民運最開始定調的時候就有問題,香港這些年一直在喊獨立,這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口號。從這點來看,香港的民運系統就缺少可執行的指導思想。。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陸的左派人士也不能同意
  去說,不要停留在對罵或哭泣。改變的方式是去說、是去給出更多紮實的溝通。我們說的「沒有討論,不是民主」不僅僅關於議場內,也關於普遍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一個社會的民主素養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從黨外運動、從各種民主前輩的努力中,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的數十年內一直在前進。這些都不會是白費的。
Thumbnail
5月21日,立法院院會將繼續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提出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公民團體號召民眾前往立法院抗議,要求將國會三法退回委員會,並發起包圍立法院的行動。根據《呷新聞》的報導,抗議主要由臺灣公民陣線和臺灣北社兩大集團運作,其中成員之間相互有關係,同時擔任多項職務或與其他社團連結。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此為四年前舊文,雖然講的是香港,不過將其中的 #情報操作者 邪惡政權代換成邪惡政權的在地協力政黨、協力媒體與配合網軍也還可以看得懂,各種應對策略也大同小異。關鍵在民意,所以敵國要使愛國者失去民意,並從中分化。明天不是 5/17 那樣出人意料的集結,各方勢力都做好準備了。黑心的那些人可能故意製造衝突。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3月23日,基本法第23條立法刊憲正式實施,標誌著香港歷經2019黑暴肆虐後,香港各界對堵塞國安漏洞取得了廣泛認同和共識,這將為香港的行穩致遠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同時,回顧第23條立法的過程中,反華組織又極盡巧舌如簧,顛倒黑白之能事,意圖再如2019年阻礙《逃犯條例》通過,重掀亂港之圖謀。
Thumbnail
在當時三黨吵得沸沸揚揚,為了表示立場中立,我們揹著民眾黨的標語,拿著昨天撿到的民進黨旗子,打算衝到國民黨的造勢大會。 她問我台灣有什麼值得去的地方? 我回答的不是位置,而是活動。 「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