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4/3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紅樓攻略--愛情的三個面相:寶玉與兼美,2神瑛與絳株,寶玉與寶釵

    絳株仙子前世奇緣
       「語出蓮花落,動靜自生香」。幾百年來,黛玉以她的美麗、才情和氣質在中國小說史上卓然獨立,俯視群芳。冷子興口中聰明靈秀的黛玉,在賈府中初登場時的形容「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王熙鳳誇黛玉說:「這通身的氣派。」而寶玉眼中的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寶玉眼中的林妹妹美麗如仙子下凡,更以在靈動的氣質與柔弱的舉止,率真的性格,更添幾分獨特出塵的韻致,與眾不同而勝出。
      黛玉在大觀園中孜意揮灑自己的詩文才情,她讀書、寫字、作詩、彈琴,還教導香菱作詩,活脫一個才情動人的林清照。瀟湘館中,碧竹含翠,琴音琤琮。而她的書房與瀟湘館,則是黛玉詩人氣質的外化表現。
      身體孱弱的她,對精神生活和愛情的追求上,又是一個勇者。她沉浸在自己單純而豐富的精神世界中,和周圍的世界格格不入,卻又不肯對世俗生活作出一點點的讓步。她和寶玉之間的愛情,發乎情而止乎禮,兩人共讀西廂仍然沒與讓她越軌半步。凡此種種注定了她要承受更多的焦慮和壓力,其中的分寸拿捏,是需要智慧的理性來掌握的。一首《葬花吟》和葬花的行為,純淨而至美,然其內心哀矜,已顯現出早亡的意象。以花開花落,比之愛情,世間一切美好事物轉瞬即逝,對此她看到自己日後的處境,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性情。
      縱觀黛玉一生,也不乏作為一個詩人和少女的快樂。在重人比試詩論中,黛玉的靈氣和才學盡情展現,作為一個讀者,也可以感受這是黛玉在大觀園中,大概是黛玉一生中最無拘無束和最快樂的的時。
      寶玉挨打後,黛玉對鳳姐心思和做法的揣摩,無意中說起賈府的入不敷出,可見黛玉對這些事務,就像寶玉對正經書一樣,不肯用心罷了,她只肯花心思經營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愛情,身處濁世獨善其身的代表。你說黛玉不理世務,可是黛玉的瀟湘館景色清幽,人事清平。迎春的奶媽吃酒賭錢,雖說是那個年紀的老媽媽,打發時間經常做的事情,可是在黛玉的瀟湘館內,從未出現過一樁。對於世俗,黛玉不是不懂,而是不肯、不願,這是她的清高和驕傲。但是對於香菱,黛玉滿腔熱情的教她作詩,沒有甚麼架子,黛玉身上,有她平易謙和的一面。
      在尤二姐死後,襲人擔心將來黛玉成為寶玉的正妻,自己作為一個小妾的日子不好過,因此到黛玉這裡來探口風。這位「心較比干多一竅」的黛玉馬上明白襲人的心思,不冷不熱的說「不是西風壓了東風,就是東風壓了西風」,讓襲人心裏十分沒底,對於愛情,黛玉要求的士專一,寶玉那初北靜王送的禮物,黛玉正眼也不看。那麼寶姑娘怎樣表現呢?她給襲人送個戒指,處處小心維護結交,而襲人後來在寶玉的婚事上也不負寶釵所望。襲人利用王夫人的信任,把寶姑娘推上寶二奶奶的位置,以便自己將來有個好日子過。
      在初進賈府,下人以為黛玉「孤標傲世,目無下塵」。對宮花最後才給她的做法不滿,常不自覺得流露出她敏感的心思。但是後來,情形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寶玉說過,她對晴雯是極好的,寶玉的小丫頭說給黛玉送東西,正趕上黛玉給下人分錢,馬上抓了一把給她。黛玉對紫鵑,更是情同姐妹。黛玉的多疑,表現在對寶玉使的小性子上,戀人之間的酸酸甜甜的吵鬧,「干卿何事」?湘雲和黛玉生氣,黛玉第二天就和她和好。湘雲開始和寶釵親厚,但是時間久了,轉而和黛玉親近,最後連句時,更是敞開心胸,推心置腹,淋漓盡致。曹雪芹筆下眾人眼中黛玉的形象是悄然改變著的。
      劉姥姥逛大觀園時,曹雪芹借劉姥姥之口說黛玉的書房像是公子的書房。和黛玉書房的風格有幾分像探春的書房,而進賈府與眾人初見時,說她見著了母親提過像男人般養大的王熙鳳,這是不是一再的提醒讀者,黛玉的母親對她自幼被充做男兒教養,暗示黛玉性格中也有像男兒的開闊大度,正呼應首回絳珠"僅修成女體"的說法,故以愛情回報這段天上奇緣。
      林黛玉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女性孑然獨立的形象,舉手投足間顧盼生輝,流淌著詩人的才華和藝術家的氣質,她始終恪守著自己的精神和追求,愛恨分明,乾淨得猶如琉璃,並與寶玉更為契合。聽說乾隆皇帝在讀到紅樓夢時,不由的想起了宰相明珠家的納蘭容若。而曹公的確運用了納蘭詞中的場景,林黛玉與寶二爺初見,難道不是“人生若只如初見”?還有那“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消魂”,用來形容黛玉與寶玉的關係真是經典。曹公還藉用了“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的句子,化成了黛玉筆下的『冷月葬花魂』,驚艷之極 。
      黛玉為前世還淚,這世成了寶玉精神的皈依,寶、黛之間,兩小無猜,心性相仿,靈犀相通,誠屬世間難覓的紅粉知己。礙於大環境,以悲劇終了,不能成就俗世姻緣,但也了卻一樁宿緣。黛玉也是有佛緣之人,更曾在言語上點化寶玉,22回裡,寶玉《悟禪機》作偈云:「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証,斯可云證。無可云證,是立足境。」黛玉續後:「無立足境,方是乾淨。」
    所以,我認為黛玉是在賈府抄家,寶玉因忠義王誣陷被刑拘,王夫人私心想娶寶釵為媳,以解除當下困境,賈母精神深受打擊的狀態下,狀況大不如前。在覺悟前緣已了,不再留戀人世,於是,投水自盡。黛玉自殺後,寶玉方能徹底了卻塵念。
      後續書寫那個不甘心充滿遺憾怨氣,燒書稿的不是黛玉,是劉鶚寫曹雪芹的處境,屬於文人式自傷的共鳴與悲弔。如此也延續了全書悲劇性的基調,固而,仍能感動千萬的讀者。
      只是深入作者原來書寫初衷,會發現兩廂意義截然不同。回顧書中在情感上帶著遺憾的角色,是妙玉而非黛玉,所以設定兩人的結局也判若雲泥。妙玉有著強烈的我執,幾近病態,以致走火入魔,黛玉對情感的投入與真摯,可以無悔,固能在清寂中悟道。
      後續書寫那個不甘心充滿怨氣燒書稿的,不是黛玉,是劉鶚寫曹雪芹的處境,屬於文人式的共鳴與悲弔。如此延續了全書悲劇性的基調,固而仍能感動千萬的讀者。只是深入作者原來書寫初衷,會發現意義截然不同。回顧書中在情感上帶著遺憾的角色,是妙玉,而非黛玉,所以兩人的結局也判若雲泥。妙玉有著強烈的我執,幾近病態,以致走火入魔,黛玉對情感的投入與真摯,可以無悔,固能在清寂中悟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